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爱的表白/曾国良

问:每况愈下的业绩,让公司不断缩少人手,再把工作分配给我们,快喘不过气了!员工心里有恨,但看到主管与老板同样拼命,唯有忍下一口气。可是事情越来越变本加厉,公司要求的“人情牌”愈多,员工累垮了,我们该如何向主管反映? 

我喜欢教会朋友教过的一首歌:《爱的真谛》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爱的真谛》的歌词很美,听了之后心情变好,我很喜欢!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我们在做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之间的区别,可以解决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



我深信我们能做到,行使本有的良知良能,选择用高度的自制能力、不偏不倚与不极端的心情,与公司同仁一起共同追求进步与成长!我感受到并且深信你不会像一般员工持着埋怨的心、受害人的心里去憎恨与厌恶上司或老板。因为这种带有谴责心、低信任度、低信心的思维方式最终会让我们堕入深渊!

先学正面看,才学反面看

 

从正面看,我们可以选择感谢这个好机会(虽然职场有时会像气压锅压得喘不过气),我们有机会学习和成长。比起北栽掉而失业,至少公司还认可我们的表现,并且老板与主管也同样拼命,因此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 

从反面看,如果只是一味打出“人情牌”,累垮了员工,却不懂反省企业衰退的主因,并找出治本的政策,那公司就不能有效的发展并导向成长的轨道,最终是于事无补的! 

当今的企业管理,除了要看两方面,更须重视“不做什么事”的习惯,而非妄动的“要做很多事”的习惯。 

应如何反映给主管知道?建议先秉持诚意正直的心,主动寻找适当的时空向主管据实说明情况,并提出个人或小组的改善建议,包括提出“不做什么事”,同时也要学习聆听主管的心声,保持开放的心情,容许交流以整合出更佳的“多赢成长方案”。 

成长方案最好有两、三个选项供上级领导参考及选定,以方便他们裁定并执行。 

史蒂芬柯维博士曾在《与成功有约》(天下出版)一书中总结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集思广益和不断更新。 

我想,反复实践“7个习惯”,加上管理层抱持积极好学的精神,久而久之大家就会感受到、体会到成长的喜悦心情。

只要在职场上创造更多的快乐情绪,员工有了更多被认可的幸福感(结合公正的奖惩设计),那其愿意付出努力的能量就会增强,企业的文化体质就能康复,并转向正面的发展。 

反应

 

副刊

为什么你不帮我?/拿督雷智雄

现代的年轻人似乎都较无法独当一面,而且通常他们认为上司的援助是理所当然,此种观念已成为风气。当部属得不到你的援助,他就会抱怨:“为什么这次你不帮我了?”

当员工无法达到预期的营业额、经费超出预算、拿不到预约原料、无法在约定期限内交货、无法完成任务时,你应该如何应对?或许你也可能听过他们的埋怨:“这很难办呢!、“请再多宽限几天!”、“我已经尽力了!”,你应该如何处理呢? 



坚定重复命令

此时,你不可轻易地与部属妥协。虽然达成目标并非易事,然而若每次皆延迟进度,还须重新修正,最后任务的内容就变得含糊不清。即使对他们有些过份,你仍须坚定地重复你的命令。你需要大声地激励对方:“不要净说些丧气的话,努力去做看看!”做一个暂时不讲理的上司。 

下达命令时,你必须大略预测一下未来的情势:遇到此种状况应如何做,演变成那样时则需要那么做。在最后的阶段更需用心,详细地指示属下,如此就比较不易出问题。 

必须以身作则

我们经常听到人家说:下命令要简洁。若因此而产生错误,只会白忙了一场;应该改为下命令要详尽,不给听令者留下退路。详细地说明命令的内容不会有任何坏处的。虽然有人认为:“一旦全部委托下属,就不要横加干涉。”这样反而可能造成失败。你必须在适当时机,对属下不停地叮嘱、激励,有时甚至需要伸出援手。或许他们会觉得厌烦,你也无须太在意。当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上司过于热心地叮嘱、过于督导属下,也会产生问题。记住,并非一切事务皆可盲目地往前冲。 



要下属服从上司的指令并不困难,但是他们服从之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以身作则。身为上司,要显示自己的权力,不是表面上令下属的行为服从,而是使下属无论任何时候,看见或想起上司,会有一份肃然起敬的感觉。如果你想使下属做到这一点,凡事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