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生命是不确定的,
而死亡是确定的

温绮雯

当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着我的轻轻的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觉不到雨露的甜蜜/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在黑夜里倾吐悲啼/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克里斯蒂那·罗塞蒂〈歌〉

死亡是确定的

年轻时参加禅修营,禅师要我们沉思死亡这个课题。那阵子养成每晚临睡前做反思的习惯:若果今夜我沉睡了再也醒不过来,有什么遗憾或后悔的吗?很奇异的很多时候没有。很多时候,总是努力地生活,用心地把自己有限的资源能力都用在日常上了。那时候由商业界转到独中教书,一个人要打好几份工作的生活有些清苦,却尽心地追随着自己的意愿实践理想,一点儿也没有后悔或遗憾。回想起来那时的反思还是肤浅的,那时候对死亡的意识不如现今跟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深切。

我们终究要直视这个课题。身边老一辈的亲人相继离去,年轻朋友或生病或意外的离开,死亡完全没有让人闪躲的可能。然而太多活着的人们却以死亡不会降临自己身上的耽于感官,并以侥幸的心态活着:那些美食那些玩乐,那些花费时间金钱与精力的活儿,在面子书上看多了便不禁要微笑起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如灾难或死亡永远不会降临身上,那么轻如羽毛的欢乐啊完全不带任何不愉快的阴影。这些,确实吗?

达摩难陀长老(Ven. Dr. Sri Dhammananda)在《生命是不确定的,而死亡是确定的》的课题上提到人们不习惯去思考死亡或与它达成协议。我们通常做的是避免它以生活至好像我们永远也不会死。但只要对死亡有恐惧,生命本身便没有被发挥到极致,也并没有处于最佳状态。他指出思考死亡有3方面的好处:(1)缓解恐惧——这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质量,使我们重新过着高价值的生活;(2)将令我们尊严地死去;(3)并且使我们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和善终。



死亡的思考在这里恰恰是为了从恐惧中走出来而进行的。并且将彻底改变我们对生活抱有的轻易态度。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藏克家〈有的人〉

深夜读鲁迅先生1936年书写的杂文〈死〉,比较感兴趣,非他对死后各个阶级灵魂与鬼的诠释,而是他生病到感悟死的那个过程,除了不饶恕怨敌也不在意他们的怨恨,他还拟了有一张我认为有趣的遗属给亲属: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至于写文章,病中的人有了“要赶快做”的想头,那是先前所没有,但在后来“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的缘故。

我在这里书写死亡,只因为意识到相爱的人在一起,终究要面对这个课题。我们无能避免死亡,只能是先与后的问题。“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亦可忘了我”,我不介意。倘若你先我而去,即便我将悲痛至极,我不介意。我情愿承受这个疼痛,多过由你来承担;并且能够坦然镇定地接受死亡,不正是我们应该继续学习的么?

反应

 

副刊

结束与开始

      

图片提供/温绮雯

12月份对于一些人是算计收成的月份,相对于一些人是检验失败的月份。



每次战争过后/总得有人处理善后。/毕竟事物是不会/自己收拾自己的。//

总得有人把瓦砾/铲到路边,/好让满载尸体的货车/顺利通过。/总得有人跋涉过/泥沼和灰烬,穿过沙发的弹簧,/玻璃碎片,/血迹斑斑的破布。总得有人拖动柱子/去撑住围墙,/总得有人将窗户装上玻璃,/将大门嵌入门框内。

并不上镜头,/这得花上好几年。/所有的相机都到/别的战场去了。

桥梁需要重建,/火车站也是一样。/衬衣袖子一卷再卷,/都卷碎了。有人,手持扫帚,/还记得怎么一回事,/另外有人倾耳聆听,点点/他那未被击碎的头。/但另一些人一定匆匆走过,/觉得那一切/有点令人厌烦。 

——辛波斯卡《结束与开始》 陈黎、张芬龄译



才12月初始,面子书上纷纷出现了朋友们对2016年的回顾以及对新的一年的展望,热闹哄哄的,仿佛12月这短短的一个月份,生活还来不及成就一些什么,一年便要结束了。

一次的年是一次周而复始的时间运转,12月份对于一些人是算计收成的月份,相对于一些人是检验失败的月份。而于我,既是大大小小的收成亦是检验性的月份:书屋经营进入第二个年头、〈商余〉专栏散淡学写了一年、独自完成一趟欧旅、一些际遇探索了更深入的内在、体验了一次微刺青、养了一只小宠物、多了许多朋友等等,不可不说是令自己趋向于想实践的以及愈加成熟独立的一个年头。

寻找快乐

人啊总是不断在寻求快乐以及自我完善的吧?但智者说:快乐是无法靠寻找获得的,只有当你觉悟到不可能找到快乐时才算找到了。那是因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接触到的人事物所产生的喜悦的感觉都是短暂的,并且向外追求快乐其实是在兜圈子,意即我们既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如别人也无法从我们身上得到真正的满足一样。只有意识到执着快乐的想法并且真正停止追求时,喜悦便能自内心产生。

有时候仍得有人/自树丛底下/挖出生锈的议题/然后将之拖到垃圾场。

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得让路给/不甚了解的人。/以及所知更少的人。/最后是那些简直一无所知的人。

总得有人躺在那里——/那掩盖过/因和果的草堆里——/嘴巴含着草叶,/望着云朵发愣

——辛波斯卡《结束与开始》 陈黎、张芬龄译

      12月份,是时候结束一些事情,重新开始一些事情的时机。譬如写了一年的专栏散淡学,是时候结束了。承蒙主编大哥诚心邀约以及耐心催稿等稿,当中也得到了许多人鼓励(感恩非常),除了脱了两期稿,连这篇在内也算完成了17篇有多。这些是要计算在收成里头的,诚然很多时候自己对写作的态度与用心程度需要检视与反省,却更希望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检验能力

书屋要负责的事物依然太过凌杂,却已较得心应手。与人的交流接触永远是一门学不尽的学问,但也已经懂得如何避重就轻。书屋所提供的学习是现实与实际的: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客人,有理无理的需要,能够让大家称赏一声好,或许就是检验能力的标准。在这散散淡淡的乡下经营一家民宿经营自己,不仅仅是希望活出更理想的自己与生命吗?  

智者 Sir Sir Ravi Shankar 这么说:“一个穷苦的人一年庆祝一次新年,而一个有钱人每天在庆祝新年,但是啊最最富有的人却在每一个当下庆祝”。我确实是希望当这种最最富有的人, 用心并且尽心活在每个当下。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