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洗血与插管——张莉珊的15年/怡倩

6月是“重症肌无力症”醒觉月,一般人对“重症肌无力症”很陌生,现通过张莉珊的访谈,可让读者更了解该病症的痛苦与信仰的力量。

患病时期的张莉珊。

张莉珊亲自开车上来接受访问,由于门前与路旁停满车辆,转来绕去,最后才给车子找到安身位,她却笑着说没关系。以前别说开车,就连牵一牵嘴角,对她而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从。



中四,忘了哪天开始,张莉珊身体各处莫名的症状渐渐浮现,如同来不及撑伞,大雨已然倾盆,一下子浇熄那碧玉年华该有的热情与活泼。莉珊回忆,从前的她多么好动、爱尝试、积极,直到那陌生的病名笼套人生,夺走应有的活力,甚至残酷地连开口申诉的力气也一并夺去……当莉珊再也不能握好一支笔;当她再无法抵抗眼皮千斤的重量;当她颈项酸累,须以手撑头,心里有声音告诉她:“出问题了!”家人察觉她不妥,但她不愿面对。直到洗澡时一跌不起,送院诊断,方知自己患上“重症肌无力症”(Myasthenia Gravis)。当下,晴天霹雳与崩溃,更让人愤懑的是,院方以没该专科为由,叫莉珊与家人自行找其他医生。离开时,他们没有头绪该往哪里去?

医药费达整百千

莉珊一直无法呼吸,最后,家人送她到私人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管子从莉珊的嘴巴入肺,也插了一个月。医药费日增,他们考虑转到政府医院,但管不拔出,莉珊就没法上救护车,唯一办法乃是一种3万令吉的药——IVIG(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其实,患病至今约15年,她的医药费已达整百千。

莉珊4月诊断出病症,8月就动了胸腺切除术(Thymectomy)。手术后情况没多大改善,只要体内抗体仍存,就继续影响身体。“重症肌无力症”属神经肌疾病,因自我免疫系统紊乱,抗体对抗自身的蛋白质,导致病人肌肉颤动、无力、疲劳。莉珊表示,每个人身体有一个胸腺以产生抗体,当人长至十多岁,有了足够免疫力,胸腺就会自行缩小,但她的却没有。抗体多了起来,身体弱了下来。

张莉珊凭着信仰积极面对病痛。

封闭自己不接触外人



入院时医生为张莉珊做基本检查,若处在大部分肌肉无力的情况下,就需洗血。莉珊指一指左手,两道长长的疤痕引人注目,她说:“洗血必须是大的血管,太小,就需找大动脉。插管时会痛,我这个是特别‘做’的,意思是放塑料进去,扩大血脉,方便洗血”。情况严重时,莉珊每周洗血3天,每次两小时。现在,手的血管不能“用”了,改从大腿的大动脉下手。每洗一次,都痛苦难当。洗时先在动脉置铁,再把约20公分的管放入,过程“痛得要命!”

莉珊描述这病是慢性的,无法预防,也还无根治头绪。患者全身肌肉无力,最明显的症状是眼皮下垂。除此,说话含糊不清、视线模糊、吞咽困难,呼吸系统、手脚行动也大受影响。

莉珊身材高挑,读书时总坐后排,那时她连看黑板都十分费劲,加上身体其他症状,十分辛苦。两年高中,往返医院与家里,上课出席率不足一半。起初,朋友还会前往探访关怀,但当时医院离家乡遥远,通讯也不发达,渐渐,她与学校的生涯脱节了。

外人眼里是怪人

“微笑”暖和人心,但病情严重时,难如登天。因无力,肌肉没法正常撑起,外表也显得不好看。一次,卖茶水的老板娘无心一句“为什么你喝水是这个样子的”彻底伤害了莉珊心灵。肌肉无力让她自觉非常特殊,一举一动,在人眼里就是怪人、难看。因此,她封闭自己,少接触外人。

莉珊的“16岁”就与“医院”挂钩——住院、洗血、插管,她全数经历。十几年下来,与护士医生都熟络了。病况最严重危急时才需的“插管”(由口入肺,以助呼吸)也经历了十多次。严重时,喝一口水或吞口水都可夺走生命。

轻描淡写背后,疾病之苦谁能知?莉珊记得,有一次她是“活生生”经历管子插入肺的,或许是麻醉次数太多,莉珊已适应,插管半途,她竟苏醒,活活感受那撕心裂肺之疼。

珍惜每一口呼吸

治病过程不仅让张莉珊留下明显的疤痕,也曾因服用类固醇导致脸部肿胖与水牛肩。其他副作用尚有轻微癫痫、白内障、严重的骨骼疏松症。她笑言:“我现在已经是一副七十多岁的老骨头了!”

从健康到患病,人生似乎总在斜坡上;从未信到紧紧依靠,却是恩典临到上帝是罪人最大的医生。“未洗礼前,我和上帝说,我信靠祂,不是因为我要身上的病完全得医治。这不是一项交易。”莉珊从教会的家庭营开始认识上帝,渐渐看到救恩之美。

“倘若你说我很坚强,其实非也,我也是平凡人。”莉珊也会有情绪、挣扎、哭泣,但她选择与上帝聊天,把生命的盼望依附在主耶稣身上。上帝的爱让她得以继续走下去,教会予她的支持、爱护,也是前所未有的经历。

珍惜当下所有

每一口呼吸都是“Bonus”——这是莉珊告诉我的。她勉励那也在病中挣扎的人,跌倒了就该爬起,放慢脚步,换个角度感受身边的美与妙。生命勿要轻言放弃,珍惜所有的,继续走下去。那些照顾病人的家属也不简单,但当他们乐意陪伴身边人一起走生命之旅,或许会从他们身上看见生命背后的意义。

每年6月,是“重症肌无力症”醒觉月。除期待学校假期、双亲节,让我们也关注这少数的病患。多些了解,多些同理,也多些认识上帝——那生命的源头与掌权者。

反应

 

牧羊人

刻意留下一些

文:刘爱佩

弟弟住在沙巴时,一家5口生活只靠弟弟微博收入支撑,家人不时供应一些,减轻他生活上的压力。自从弟弟回天家后,留下妻子和3个尚在求学的孩子。每逢哥哥去沙巴都会带母亲过去探望他们,带些吃的喝的等需用品。大儿子中五毕业后,大家协助他离开乡区,在西马城里修读烘焙课程。希望他学有所成,日后能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圣经》<路得记>谈到两个妇女相依为命——拿俄米和路得。拿俄米是个丧子的老妇人,路得是她的媳妇。儿子去世后,这位媳妇坚持要伴随家婆,一心要照顾她,但是,路得只是一个穷寡妇,如何支撑贫困?接下来的日子,何去何从?

路得决定到麦田里捡麦穗过活。根据当时的律法规定,田地的主人不可收割所有庄稼,田里掉下的麦穗,要留下任由穷人捡拾,包括孤儿寡妇,这也是当时社会照顾贫困者的制度之一。因此,路得依循律法往田间去。她来到一个富有地主——波阿斯的田地里,希望能拾取工人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

不可欺负或羞辱她

波阿斯听闻路得对婆婆的善,他了解路得的背景与寡妇的需要,不但答应让路得在自己的田地里自由拾取麦穗,甚至还吩咐仆人善待路得,不可欺负或羞辱她。同时还愿意供应她水和食物,也不忘叫仆人特地从捆绑的麦穗里抽出一些,任由她拾取。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路得记〉2章
15-16节)

波阿斯虽然是个有地位的大财主,但是没有夸耀自己的富裕,反而以恩慈善待穷人寡妇,他刻意留下一些的行动,是顾念穷人的需要,让穷人可以捡拾留下来的农作物度日。不仅如此,他还照顾路得的尊严,好叫路得能光明正大,丝毫不觉屈辱,轻松愉快捡拾田里麦穗。

波阿斯除了慷慨、慈爱,还展现大度。路得才能自由在麦田里走动,拾取足够的大麦,维持她与家婆的生活之需,更解决了生活困境。

智慧的行动

刻意留下一些,不仅是善意,也是智慧的行动。波阿斯遵行了当时的律法,尽的是本分,然而,他刻意留下一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怜爱,他叫路得不必往别人田里,安心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贫困寡妇因此得了安慰,她不必奔波往别的麦田拾取麦穗,生活就安稳多了。

你是否也曾为了帮助他人而刻意留下一些?我相信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的善行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祝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