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用黑夜眼睛寻找光明

日前《净选盟5.0》集会在国内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到底影像与推动公民社会有何关系?香港电影《十年》与香港纪录片《几乎,是革命》皆是以“香港雨伞运动”为背景,这两部影片月前有缘在国内的电影欣赏会播映,现从这两部影片来分析影响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张力与互动。



十年》透露香港人心声与绝望

香港影片《十年》今年夺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心里就期待想观赏。结果因缘成熟,今年在某电影放映终有机会观赏。当天午后,小小的空间挤满了观众。

《十年》由5部短片组成,每部短片各有特色。

个人偏较爱《自焚者》,它以伪纪录片形式展现,以一椿在香港英国大使馆的自焚事件为引线,慢慢回塑与追寻之前的抗争事件,当中的镇压景象,不期然让人想起“雨伞运动”。整部影片的表达方式很直接与大胆(港独),最能鼓动与牵引观众的心。

《浮瓜》以黑白画面呈现,彻底暴露了当权者往往会为保政权,不惜策划暗杀事件,借此来恐吓人民与镇圧异议者。这点在观看时会联想起国内的时局。



《方言》处理的手法很幽默,通过广东话被排斥被边缘,映射香港人目前所处的边缘困境,以一位德士司机的遭遇来控诉当权者的霸权。

暗喻不反抗将面临欺压

《本地蛋》则通过一群“小红卫兵”(少儿)来反映“文革”或会重现香港——暗喻若再不反抗,将面临被强权主宰的命运。

《冬蝉》是5部影片最难消化的一部,表现手法晦暗苦涩,导演尝试用另一种手法来呈现香港过度发展所带来的文化消失危机。

《十年》或许未有足够的实力拿最佳影片奖,但某意义上,它的获奖彻底透露了香港人的心声与绝望。

刘嘉美:过度政治正确 影响影片格局

香港的社运工作者刘嘉美

香港电影《十年》日前在清溪坊播映,观毕有交流会,由来自香港的社运工作者刘嘉美分享。

她首先分享该片的因缘——香港人在2014年经历“雨伞运动”后心情很有挫败感,除“真普选”的选诉求无法成功,运动的过程所造成的互相伤害与撕裂,于是几位电影人决定透过影片将这份矛盾的情感延续并加以思考。《十年》的导演大多是素人,演员也是,在有限的资本下,其实没有太大的野心。结果没想到在香港却创下骄人票房,并一举获得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大奖。

展现香港人“恐共”心情

刘嘉美表示影片某程度展现了香港人的心情,就是“恐共”——恐惧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十年》的核心主题,影片要传述的讯息是敌人就是中共,她认为这种“政治正确”过于浓烈,而忽略了生命其的他议题,生命中所恐惧的源由。

她也分享当中的《冬蝉》是比较不一样的表现手法,与抗争形式有所不同,因此评价两极,影片将战场回到生活本身,检视过度发展,一切历史(人与物)将变成标本。

刘嘉美也积极与观众分享参与社会运动应具的心态,电影会仿成为一场公民社会运动的交流会。

刘嘉美在现场与与观众分享《十年》。

反应

 

娱乐

江汉不再来也

岁未,似乎是“送旧迎新”的时段,许多艺人在选在这时段离开,包括江汉。



有关江汉的去世,媒体的报道都以他是无线艺人的身分为主线。其实江汉真正辉煌与最亮丽的时刻是在长城与凤凰两家电影公司的时光。

当年年轻俊俏的他,是长城与凤凰的当家小生之一。他与太太王小燕合演的《海燕》,当中许多歌曲仍教人印象深刻。

《我来也》让江汉成名

让江汉成名的是电影《我来也》,他在片中饰演劫富济贫的侠盗,红极一时,其侠盗的英姿与主题曲传诵一时。由于电影叫好又叫座下,于是拍了续集《我又来也》,依旧大受欢迎。

岁月变动,左派电影在香港渐渐落后,江汉于1979年加入丽的电视演出,丽的电视后易名亚洲电视。1992年他转投无线电视至今,主要演父亲和成功人士角色。



这回,江汉真的走了,不会再来。“我来”侠盗或许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劫富济贫。

江汉——永远的我来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