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疫情之下谈感情

网上追着罗志祥被前女友怒爆外遇劈腿不断的八卦时,正好收到一个久未联络的外国前同事突然发来讯息。相互问候后,她问了一句:疫情期间我可以出去社交吗?



接着她说:昨晚听见邻居家里开派对了,一定请了好些客人参加。听其语气,不像是对邻居未遵守禁足令而不满,倒像是邻家开派对未邀请她而有点委屈。我猜想,与孩子遥隔两处而独居的她,大概是憋不住苦闷了。

这位同事虽年过50,外型仍然耀眼,性格也显年轻,热衷社交人群,有时会难耐孤单,对陌生男人有浓厚性趣。记得有个周末,我们与几个都上了年纪的同事外出聚餐,餐后转去喝啤酒,到近午夜时,她建议大家驱车几公里去一个老外酒吧区去再喝几杯。当时我们这些伯伯阿姨早想回家睡觉了,她却兴致勃勃说the night is still young。结果,她还真的独自一人继续泡夜店去了,最后大概也是一贯地到天亮才回宿舍。有时,比如圣诞节,她会很怕孤单,有强烈找人聚会的社交需要;有时,大概是想找人上床的性交需要。大家自然心照不宣。

竞争追女孩剧码

两年前我曾到某国参加课程,4个星期里与一群外国男女学员一起上课与生活,不久就出现某女生恋上某男生,某男生同时撩几个女生,甚至男士们暗地里竞争看谁最先追到女孩的剧码。课程尾声时,每天风骚撩妹却似乎一无斩获的英国男孩好像有点泄气了,负气地说,其实他脑子想着的,也不过是找个人上床罢了。

按理说,身边常需要朋友围绕的高社交需求人士,会比起那种独来独往的孤僻者更重感情。但事实未必如此,可能正好相反。像罗志祥事件,就让人看得很清楚,一些越是需要不断换床伴的人,反而越是不会或不要真正的与人谈感情,即所谓的“爱无能”。



常有不同外遇

上述女同事曾透露在她跨越30年的两段婚姻期间,也常有不同的外遇。在中国工作的最后几个月,她身边出现了一个40出头的中国疑似男友。后来,知道她有离开中国回澳洲的打算,一次聊天问起她即将离开的心情,以及要与中国男友分开可会难过,她洒脱地扬眉回说:“我并没打算告诉他我要走了呢!”至于难受,她说:“不会啦。我的心早就像冰块一样又冷又硬。”

经历了许多次身体亲密而内心没有真正交流的男女关系以后,可以明白她早就把心封紧,只是在感到空虚寂寞时,就找个短暂对象来驱散寂寥,相信彼此也清楚,这各取所需,并不是在谈感情。

疫情迫使人人保持社交距离,这时想要热闹的会若有所失,平日需要很多亲密接触的也许会饥渴到抑郁。身边没有别人的此时,往内心深处问一问,渴望饥渴的背后,是怕寂寞,还是真心珍视感情?能梳理好两者差异,那被寂寞孤单煎熬几个月,应该也值了。

反应

 

商余

很治愈的事/高玉梅

公寓同楼层住了个三十来岁的女子,白晳圆润,独居,养了一只贵妇狗,似乎没工作。

她声音娇嗲,会跟陌生邻居热情搭讪,与本地人的拘谨冷淡不一样。一次在电梯里偶遇她要下楼蹓狗,她主动说,养宠物狗很好,每次小狗围着她转,跳上她的腿,就很开心,“感觉很治愈”。

我没养过宠物,并不真正明白她说的养宠物“很治愈”是什么。

近日浏览的网站给我推送了流浪狗被拯救的视频,看到那些可能受惊吓甚至曾被虐待的小狗,有些皮毛脏臭且染病,被好心人收养了,然后也得到悉心医治,被喂食有营养的食物,数月后,原来脏兮兮也很胆怯怕生的流浪狗竟然华丽转身,恢复了健康活泼,也再次相信人类,幸福洋溢。

痛楚藏内心深处

一连看了几个类似的视频,饶有兴趣之余,感觉的确也很治愈。

想起幼年时,雖然妈妈姐姐并非不爱护我,但是每次惹妈妈生气会被体罚,记忆都还鲜明。跟姐姐们玩,我的言行不时也会被嘲笑和打压。

跟那些欢乐在一起的记忆相比,这些受伤、受委屈的小事似乎印象更为深记得。雖然现在我并不会真的对家人怀恨,但相信当年那幼小的身心已经把那些模糊的创伤痛楚藏到了心的深处。

感觉遭同事欺凌

有趣的是,工作几十年了,也到了退休年龄,却发现,有些隐蔽许久的创伤,有时仍会通过工作上与一些女性主管的接触而突然被激活,似乎这副身心对这现在职场里与我没血缘关系的“妈妈”、“姐姐”们,会格外的敏感多疑,比如会觉得她们随时会找我麻烦,找机会对我实施或明或暗的欺凌打压。

实际上,我与她们可能真有矛盾,也可能大部分是我自己的想象。可确定的是,那些已结痂的伤口,那些平日感受不到的痛,此时非常的热辣滚烫,甚至快要开裂,沁出血丝。

一天早上梦醒,强烈的焦虑和压迫感又来袭,我感觉到心脏在收缩,胸腔有点颤抖;这时,脑海中却浮现起视频里看过的流浪狗。

多年前在伦敦工作时,曾经历更严重的焦虑,因而去做了多次心理咨询。

职业反映内心渴望

记得第一次与六十多岁的英国咨询医师见面,她先问了我的职业。当时我的工作是援助移民到英国后遭受家暴的华裔女性。

她对我说,我们所选择的职业,往往反映了我们内心渴望能获得的对待。我当年选择了助人的工作,可能表示自己潜意识里其实渴望被帮助。

后来,接触到了心理咨询里的“负伤疗愈者”(wounded healer)一词,有种恍然明白的感觉。投入去治愈别人的人,自己往往也在通过治愈这个行为,疗愈着自己的创伤。

我又想,有时我们看不惯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若以此类推,这可能也意味着那人是在委婉表达了其实自己也渴望有人来对其人生给予一些温馨的提醒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