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短视政策典当环境
核能危机持续扩大

尽管有经济效益作为绿色革命的推动力,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打着“再生能源”的旗帜大肆挥霍国库,往往也会因利欲熏心的贪污和短视的国家政策,而变样成再生能“怨”。



我国政府不时宣布巨资拨款发展再生能源或相关的经济走廊,最后却引发强烈的民怨和发对声浪,皆因“发展”背后被质疑是在典当环境利益和人民健康。 

众多的能源政策发展中,唯有太阳能进展尚算顺利,也是唯一没引起太大争议的洁净能源发展策略,并且前途备受看好。

我国投入太阳能板生产行业前后10年,已成为中国、台湾和日本自后,全球第四大生产商,10年免税和100%投资税补贴策略也吸引许多外资前来。 

我国能源、绿色工艺及水务部乐观预测,2020年的绿色公益产业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4亿令吉,并于2030年剧增至600亿令吉。绿色工艺产业投资额预计将在2020年达280亿令吉,2030年达663亿令吉,就业机会也将从2020年的14万5000个增至2030年的21万2000个。 

考虑开放更多执照



绿色工艺产业包括太阳能,逐渐成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产业,通过低成本的研发、制造和输出,绿色太阳能板也在世界拓展开拓另一阶段的新竞争能力。

对于热带国家,特别是常年如夏的东盟、非洲及部分亚洲国家,都是具有极高开发价产值和出口价值的再生能源。因此,政府考虑开放更多执照太阳能光伏商业营运公司,预计投资额达20亿令吉,而我国的广发电站整体规模,也将达到1250MWp,比现有的230MWp大数倍。 

民间方面,政府推行的电力回购制度(FIT)、净电能计量政策(NEM)及大型太阳能(LSS)项目,方言再生能源在2020年达到2080 (MW),或占总发电量的7.8%,若全面达到目标,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713万吨。 

总值87亿令吉投资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大马可持续能源发展局已批准8796项电力回购申请,涉及再生能源总额1185.85兆瓦,其中334.03兆瓦已投入商业运作。

预计到2018年,这项计划在经济、社会及环境利惠方面可带来总值87亿令吉的投资,打造2万3823个绿色就业机会,同时减少35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外,在“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蓝图”(2016年-2025年)下,放眼未来10年耗电量可节省5万2223亿千瓦时(GWH),政府的目标是在行动计划蓝图结束时,达到8%或3800万吨的减炭量。

发展中国家成拓展核政策目标

从车诺比核灾到福岛核辐射泄漏事件,全球各地的反核能声浪日益高涨,却无阻许多国家政府坚持发展核能的行动,即使核能在一些国家已逐渐被淘汰,德国甚至积极行动以在10年内达致零核电目标,但在亚洲、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核能发展却持续扩大,民间的反核力量也愈加激烈。 

根据资料,全球用核反应堆发电的比重已从1996年的17.6%下降到10.8%,部分欧洲国家陆续关闭反应堆,但在其他区域的先进和发展中国家,核能非但未遭遇危机,还在持续扩大中,比如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而日本及韩国则在面对社会舆论压力的同时,将核能工程转移到东南亚的越南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出口80座核电厂目标

根据韩国环保行动联盟(Federation of Environment Movement)所掌握的资料,韩国在2009年已和阿联酋签约,出口核技术,包括4座核电厂,并计划在2030年达到出口80座核电厂的目标。

此外,该国也加速推动与马来西亚和印度之间的核能合作。其他出口目标包括土耳其、印尼、约旦和菲律宾等位于地震多发地带的国家。 

日本国民核能资讯中心(Citizens Nuclear Information Centre)则透露,日本政府从1960年开始输出核技术,至今已和世界多国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双边合作协议,进口放射性原料及核能相关设备。 

合作协议已经生效的国家包括加拿大(1960年)、美国(1968年)、英国(1968年)、澳洲(1972年)、法国(1972年)、中国(1986年)及欧盟(2006年)。 

另外,日本也和俄罗斯(2009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10年)、约旦(2010年)、韩国(2010年)及越南(2011年1月)签署核能合作协议,并在国会提呈建议,进一步加速输出核技术至俄罗斯、韩国、越南及约旦的行动。

至于还其他洽谈合作的国家则有阿联酋、印度、南非及土耳其等等,特别是东南亚的越南,日本在2009年建议在越南兴建两座供电量达1亿兆瓦的核电厂动工,并于2010年正式成为核电工程伙伴。 

积极推动“外销”

日本、韩国、印度等核能发展技术成熟的国家,积极出口核技术到第三世界国家,一来是避开国内的舆论压力,同时继续拓展核政策,通过这项所谓“稳定”、“环保”、“低成本,高收益”的能源,保障生产链的稳定和经济成长的持续性。 

目前,美国、法国和日本的核技术是全球三强,并且早在1990年代已开始核技术出口,后来则因民间压力而更加积极地推动“外销”。即使是近年才加速核能发展步伐的中国,也在1991年已和巴基斯坦签订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的合约。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国家及科学家依然将核能视为最稳定、洁净、具经济效益、降低能源需求压力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替代能源,支撑国家能源供应系统。全球有14个国家正在新建核电厂,而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及中国更是全球五大核能生产国,所产核电量超过全球三分之二。 

全球趋势 最好选择?

部分中东国家也在发展核能,“2016年世界未来能源峰会”的其中一项主题焦点,就是有关核能的发展,比如沙地阿拉伯及阿联酋就与俄罗斯、韩国及其他3个国家达成协议,计划到2032年建成16座核反应堆。

目前,阿联酋正在新建第三代核电站,预料明年将可投产,沙地阿拉伯另有更多核能项目。 

核能支持者坚称,核能是全球发展趋势,也是至今最好的选择,反核派则以“政治意愿”和“经济利益至上”驳斥,并坚持真正符合洁净、安全指标的绿色能源才是改变未来的希望,而这其中绝不包括核能。 

在我国,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公司(TNB)早在1980年代就有发展核电的念头,甚至已提出“2025年马来西亚核能发电”计划。 

国能大学退休教授在去年杪的“核科学、工艺及工程研讨会”上指出,我国需要发展核能,政府也必须尽快决定是否发展核能的选择,并且让人民正确地认识核能的正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能源市场仍有92%是依赖油气和煤炭,再生能源和水力仅占8%。我国拥有核领域的专才,单单大马核能协会就有1000多名会员,包括350名研究学者,也有参与掌管核反应堆发展。 

我国不适合发展核电

反对意见则认为,核能的环保角色,都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操纵媒体和课本资讯,在发展核能课题上,民众的意愿由始至终不被尊重和考量,在核能计划尚未落实之前,应先采取行动避免一切可能的负面后果,否则日后将要用上千万年的时间处理核废料。

最重要的是,大马各种能源的发电量其实是供过于求,根本没有发展核电的必要。反之,若执意追随核能的脚步,眼里只有核能,就不会重视其他更友善的能源。

核能一直被戴上环保、干净与永续的光环,事实并不如此。全球许多国家早已投入再生能源开发,而且绩效不俗,马来西亚完全不乏参考实例。关键在于决策者的意愿和目标,最重要的是,马来西亚并不适合发展核电,也没有那个必要。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局主管保罗则毫不讳言,核能发展所引起的激烈争议,关键在于国家领导者仅考量电力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却把放射性废料的处理当做次要课题。

后记:
我们的能源路……

绿色能源报告总是无限美好,政府对发展再生能源的宏图大志也极度堂皇,然而,所谓的绿色能源发展工程,是真正符合绿色过程,抑或是牺牲更多的珍贵资源,弊多于利的对立关系? 

政府一再耗巨资发展新能源经济以及配合国际社会减碳目标的原因,确实是全球趋势发展和需求,但却仅着重于经济层面的考量,在执行过程也没有妥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民间意愿和原住民权益,结果弄巧反拙,而民间反对声浪及环保组织则着重于再生能源的实际效益,是否真正兼顾环境、健康、安全和永续。 

民间的忧虑和抗拒并非毫无理由,也不难理解,列举过去和现有的能源工程,还有动辄上亿的能源计划,不是虎头蛇尾就是问题不断,最引人诟病是执决策权的领导单位,总是单方面人民的“未来”,未见其利先见其弊,比如砍伐森林、滥用土地、兴建水坝和有毒工厂,涉及原住民生计和习俗地的纠纷更是多不胜数。 

再生能源能否给予人类“再生”的未来希望,始终充满许多的不确定性和变数,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还是很多,看似美好理想的计划,却是摧毁环境及缩紧生机的噩梦,不止环保组织坚决反坝,环境科学研究者也再三反思,频频警告,策略再好,执行不当,终究弊多于利。 

我国的能源争议和拉锯,不会休止,甚至会因为政府与民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而越演越烈,关键就在于信心。

放眼国际,我国从来不缺可以参考和学习的实例,但每一次的“取经”,结果却是渗杂太多的政治、种族和利益因素而变得“面目全非”,并无惠及广大人民,更对国家能源经济发展无甚贡献。 

当全球再生能源发展已走到远远的前方,我国仍陷在种种纠结与矛盾中,空谈计划和愿景,却无正面积极的实际行动,任由滥权与贪污阻碍国家发展,以环保能源及发展之名,漠视民意,一意孤行,只会引起更大的反抗、反感与不安,完全乖离洁净及安全能源的发展目标。 

所以,是时候检视各种对抗气候变迁及能源耗竭危机的措施是否适合,以及符合环保及永续的标准,特别是在国民不知情下所推行的能源工程及投资,比如无穷无尽的水坝,比如代价巨大的核能,比如民间反对的焚化炉。 

能源的发展是为应对当前危机,寻找未来生机,不应该是一桩桩一件件的祸害与悲剧。

反应

 

副刊

新能源时代崛起
争夺资源控制权

过去,各国之间为开创帝国、拓展疆土版图而开战;20世纪的殖民时代到当前及至未来,世界列强和区域之间的博弈,则是为争夺资源控制权。 

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突破90亿,人们必须认识到本身对地球资源的消费不可能永无止。资源日益减少,加上新科技产品对于各种稀有金属的需求,导致世界各地燃起资源争夺战。资源主导国运已经不在话下,谁将取得资源战争的优势,谁将改写全球强国排名,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获取能源控制权已成各国竞争的目标,过去100年来,能源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却也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今,全球摩拳擦掌,准备步入新能源时代,地球将掀起另一轮战争,或是扭转历史命运,化战争为合作,开启未来的新页?

资源的控制攸关一个帝国的兴衰。过去百年来,资源战争不曾休止。二战开始及至近年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几乎都和资源有关。 

1980年代之前的中亚,只是无人理会的次大陆,却在发现油气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后有了阿富汗战争,再来美国要在中亚建立永久军事基地,为争夺石油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伊拉克战争及颠覆利比亚政权行动,如今则是伺机颠覆伊朗。

两伊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两次海湾战争等等,近代战争史的源头,是石油黑金。在全球资源争夺中,各国对石油争夺的激烈程度远超其他资源,因此有了“谁占有了石油,谁就拥有了世界”的论调。 

不惜工本开发新资源

“九一一”之后,能源外交成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关键角色,催生新的地缘政治生态和国际关系格局,石油及其他能源依然是主角,反恐战略将能源外交推向空前活跃的程度,不再仅止于石油,还有天然气,地域范围也超出海湾地区,扩展到全球,包括里海、非洲、俄罗斯和南美等地,就连北极地区也成为争夺焦点,为的就是丰富的能源和稀有元素。 



当今大国不惜工本开发太空科技,除了战略考量,新资源也是其中一个主因。 

近年中国、印度兴起,先后加入资源战场,比如积极与非洲合作开发汽油资源、发展海底深层探勘技术、开发可燃冰等;剑拔弩张的南海风云,追根究底,原因就在于南海可能是地球上最后也是最大的油气宝库,东海天然气存量极大,海底深处蕴藏大量的稀土金属,南沙群岛所蕴藏的石油足以和沙地阿拉伯匹敌,随着在阿富汗也发现“可能”有稀土矿,进一步为“占领阿富汗”增加了诱因。 

百年战争,摊开细看,除了粮食、油气、稀有金属,水资源竞争也日趋激烈。21世纪国际局势持续恶化,人们不能再用政治和军事看世界,而是用资源的视野看世界。

所谓的主权纠纷、政治纠葛、经济竞争、权力斗争,都只是理由堂皇的表象,真正所图终究是资源利益,政治和军事不过是为能源战略服务而已。

恶化供需不平衡情况

不同时代争夺不同资源,过去百年争的是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未来争的是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市场控制权。21世纪,新能源时代的崛起,人们在怀抱期待的同时,免不了暗忧是否将开启另一轮的战争? 

乐观的人认为,太阳不用争,风也不用争,潮汐和地热也不用争,自然资源人人都能开发,但现实未必如此理想。当前时代,新旧能源正处于逐步更迭的不稳定阶段,而全球城市急剧发展,能源需求跟着急速增长,消耗量与供应量的增长不成正比,进一步引发或加剧能源生产和资源抢夺战,恶化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突破90亿,资源消耗必将大增,新旧资源都将大量耗损,持续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所造成的污染和气候暖化,都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开发自然、安全、绿色洁净能源的速度能否赶得及弥补传统能源耗竭,以及历时百年所造成的地球危机和世界纷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决定了未来的存亡。 

这也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教授简克鲁格尔(Jean Grugel)所强调的——在未来的能源争夺战中,谁最先拥有新能源技术,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成为世界发展的领导者。 

能源之争,不可能休止。 

克服过程 重塑格局

大部分研究指出,尽管再生能源发展趋势蓬勃,并且一致认同为永续未来的方向,但就目前阶段,再生能源在短期内仍难以撼动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地位。 

克鲁格尔就认为,世界各国对化石燃料的以来依然偏高,尤其是技术落后的国家,在增加对传统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努力了数十年了先进国家则逐渐打破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将能源开发权下放给私人企业投资与管理,减轻国家的负担,提高国际竞争力。 

然而,从传统能源时代走向新能源时代的过程,需要面对及克服的难题却很多,更不能掉以轻心,比如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国际地位、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 

澳洲阿德莱德大学地理、环境与人口学院教授克雷姆雨果(Graeme Hugo)则认为,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虽然无法迅速取代传统能源,但对经济发展却有巨大影响,对重塑世界格局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石油、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终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建立新能源、可持续性的能源系统,既是未雨绸缪,也是扭转逆境的关键,更是必然的变革。 

合作和共享 改变世界

利用争端促使世界剑拔弩张,纷争不断,但共同利益也会促成合作关系。因此,另有分析认为,新能源的出现,将使能源从“战争论”导向“合作论”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新方向、新关系,也是理性且妥善的永续未来方案。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柳钦评析认为,“能源合作论”将战胜“能源战争论”,数年前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供应问题上达致谅解,并与世仇土耳其探讨合作问题;在长期纠结不清的伊朗核武问题上,土耳其和巴西也突然转变态度,同意与伊朗进行核材料合作,使得联合国失去制裁伊朗的理由。

互惠互利共识

他指出,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比起耗费一切相互竞争夺取能源,加强能源合作及增进能源安全,反而成为世界各国互惠互利的共识。

美国长期以来为争夺石油而在中东发动战争,结果付出沉重代价,并造成世界更加动荡,未见其利只见其害,已引起警惕和反思。 

曾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知名经济学家及社会评论家谢洛美里夫金(Jeremy Rifkin)则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将再生能源及互联网结合,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认为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将退居次要地位,由新能源取而代之,创造新的民主化,并且削弱政治上的“统治”概念,以“合作”和“共享”改变世界,成为逆境重生的未来希望。 

奠定5大支柱

杰里米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能源与工业革命,认为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权力和贸易从集中式走向分散式合作,前提是必须奠定5大支柱—— 

★向再生能源转型(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氢燃料、城市废料) 

★将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 

★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可上传下载能源 

★运输工具所需能源与共享电网平台对接 

打破技术垄断

伦敦政治经济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南希·霍尔曼(Nancy Holman)也认为,世界各国应给予和加强政策上的支持,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研究的后盾,同时提升国际间的技术合作,打破技术垄断,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他强调,每个国家多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各国应充分利用本身优势,开发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新能源,不是盲目地照搬他国经验。比如荷兰可充分利用风能,俄罗斯可加强对天然气的开采,非洲地区则可利用太阳能资源。 

明日:尽管有经济效益作为绿色革命的推动力,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打着“再生能源”的旗帜大肆挥霍国库,往往也会因利欲熏心的贪污和短视的国家政策,而变样成再生能“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