副刊

时间不够用/郑秉吉

有朋友问:“看你日理万机,事业范围广,需到处奔波,又经常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还有时间练习跑步,参加各地马拉松赛。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去做那么多事?” 

每年我有多场公开演说,也到大专院校宣传机兴海星基金会的“幸福计划”(赞助大专生办公益活动),与几个团体联办不同性质的活动,给报章写专栏,定时辅导十多位公司总裁,发展伟事达总裁班事务,和家人共处,也时常参加禅修以及宗教信仰活动。



对很多人而言,公事、家事、私事和社会事,要做的事情太多。日夜不停忙碌,把自己累得不成人形,却发现永远还有忙不完的任务。问题在哪里?时间管理出问题乎?

人人拥有同样的时间,时间以同样的速度流失,我们无法控制时间,更不用说管理时间。关键是管理自己,有纪律的做应做的事,在对的时间处理对的事,懂得拒绝,不浪费时间,做好时间规划。

设定优先顺序

史蒂芬·柯维在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提出时间管理矩阵,以急迫性和重要性划分出4种活动项目:

1、紧急又重要:客户投诉、财务危机、人事危机



2、重要但不紧急:体检、人际关系建立、培训、规划

3、紧急但不重要:不速之客、电话铃声、某些会议

4、不紧急也不重要:过多电动游戏、客套闲聊

急迫又重要的事必须优先解决,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往往被忽视。我们花过多时间在不重要的事,没有设定优先顺序,不顾工作的轻重缓急,时间管理自然失控。最后应做的事没依时完成,本来不紧急的重要事就变得紧急,太多重要又紧急事项一起到来,制造沉重压力,让自己疲于奔命。

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做好,可减少未来面对这些事情变成重要又紧急。平时把身体调理好,可减少未来的病痛。平时用心陪伴家人,维持良好关系,可避免家庭破裂的危机。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来需承担更大任务便得心应手。努力把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妥当,客户投诉自然减少。平时做好准备,紧急危机的发生率可减到最低。

规划下周时间表

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若是全部都在同一时间处理,会消化不良。决定什么事该做往往重要过如何去做。选择错误工作,等于浪费时间。很多不重要的事可以不做,或可授权职员去做的,就让员工去发挥。做对事比把事做好更明智。

每周末花半小时规划下周的时间表,肯定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完成更多任务,不用像无头苍蝇乱撞。别小看这半小时,绝对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质不重量,完成多少件事不重要,把事情做好才更具有价值。我不去学高尔夫球,放弃和同事周末去踏脚车,这样我才有时间去练跑步。

反应

 

名人专栏

如何捉住客户的心?/郑秉吉

书商的服务员板着脸说不可以,要我先付钱后才可以撕掉塑胶膜。我回说,若不翻阅内容,我又如何能决定购买呢?他说:“不能,这是公司的规矩。”

上个月参加一项活动,在活动场所看到有书商摆摊位售卖各类书籍和文具。我看中其中两本书,有意翻看书本的内容,却发现每一本书都裹上一层塑胶膜。

我询问服务员是否可以撕掉塑胶膜,让我看一看内容。

驱动购买行为

服务员拒绝了!听到回复,我就带着略有不满的语气说:“请转告你的老板,如果他要卖书就必须允许客户翻看内容,否则就别期望客户只看封面就愿意买书。”说完我掉头就走。

他们明显不是站在客户的立场来销售,难怪当天购书的人不多。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鲜明的对比。最近我去中国张家界旅游,其中一个景点是凤凰古城,那里有很多售卖零食的小商贩。他们为了招徕生意,就安排员工站在店门前不断提供免费试吃。我们试吃了一些之后,也购买了好多包。这些小贩似乎很了解客户的心态,难怪门庭若市,生意好得不得了。

无论是门市零售或任何行业,如果没捉到客户的心,就难让客户光顾。商家需要明白,客户购买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因素。仅仅展示商品的外表或强调规则而忽略客户的体验,往往会事倍功半。

在书摊的例子中,书商的目的是销售书籍,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书本的内容才是吸引客户的核心。将书本用塑胶膜封装虽然可以防止书本被翻阅后损坏,但这种做法完全剥夺了客户选择的权利。

价值感的建立

客户购买一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封面好看或书名吸引,而是通过翻阅内容确定这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对于客户来说,这是一种价值感的建立过程。如果书商能允许客户试阅书籍的部分章节,即便不是整本书,至少也能让客户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这样才有可能转化为购买行为。

反观凤凰古城的零食摊贩,他们提供免费试吃,这个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双赢策略。试吃一方面可以打破客户与商品之间的陌生感,另一方面也让客户有机会感受商品的实际品质。

试吃后,即便客户当场没有购买,摊贩也获得了潜在口碑的传播。这种用心经营的方式不仅能赢得客户信任,还能促成更多的成交。

客户行为的核心驱动力是信任和认同。如果商家无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只是僵化地执行所谓的“规矩”,这不仅是在限制客户的选择,更是在限制自己的销售机会。无论是书本销售还是零食销售,最终决定购买的都是客户,而客户的购买决策往往取决于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整体感受。

服务要满足需求

我们再回到服务员拒绝让我翻阅书籍的例子。他的回复暴露了两个问题:第一,缺乏灵活性,完全遵循公司规定,却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第二,态度冷漠,未能从情感上与客户建立联结。

相比之下,凤凰古城的小贩不仅迎合了客户的需求,还通过热情的服务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这种服务态度让人倍感温暖,自然更愿意购买商品。

商家要想赢得客户,就需要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建立信任和长期客户关系的基础。那些成功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懂得以客户为中心。即便是小到免费试吃这样的小细节,也能反映出商家的经营智慧。

优化销售方式

此外,商家还需要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市场和客户群体。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需求都是明确表达出来的,更多时候,需要商家通过观察和互动来洞察。

以书商为例,他们完全可以在摆摊时提供少量展示样本供客户翻阅,而不是简单地用“规矩”去堵住客户的兴趣。同样,对于零售行业的其他商品,是否能增加客户的参与感、体验感,往往决定了最终的销售成果。

惟有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让客户愿意支持你的产品和服务。客户是商家的生命线,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同,再好的商品也只能堆积如山。希望所有商家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不断优化自己的销售方式,用真诚和用心赢得客户的心。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