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真正佛法调伏身心

难得因缘,配合《却殿仁波切生平暨舍利世界巡回展》,慈田格西特前来本报主持数场讲座。性格开朗与笑容满面的慈田格西在受访时,畅谈他与却殿仁波切的因缘,以及修学佛法应拥有的态度与知见。

慈田格西已是第5次来马来西亚,之前的4次都是陪同却殿仁波切前来。已故的却殿仁波切是藏传极具盛名的修行人,其一生为利益众生而到全世界各地弘法,慈田格西陪同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其侍者也兼任翻译。



慈田格西讲得一口顺畅的中文,原来他是在西藏出生,从小受过中文教育。至于一口流利的英文则是在他离开西藏后,赴印度求学时所学的。

分享出家因缘

“我在很小时就有出家念头,但父亲建议我先读完书再做决定。”过后他在印度求学期间,成绩非常优秀,无论在学业或运动上都有出色的表现,辩才特好,是学校的优秀生,渐渐他对出家的感觉也变得冷淡了。

“那时大家对我很有期待,我想去读律师,而也坠入爱河,但后来感情关系没了,学校的成绩也下跌,心情很低落,父母特从西藏过来看我。那时我对生命有所体会,开始有强烈的出家意愿,想好好学佛精进修学。”于是在1991年,23岁的他决定走上出家的路程。

慈田格西与已故老师却殿仁波切照片合影。

与却殿仁波切因缘深厚 



慈田格西很乐意分享他与却殿仁波切认识的因缘,他心里非常尊敬却殿仁波切。 

慈田格西表示其一家三代,从祖父开始就与却殿仁波切结下不解之缘。母亲告诉他,当他还在母亲肚子时就已被却殿仁波切切取名。

“8岁那年,不知何故,我身上长满莫名的痘痘,又痛又痒,母亲带我四处寻医都医不好。当时却殿仁波切正在闭关,已闭关21年。我们透过某位老和尚才获得引见。”当时慈田格西被带去山洞里见却殿仁波切,对方在他身上吹了几口气。结果,两三天后他身上的痘痘就痊愈了。

同一年离开西藏

1988年,慈田格西离开西藏,其实却殿仁波切也是在同一年离开西藏到印度,不过他当时并不知道。因缘不可思议,结果他竟在印度重见却殿仁波切,并成他的弟子,这当中显示了他与却殿仁波切的因缘很深厚。

慈田格西跟随却殿仁波切修学佛法达25年之久,却殿仁波切于去年去世。“我深感幸运能有福报跟随却殿仁波切学习,他完全具备了做老师的优秀条件。佛教的‘五明’他都懂,不仅佛学、医学、占星学、语言学他都很强。他不多话,很沉默,有时是令人恐惧的沉默,但在他身边会有一股平静的力量,心会有强大的力量,是一位大成就者。 ”

对于却殿仁波切的去世,慈田格西深深怀念。 

离开西藏见达赖喇嘛

1985年,慈田格西离开西藏才18岁。为何会选择离开西藏?

“主要原因是想要学习佛法,因那时候在西藏要学佛很困难,非常不容易,宗教被打压,加上我也获得家人的支持。另一重要原因是很想见达赖喇嘛,他是我们心目中伟大的修行人!”慈田格西表示当年离开西藏,心中并无很多的矛盾与挣扎。“因为那时的西藏学佛环境很恶劣,想修学佛法的人多会选择离开。现在的情况略为改善,不过还是有很多限制,只是会怀念故乡。” 

慈田格西回忆当他在印度遇见达赖喇嘛,那个印象至今还很深刻与难忘。 

“遇见达赖喇嘛的那一刻,感觉很幸福,因那是我一直最大的愿望,现竟能实现感动无比,也无比的欢喜。我能感受到达赖喇嘛的慈悲。接受他的祝福时,很开心,感恩之心不断涌现!”

佛法不靠理论要实践

对一般藏传信众喜欢法会求财求健康,慈田格西有自身看法。 

“佛教当然不仅是求财与求健康那么低的档次,它是很高档的档次——解脱生死。我们是通过法会来引导信众深一层去找寻生命实相与本来面具。财富与健康都是副产品,内心真正的满足才是真正的财富。” 

慈田格西表示有些人去法会是带着“贪念”去参与,这会造就“附佛外道”的产生,因有需求就会有供应,这点他深觉遗憾。“这种求功德的心态在华人信众的世界很普遍,但在西方,信众会比较不一样,他们会喜欢听佛法,对佛陀教育比较有兴趣。”他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信仰需求。

西方人学佛的优缺点 

“真正的佛法是打开我们的心,调伏我们一直不安的心。一切唯心造,调伏心,才是真正的佛法。至于身体健康、财富自然会来,过度强调反而提供了‘附佛外道’的市场。”

慈田格西自1997年开始到世界各地弘法,他发觉西方人学佛有其优缺点。“优点是西方人对教育很重视,但缺点是很实际,要快速见到成效,缺乏了耐性,不明白内在的转化不像硬体建设般容易,因此有些人得不到与看不到效果就会放弃。” 

对于初学佛者,慈田格西提供了意见与建议。“要有闻思修的基础,要多思考与思维,对老师的说法若有问题要问,不要怕追问,不要怕得罪老师。老师若不喜欢学生发问,那他不是位好老师。佛教是强调智慧的宗教。” 

慈田格西另补充每天应固定安排打坐时间,至少20分钟。“佛法不能只是理论,是要实践的,只是累积知识不实际修学,遇到问题就无法面对。”他强调学佛不能只学不修,佛法要实践与修学,要去体验禅修带来的好处。 

执著几分痛苦就几分

现代人面对无数的压力与烦恼,如何克服? 

慈田格西笑言佛教是一个“调心”的宗教,针对情绪管理处理有一套方法,很适用来处理压力。 

“外国很多心理学与情绪管理专家,都常与佛教对话,从中获取许多宝贵的资讯。佛教在处理身心问题有很大的贡献,现佛教心理学在西方很流行,如一股新兴潮流。”

因执著导致心绪混乱 

慈田格西继表示,一般人因执著放不下,导致心绪混乱,这可从以下的方式来处理:1.静坐——每天养成静坐习惯,即使无法坐久,至少要坐上20分钟,久了可培养一定的定力来面对问题。2.培养洞察力——在平时的生活,当情绪产生时要去观察与了解问题的起源。多观察就会培养一定的洞察力,最后要明白一切的烦恼来自“我”与“我执”,因为执著,导致生活过得很沉重。

“100巴仙的执著就带来100巴仙的痛苦,50巴仙的执著就有50巴仙的痛苦,执著是痛苦的根源。我们应自行选择做生命的主人或奴隶,不要一直埋怨外境,没有我就没有烦恼!”

慈田格西认为要根本解决问题,需将痛苦的因缘砍掉,去观察与找出病因,当你如此做时,那一刻你就开始醒觉。

反应

 

登彼岸

大觉华寺12月22日举行水陆大法会

吉隆坡蕉赖第一花园大觉华寺将于12月22日至29日启建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胜会并于当天隆重举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开光典礼,由来自加拿大願炯长老和雪州佛教分会的主席明吉长老主持开光仪式,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逾百年的道场大觉华寺,藏有佛门的三宝。今年介于水陆法会的殊胜因缘,当天亦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开光典礼及曹洞宗传法大典故,该寺将展示镇山之宝“法宝“以供各界人士参拜。展示时间为12月22日(星期日)早上8时至下午5时。“法宝”乃大觉华寺开山祖师上会下因老和尚在闭关20年期间,当中3年不吃盐,以便能用本身清晰的血液来抄写《妙法莲华经》,此血抄至今已流传百年。欢迎十方人士,瞻仰礼拜。

整片地供养

大觉华寺是一座创建于1900年的古老大乘中国寺院。大觉华寺的上会下因老和尚在100多年前,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大觉华寺现址,当时这片土地被称为“五甲园”(意即5英亩的土地),方圆一片橡胶园,而会因老和尚在征得地主同意之下,在约1890年建起一间小房子来闭关修行,后得地主发心把整片地供养出来建立本寺。

在会因老和尚圆寂后的日战时期,寺庙被破坏得仅剩四大金刚像;大约在60年前,幸得时任住持妙德法师进行重建。后来在2000年,由现任住持文智法师发起重建计划,最终寺庙在海内外信众之大力支持下再次重建今日之宏伟建筑。本寺为修行道场,每年为信众祈福消灾,所主办活动都以对治大众之心灵作指导依归。

欲知详情,可咨询:03-9285 8105、011-5970 5330 ,或浏览脸书专页:大觉华寺Tai Kuk Wah Si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