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深圳教育管窥(一)

小黑

说了又说,终于成行。我们槟城5所独中、槟城校友联及独中基金会,于3月初总算排出一小段时间到深圳参观几所著名的中学。我们也同时拜访深圳大学,期待能够给高三的同学打开一条升学的康庄大道。

邓小平二巡深圳



去深圳参观中学?大学?心中不无带着一个问号。有些朋友认为,视察学校应该到北京、上海,才有苗头,怎么到深圳了?在人们的想象中,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呢?

谈到深圳,我最先想起的是董文华唱的《春天的故事》。歌词中两次提起邓小平南巡深圳,分别是1984年及1992年的春天。

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于1980年,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固然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却因为改革开放还是当时一个新的观念,不少官场中人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抱着狐疑的态度在观望。

4年后的春天,邓小平决定亲临观察,对改革的影响做深入的评估。他看见深圳的变化,感到非常开心,提笔写下著名的一句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那也是回应保守派的质疑的。

1992年, 天安门事件后3年,不少外资正陆续撤离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步伐缓慢了下来。邓小平的南巡,给予非常巨大的安定力量,对深圳的经济有很深远的影响。他又写下另一句著名的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特区姓‘社’不姓‘资’”。



深圳开埠尚不足60年,已经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会,人口由20万人一跃成为一千多万人。我们这一次拜访的是深圳的宝安区和南山区,获得当地的教育局局长及数所著名中学的校长盛情接待。谈话间才知道,原来他们对我们的困境与坚持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他们甚至来过我国并很清楚我们的董总纠纷,令人慨叹。

儒家文化氛围

在深圳,与我们见面的数位校长及负责人都很年轻,干劲十足,自信心饱满,是中国的灿烂未来。他们的学校都办得极有特色。我们特别去参观文汇中学,因为它是以儒学素养为中心思想的学校。抵达校门口果然就感染那种传统典雅的儒家文化氛围。

校园内既有以阴阳文镂刻的校徽校训,更有类似竹简抄录的《论语》,以及孔子、颜回与子路的塑像。甚至厕所的指示牌也设计得很秀丽。

轻柔的华乐让学生沉湎在温文尔雅的环境中。他们的学生每一人都是华乐团成员,必须选择学习一件乐器,成为终身的嗜好。

此外,太极拳与跆拳道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防身术,塑造允文允武的学生。

反应

 

副刊

槟城阅书报社110岁

槟城阅书报社刚刚在12月22日庆祝成立110周年。

很多朋友,即便是上了年纪,也一样不明白坐落在槟城中路65号的槟城阅书报社的历史背景。这是一座历史性的洋楼,目前由拿督庄耿康领导。楼内开辟有孙中山纪念馆、南洋机工献身滇缅山路的纪念馆以及新马抗日图片展览馆,3个和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文物馆。



历史的因缘际会,槟榔屿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1905年初次抵达槟榔屿,被介绍认识吴世荣、黄金庆及陈新政,就是在当时的小兰亭见的面,也就是后来的槟城阅书报社。

5次莅临槟城

当时成立阅书报社的主要目的是掩人耳目,作为革命的地下联络站。孙中山认识革命三壮士后,前后莅临槟城5次,每次都在阅书报社发表演说,鼓吹革命,同时筹募革命基金。为了革命,不少爱国人士都慷慨捐献巨额基金。吴世荣甚至将他太太名下的洋楼捐献。

110周年当晚,灯火辉煌,除了筵开60桌,尚有文娱演出。表演嘉宾及团体主要以慧音社合唱团及数位演唱家演唱30年代抗日主题曲为主,让上了年纪的观众刹那间跌入80年前的回忆之中。

虽然在场的许多朋友已经没有当年的抗日情绪,但是音乐的感染力是无远弗届的。尤其是抗日歌曲的感染力,难以抗拒。其中尤以《松花江上》、《告别南洋》等赚人热泪歌曲,令人不胜唏嘘。



《松花江上》是叙述1931年,日本军阀侵略东北导致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告别南洋》是田汉特别为南洋技工远赴滇缅边界开山辟地的壮烈牺牲而写。为了祖国,年轻的技工将命都牺牲了。那时候,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南洋一共有三千多名年轻人投笔从戎,勇敢的奔赴战争的前线。

在1900年到1911年是腐败的满清帝制治国,也是中国被外国八强瓜分的年代。幸好有孙中山及无数的烈士的辅助,推翻了祸国殃民的封建制度。可惜,战火刚平息,内乱的烽火又再燃起。各地军阀争相瓜分土地,日本军阀趁机入侵,人民一直在战火的威胁之中。

华侨爱国强烈

还好,海外的华侨爱国的心是那么强烈,祖国有难,总是跑在救国的最前线。孙中山先生来了,我们极力捐助他,一直到推翻满清帝制为止。日本军阀侵略祖国,我们的青年第一个给予响应,荒山峻岭也不能阻止前进。为了祖国,父母也忍痛告别。

当晚,和我一起观赏演出的中国友人说:我们竟然不知道你们伟大的牺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