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有一种生活乐趣,
叫空间整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近年频频鼓吹的“断、舍、离”,并非“简单生活”、“简约家居”的唯一方式,也未必一套方式天下皆适用。

囤积或收藏,一线之差,却都有其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收纳,在“不舍得”的同时,也让格局有限的家居能显现空间,不挤迫,不压力。



关于收纳,许多人其实陷入整理和分类之中,没有真正“收拾”和“归纳”,日复一日的劳累而未见成果或改变。

收纳很琐碎,却是日常生活大学问。

虽说能赚会花是本事,但五花八门的商品让家里变成乱糟糟这件事,对于有生活品味的人士来说是零容忍。想想,如果你住在独立别墅或大屋,却面对一屋子紊乱五章的杂物而觉得束手无策,那种感觉就跟生活在大型垃圾堆里没两样。

生活需要喘气,舍弃需要慢慢学习。在决定是否断舍离之前,先从收拾和归纳开始改变家居,减少囤积环境的压力。没有四季之分的马来西亚,其实少了更换和收纳四季用品,尤其是衣物的烦恼,但许多人依然视收纳为恼人繁琐事,更沮丧于不论怎么收拾,依然不见明显改变,既累且烦。



本地收纳达人林恺恩从消费模式、生活习惯、商业宣传和收纳整理等角度,点出多数人的囤积心态和迷思,分享简单而方便的收纳方法,并且成为生活乐趣。

首先要厘清收拾和整理的定义。在既定的认知力,把家里收拾整齐干净就是收拾整理,其实不然。

本地居家收纳咨询服务林恺恩说,收拾的定义其实很广泛,但主要有两大原则,即筛选物品和减少物品数量。

“收拾的过程,必须有取舍,即筛选什么该留,什么该丢。这期间涉及时间轴和关系轴,即当下的是,现在的你,需要用到的东西,相称的东西,这也是多数在多数时候忽略的重点及过程,结果只是在整理现在所有的物品,并没有筛选,所以不管怎么收拾,整个空间都没有给收拾过的感觉。”

居家空间有限,不可能无限度容纳囤积物,所以必须时刻检视空间的容纳度及规划收纳物品,减少物品重量,或留或卖或送。

“一个小房间里有10箱物品,实际上真正用到的有多少?重复的又有多少?你一个人住,需要5个杯子10把剪刀吗?一个人究竟真正需要多少物品?”

3大重点:分类、收纳、打扫

没有做好收拾的步骤,妄谈“收纳”,而许多人常犯错误是在收纳之前就购买一堆收纳工具,结果收纳不成,反倒增加物品数量。至于收拾之后的整理动作,则有三大重点——分类、收纳和打扫。

分类,是集中物品,把物品放在对的位子,才能容易寻找。

收纳,筛选好需用、需留的物品之后,才使用收纳工具,让物品有个家,依照物品种类及生活习惯,做空间规划,自己和家人都能轻易找到物品。“比如孩子有孩子的空间,父母有父母的空间,然后培养各自收纳各自空间的习惯。”

打扫,是擦拭、洗刷收拾整理后的物品,并且定期保养,时刻保持空间的整齐干净,而非久久一次大扫除。

只要按部就班,收纳确实不难,但若毫无方法和秩序,则事倍功半,疲于反复或沦为懒惰。

即使是很平常很简单的折叠衣物,也有一套技巧,在家居收纳这件事里,发挥重大作用,并让收纳整理变得轻松有趣,从烦恼变享受。

家里为什么总是这么乱?

关于收拾整理这件事,不是一套标准天下用,而是依据每个人的生活模式和需要。林恺恩说,必须好好思考并且弄清楚,自己的理想生活是什么?生活习惯又是什么?什么样的家居才符合自己的所想所需所要?——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空间需要什么,需要留下什么物品。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其实不多。想想,去旅行一个星期,你会带什么?仅仅是一个行李箱的物品,还是一整间屋子的物品才能生存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一个人需要30个包包,50双鞋吗?”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家里为什么总是这么乱?

物品数量大于空间容量 

当杂物太多,无法掌控囤积物品数量时,即使每天整理收拾,依然挤迫凌乱,因为每一次的整理只是在分类杂物,并无筛选清理减少物品数量。另一原因是“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可能要用到”,结果就是常常找不到用品或不确定家里究竟有什么而重复购买,这就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5个杯子10把剪刀20个橡皮擦的原因,还有很久很久以前用过、坏了的物品。

想要多于需要

现实和理想是两回事,不要过度幻想“我以为自己可以每天早上烘面包做便当,我以为穿上这件衣服也会跟模特儿一样美,我以为可以每天用跑步机瘦身……”,错误以为“这样的家居很符合我的理想”,最后变成跑步机、面包机、瑜伽垫、烘烤箱等等“大型垃圾”——是时候认清没有“以后可能会用到”的现实了,不要总是被商业广告牵着走,无时无刻无处都在被诱惑消费。

生活习惯 

●生活忙碌,工作应酬,“没有时间收拾屋子”是最常听到的慨叹,既然如此,就不要让家里囤积杂物,更要学会整理这件事。整理并非每天的日常家务,每天要做的是“维持”不囤积、不凌乱、不增加杂物数量的状况。

●没有物归原位、乱塞、乱放则是最常见的通病,当物品没有固定位子,分散在不同角落,自然就没有定律而变得混乱,难以找到相关物品,“老婆我的袜子在哪里?”、“妈咪我的铅笔在哪里?”成了日常对话。试想想,你究竟是没有时间整理,还是把时间花在“找不到某样东西”?

●不懂得规划及善用空间,其实“理想家居”、“宽敞空间”并不需要豪宅,学会灵活及善用室内结构,不留死角不浪费空间,每一个角落都能是实用的收纳处,小型单人住宅也能营造整齐宽敞舒适的氛围。

根据生活模式打造经营

其实,不论是囤积狂还是洁癖恐,都是人们对一种生活状态的追求,近年流行的“断舍离”并非唯一的正道。如何让囤积的物品收纳有序,如何让凌乱的房间时刻整洁如新,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模式、需求和居家规格去打造和经营。

好的收纳,不仅能把物品储存安防,更重要的是,处理好物品和房子的关系,也能处理好人的关系。收纳这件事,可以变得轻松惬意,并且享受其中,在收收合合之中找到物品专属的存在感,仿佛感觉原来收纳就是归属物品原味的定位。

其实,不论是囤积狂还是洁癖恐,都是人们对一种生活状态的追求,近年流行的“断舍离”并非唯一的正道。如何让囤积的物品收纳有序,如何让凌乱的房间时刻整洁如新,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模式、需求和居家规格去打造和经营。

好的收纳,不仅能把物品储存安防,更重要的是,处理好物品和房子的关系,也能处理好人的关系。收纳这件事,可以变得轻松惬意,并且享受其中,在收收合合之中找到物品专属的存在感,仿佛感觉原来收纳就是归属物品原味的定位。

能赚会花固然是本事,但不懂得收纳整理,再大再美的家居,也会沦为凌乱挤迫、惨不忍睹的“垃圾堆”。

【收拾整理小撇步】
★找出凌乱的源头 

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囤积的习惯,美其名为“收藏”,但两者其实有差别。在心理学上,过度囤积其实是一种病,须慎视;对善于居家收纳者来说,要囤积就要懂得收纳,否则再大再美的空间,也会变成凌乱挤迫的“杂物仓”甚至“垃圾堆”,住在里头久了,心理也会随着环境影响而举得不安或担忧。“不舍得”、“不想浪费”、“缅怀过去”,都是囤积的理由,但更多的是欠缺良好的生活习惯所致。

★一切从“丢”开始

 

若无取舍,减少或限制物品数量,永远都在囤积,有增无减。

★直立收纳法

 

若有时间,不妨上网看看居家收纳达人的做法,你会惊叹原来收纳这件事,可以发挥创意,让繁琐家事变成生活乐趣。“直立收纳法”其实是很节省空间,而且能清楚陈列、提升美感的收纳手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连衣裙裤袜,也能折出一套趣味,直立收纳,一目了然,更不会因为碰撞而跌乱或翻找而需重新折叠。

一直以来的那些衣物收纳法,是该好好检讨了。

★物归原位

 

让物品都有一个家,用完后把物品放回原处,不隨手亂丟,省去了很多重新整理的時間,切忌“等一下”、“过两天才放”的“拖延症”。与其每个星期或每个月才“大扫除”,不如养成好习惯,让家居环境随时保持整齐、干净、宽敞感,省却时间和功夫,身心也感觉舒适。

★统一收纳容器

 

这个时候,专为现代小型家居设计的多功能收纳器,绝对是最佳选择,但要牢记一个原则——收纳容器(或壁橱)不要太深太高,不要放太多物品在同一个容器,以便容易收纳容易取出,而非“一层一层挖出来”。

“不要高估自己的勤劳程度。”

不妨采用收纳的“七五一”原则——看不见的空间放七成满,看得见的空间放五成满,展示空间放一成满,视觉上感觉上实用上大不同。

★按物品类别整理,而非场所 

衣服、纪念品、书籍/文件、小东西/杂物,都有专属的位置,除非你会把衣物包包收在厨房,把纪念品收在厕所,把书籍收在阳台,把鞋子收在睡房……那应该是个人的特殊嗜好。就正常理解而言,把各种物品分类,收纳在应属的地方,就能省却“来回寻觅、翻箱倒柜”的功夫和时间,收拾整理也变得容易轻松。

学会生活减法,需要大于想要。

消费力提升,从年头到年尾都在“特价折扣”、“清仓促销”的诱惑,更进一步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人们的物质欲望和家居囤积,就更上一层楼,消费范围无疆界扩大。当囤积的欲望变大,自己的世界就变小了。

生活水平提高,商业品牌爆炸性成长,网络商店的崛起和买卖资讯的更透明,消费者似乎越来越会议价,也越来越爱议价,但商家的折扣手法也魔高一丈,几乎365天都在大折扣,后遗症就是商家无所不用其极地宣传,触动买气,间接制造更多的“囤货过多症候群”。

消费能力越高,对折扣的自制力就越低,同样的,自以为很会收纳,囤积力也就越大。于是,看到喜欢的就觉得“错过这家店就没下一家了”,鞋子衣服包包公仔买买买,各种快递盒、包装盒总觉得“还会用到、能够改造”,舍不得扔,开始囤囤囤。

因欲望而囤积

许多人在某一时刻“突然良心发现”,尤其在整理家居时总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一买再买?”、“为什么买了那么多东西囤积在家里?”;再进一步“挖掘”,可能发曾经不顾一切买下的“战利品”,突然变得陌生,左看右看不对眼,那件裙子不衬肤色,那双鞋子都快发霉了甚至未拆价格标签!

林恺恩指出,“重复买而囤积”的原因,首先是不了解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究竟是什么,很容易就受到网络或杂志上设计师“完美家居”或“时尚美感”影响而盲目跟风,喜新厌旧更是许多人的通病;其次是商业的广告和消费模式,永远不缺名堂的大减价、大折扣、买一送一,消费人常有“不买会吃亏”的心态,一些则追求最新产品,网络购物盛行及团购折扣,都是刺激消费行为的手法。

“说穿了家里的多数物品,其实是‘想要’大于‘需要’,因无止境的欲望而囤积。”

有者则是因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的转移性作用,有人透过购物发泄情绪(开心要买!不开心更要买!),几乎购物成瘾,倘若没有良好的收纳习惯,就会因为常常“找不到物品”而重复购买,文具是最常见的例子。

林恺恩说,“其实,只要把‘买一送一’调转成“送一买一”,就是一进一出,让物品的数量无增无减/有减无增,就能减少囤积。另外就是不囤积乱放,每样物品都有固定位置,则能避免重复购买和囤积,继而减少走动空间的阻碍物,家居也就是趋向简约,方便舒适。”

曾经,林恺恩也和许多人一样,甚至堪称囤积狂,连校服和作业簿都留着,后来决定彻底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直到今天,她只用一个手表,直到坏了才买心的,表带坏了就换,而不是计算划算不划算,不让自己掉入商业消费的陷阱,更不要让自己执着在过去,正式跟过去告别,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清理是改变的开始,但一个家庭里,不只有自己的物品,除非独居,否则还是得涉及其他人的物品、摆放生活模式和习惯,林恺恩特别强调“在收纳的同时要尊重他人”。收拾和归纳,也有适宜和忌讳,才能达到简约家居空间,缓解身心压力,促进和谐关系之效。

收拾和归纳的宜和忌: 

→整理由自己开始:会自然而然影响同居人跟着改变。

→留下只有自己喜欢的物品一起生活。

→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记住一个道理: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不要抱持“别人的物品都是垃圾”的心态。

→没有筛选,只是移动杂物,最终是白忙一场。

→别把要捐出去的东西塞给家人及朋友,那只是在“转移”自己的“垃圾”。

→收拾好不代表整理好,要真正做到分类和归纳在正确的位置。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