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泥炭地被糟蹋而燃烧
大马自造烟霾

从远处便可看到康乐桥附近的巴生河保留地至今仍不断冒烟,导致该处空气严重污染。

曾经,烟霾是一年一季的事;近年,天干地燥时节,烟霾说来就来。气候异常,风云难测,年年冲天林火的印尼,已和烟霾划上等号,成为区域内既恨且恼的众矢之的,而事实上,这顶“罪魁祸首”的帽子,扣得有点“冤枉”。

林火灭不尽,烟霾来又去,追根究底,肇因在于千百年来因无知和自私而被糟蹋的泥炭地(peatlands),在天干地燥的催助下,从地下开始燃烧,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最大祸害却是加剧气候暖化,自然界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今年3、4月的干旱季节,东马沙巴州和西马半岛先后出现烟霾,情况甚至严重到学校数度停课。人们一贯地“手指指”——又是印尼!

然而,事实却是——烟霾并非印尼独有的“特产”,除了8月至10月由季候风送来的邻国烟霾,大多数时候的烟霾是“大马制造”。

干燥引发地下火苗

马来西亚全球环境中心(Global Environment Centre,GEC)主任费扎帕里斯(Faizal Parish)透露,今年上半年罕见的持续高温以及3月至4月间的异常烟霾,并非来自印尼,而是本地林火所致,而火源是来自干燥易燃的泥炭地,因天干地燥而引发地下火苗,继而燃成地面林火,虽然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火患,并且及时采取行动,没有蔓延成大规模的燃烧,却造成影响广泛的烟霾。

他指出,该组织单单在雪兰莪州的雪邦,临近国际机场的范围就发现10个火点,雪邦至巴生之间的范围,则发现至少24至25个火点!人们尚“不知不觉”的是,距离吉隆坡市中心20公里至30公里以外的泥炭地,也有观察到潜伏自燃危机的火点。



沙巴4000公顷林火

相比之下,东马沙巴州的泥炭火情况却严重得多,潜伏自燃危机的火点范围,甚至已经燃烧的林火,面积达4000公顷!加上高温天气,造成3月至4月间烟霾笼罩,受影响地区的学校被迫停课、农业活动暂停及空气素质恶化,影响人体健康。

“这段期间的烟霾,并非来自印尼,而是雪州和沙巴境内的泥炭地起火所致,但人们因对泥炭地缺乏认知和关注,习惯性地将苗头指向印尼,不曾想过是自家的责任,火头是在马来西亚。”

雪州牙直利大道(GUTHRIE)部分路段,周边正是维持环境生态系统平衡的泥炭地,但大部分已开发为油棕和农业种植,人们随手丢烟蒂的恶习,也常引起火苗,引发林火。

地下火苗难扑灭

泥炭地上的火,有别于一般地面火,一旦燃烧就很难扑灭,即使扑灭地面上的火,地下火苗仍在燃烧,随时会再重燃。这也是扑灭泥炭火最棘手之处。

费扎帕里斯强调,因开发而缺水的泥炭地,一旦久旱就变成极易燃烧的“导火线”,地面一旦燃烧,就会蔓延到地下的泥炭,并且持续蔓延。地面的燃烧因着氧气充足而形成火焰,地下的缺氧燃烧则是像烟蒂或烧烤式的闷火,不断产生浓烟。

“泥炭火所产生的烟,比一般的火高出100倍、200倍,而且会烧很久!”

要扑灭林火,必须往地下灌水,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停喷水3分钟,就会耗尽一辆消防车1800公升的储水,若地下火苗仍在,则须在周围寻找水源。否则地下火苗会持续闷烧几个月甚至几年,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再次烧到地面。

“当你以为火灭了,其实未必,只要持续干旱高温无雨,很容易就‘死灰复燃’,我们在雪州侦测到的一个火点,至少就重燃了4次!而且没有冒烟或其他明显征兆,却在1、2天内重燃。”

直升机侦察热点

他举例,加拿大是全球最多泥炭地的国家之一,在外人眼中“四季如画”,但在“冰天雪地”美景之下的泥炭地,其实藏着持续燃烧了10年之久的地下火苗!冬天雪地成为一道隔离层,但当春天冰雪融化,太阳开始照射,地下火也跟着冒出头来,所以当地的负责单位长期有直升机小组以红外传感器侦察热点。

泥炭祸患在马来西亚并不罕见,只是人们所知匮乏,更少见于媒体的报道焦点。

2010年2月,柔佛州至少有180公顷的泥炭地发生火患;2013年,雪兰莪州瓜拉冷岳北区森林保护区发生泥炭火患,烧毁至少36.4公顷的森林;2014年2月份,雪州境内的灌木林火和泥炭火就超过2000宗,包括宜力大道(ELITE)25公里处的泥炭地林火,烧毁106英亩丛林,消防局触动13支消防队,花了10天才扑灭这场林火!2015年,砂拉越美里超过500英亩的泥炭地被烧成焦土……

马来西亚全球环境中心主任费扎帕里斯: 泥炭地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气候和生态平衡调节器,在雨季时吸水储水,更是干旱时节重要的地下储水库。

【认识泥炭地】

神奇的“大地海绵”

泥炭地是地面上的有机物质,比如树干、残枝败叶等残余,经年累月风华、腐化而半分解或全分解,慢慢积累而成泥炭地。整个过程不是一个星期、几个月或几年的事,而是千万年之久,远至恐龙时代、上一个冰河时期,一旦消耗殆尽则难以恢复,所以是极其珍贵的地质,亦称热带低地泥炭沼泽森林。

费扎帕里斯简单解释,泥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煤最原始的状态,地球上的煤100%是来自泥炭地,随着周围环境变化,比如压力增加导致泥炭变得坚固,最终成为褐煤。

世界各地180个国家都有泥炭地,总面积约4亿公顷,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从北极到热带低地皆有,在北半球及南半球,只要气候和环境不限制有机物质分解累积,就有泥炭地。全球泥炭蕴藏地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的荷兰、爱尔兰、苏格兰、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北美的加拿大、美国的密西根州、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泽区(Everglades)。

热带地区泥炭地面积只占全球泥炭地总面积的10%至12%,其中60%在东南亚区域,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汶莱和泰国,面积最广的是印尼,约有2000万公顷,其次是马来西亚,约有260公顷,尤以东马的砂拉越州最多(约160万公顷),西马半岛则有大约80万至90万公顷,面积较小的泥炭地则分布在菲律宾、越南和巴布新几内亚。区域泥炭地的碳储存量,则占全球泥炭蕴含量的14%或680亿吨。

所有的泥炭地都是湿地,但不是所有的湿地都是泥炭地。一般湿地是有机物质很少的矿物湿地,而泥炭地是有机湿地,所占面积很大,会有茂盛的植被及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植物残留,所以是自然界里很重要的有机土壤,从地表到100厘米深的土质,一半是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一部分是半腐化生物质,因生长在海岸低地的红树林,其腐化率低于繁殖生长率。

生态平衡调节器

费扎帕里斯强调,泥炭地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气候和生态平衡调节器,有“大地海绵”之称,其两大主要功能是在雨季时吸水储水,减少泛滥,平时则净化污染(比如重金属污染),更是干旱时节重要的地下储水库,土地里的积水停留在地表下1公尺深,不会因适当的种植而将积水疏导流失。但是,毫无节制的开发和疏导水源,原先储存的碳就会被释放,造成净碳排放,土地退化,甚至因物质流失、氧化、海水倒灌、腐蚀导致塌陷。

使用泥炭地的人,往往不了解泥炭地有多么敏感脆弱,经不起骚扰,但一旦遭受破坏及至消耗殆尽,将造成自然生态平衡变化和各种环境问题,比如生物多样性、物种推动栖息处、土地生物质消失等等。当前全球气候暖化危机的主要肇因,正是因为人类过度滥伐森林、农业活动扩张以及缺乏土地管理系统,使泥炭地遭受严重破坏和消耗,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地球升温的恶性循环结果。

“泥炭地下的有机物质常年浸在水中,一旦泥炭地因过度开发耕种,地下水源被疏导引流,作为农业灌溉,导致湿地缺水甚至干燥,干旱时节来临,有机物质就容易着火燃烧,蔓延成地面大火,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形成烟霾。”

反应

 

东盟+

焚烧稻梗影响 曼谷雾霾笼罩

(曼谷2日讯)泰国首都曼谷这个星期将受浓雾笼罩。

泰国污染控制部门通报,由于农田烟雾以及首都和附近地区的上空空气滞留,曼谷从今天起到星期五将出现雾霾。

全国184热点

《曼谷邮报》引述污染控制部门的话说,泰国境内11月30日有184个热点,其中140个是农田焚烧造成的,所产生的烟雾被东北风吹向西南方;而到星期五,冷空气将在东北部扩张,导致大曼谷地区空气停滞,大量微尘积聚。随着空气流动增加,空气污染情况将从本月7日开始缓解。

另一方面,泰国11月进入旱季,空气微粒的浓度开始上升,首都曼谷11月13日有56个地区的空气质量超过安全标准。

曼谷都市管理局空气质量信息中心当天指出,当天清晨5时至7时,曼谷市区有56个地点的空气微粒平均超过每立方米37.5微克的安全标准;全市平均微粒浓度达每立方米40.4微克。

《曼谷邮报》报道,市中心巴吞旺的情况最严重,微粒浓度一度高达每立方米65.2微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