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管好你的心
烦恼自消失

要理自己的心绪,虽然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做得到的事情。实际上,释迦牟尼佛的所有教法,讲的几乎都是关于如何调伏人们的心绪。

听听慈田格西诉说如何掌握心识与情绪。



慈田格西的弘法很现代化。

为什么调伏心绪对我们人生这么重要?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都有“不要”的东西,以及“要”的东西。不要的东西包括痛苦、问题及障碍等;而要的东西则是快乐、幸福及意义等等。

如何能得到所要的,远离所不要的?通过调伏心绪,我们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很可惜,学校的教育并没有教导我们如何调伏心绪。但很欣慰,现代社会开始关心这个课题,静坐禅修的活动也开始流行。特别是在西方国家,他们的心理学及辅导学所研究的就是这个课题。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过去西方国家开始推崇佛学,是由上世纪的嬉皮士社群所发起,侧重的是佛法里追求快乐、反对战争的部份;现代的西方佛学则由知识份子推动,宣扬的是发掘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追求心灵的安宁与提升生活品质。

佛法提升生活品质



佛法能够盛行,是因为它有助提升生活品质。

很多人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他们得到好工作,拥有好车子,嫁娶到好的伴侣,看起来很快乐了。但,这些生活品质与快乐,还停留在表面层次。

如果他们的内心空虚,这些表面的快乐将难以满足他们。反之,如果他们达到内心的平静,那么即使外在的世界有再多的挑战,他们也能享有满足与快乐的生沽。

学习让狂乱的心平静

如何让狂乱的心平静下来?这是问题所在。

佛法告诉我们,无论是你不要的痛苦、恐惧或压力;或是你要的快乐、舒适或充实,它们全是“感受”的生起,是心导、心造、唯心所现。管好你的心,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人心的本性,原处于一种“永远祥和”的状态,只不过在面对外在的挑战时,就会受到干扰而生起烦恼。管理心,就是管理人心受到干扰时所生起的烦恼。

在过去,不懂佛法的人们管理/解决烦恼、痛苦或愤怒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压抑。

你的父母或老师常说“不要生气”,你就一直把气往下吞,这些怒气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后果将更严重。

1997年,我到意大利米兰接受切殿仁波切的教导,首次见识到西方人管理心绪的另一套方法。他们拥有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相信如果有情绪就要直接表达出来,但这套方法并不全面。

他们太相信“不要压抑”的说法,一有情绪譬如愤怒时,就尽情选宣泄出来,但这只能获得暂时性的平静,内心深层的问题根源并没有解决。他们也可能把问题根源归究于童年阴影,责怪父母,结果内心更不平静。

产生3种苦果

经常宣泄负面情绪,就像每天摘下毒果,却不把毒树连根拔起,这会产生3种不良后果;

1.把宣泄怒气和闹情绪形成自己的习惯甚至习气;

2.把“宣泄”的因埋进潜意识,成为不受控制的自然反应;

3.当你向别人宣泄时,别人也会向你宣泄,形成恶性循环。

管理情绪两种妙法

情绪来时,不能压抑,又不能渲泄,那应该怎样呢?释迦牟尼佛充满智慧的教法中,已经提供了我们正确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观察心绪

当负面情绪起来时,其实除了压抑和宣泄,我们还可以做一件事,就是“什么都不做”,就只是静静地观察它,静静地观察我们的负面情绪。

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情绪,去观照它,这是妒嫉,这是愤怒。只是观察它,观照它,而不加以评估,不去判断这情绪的好坏,如果我们判断这情绪的好坏,就犹如火上加油,只会让心绪更紊乱。

观察情绪的用意,是要让自己体会“我并不跟情绪同在,我不是我的情绪”,因为既然你在另一端观察它,又怎么可能是它呢?跟情绪保持一段距离,只是静静地观察它,它的力量就会慢慢消失。

万一在生活中遇到事故而生起怒气,请记住,你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离开现场,离开跟你起争执的人,找一个角落安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在状况。当一个人生气时,所想的所做的,都有很大可能引来灾难。等心情平定后,才去处理这件事吧。

无论是精神紧绷时,或任何负面情绪强烈升起时,都可使用“观察心绪”这方法,而且这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当情绪升起时,无论你如何跟它对话,或如何观想它,都只会跟它纠缠不清;而你什么都不做,就和它保持距离了。

第二种方法:增强心智

其实,我们可以在烦恼还没来到之前,预先增强自己的心智。有些人属于“易燃型”,别人可以随意用一两句话就激怒他们,犹如启动电器的开关一般容易。而心智够强的人,就没有这么容易被烦恼干扰到。

唯有禅定、禅修,才能彻底强化一个人的心智,阿弥陀佛法门也好,观音法门也好,无论哪一种禅定法都行。每天禅修10至20分钟就够了,千万别勉强自己。

然而,需要把重点放在“每天”这两个字,持之以恒。每天专注地禅修10至20分钟就够了,重质不重量。最适合的禅修时间是早上起床那一刻,要对自己承诺:“这是我的禅修时间,任何琐事都不能来干扰我。”

静坐关乎的是:一、集中力;二、觉知力,就是可以很集中精神、很清晰地觉知自己这一秒正在吸气、这一秒正在呼气。无论修行什么法门,如果每天有20分钟可以处在这种专注与觉知的状态,就会日久有功。

很多人因为不专注、不觉知,对生活中的事情产生误解或小事化大,而造成烦恼。如果拥有集中力与觉知力,平时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正确理解、大事化小,而减少烦恼,因心智强而生智慧,因有智慧而觉得人生有意义。

要获得永恒的平静,就必须溯源寻本,找到烦恼的来源,而烦恼的来源通常来自“我执”。人类白天讲的话,“我”字至少重覆几百次,连晚上梦境的主角也是“我”,但这个“我”是谁?你真的认识他吗?

有一种禅修方法,称作“分析禅修”,我们可以在禅定时分析“我是谁”。慢慢地,我们可以觉知“我”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由众多相互依存的部份组成,在我们找到自我、观照到自我的那一刻,内心就会平静。

“分析禅修”是非常有力的方法,可以寻到我们的本性,而因此得到内心的安宁,希望大家学习它,勤用它。

慈田格西用英文弘法,旁为中译者王振威居士。

问答篇问

1.您今天说了很多对治情绪的方法,这些情绪包括愤怒、悲伤、烦躁等等,但目前全球最关注的问题是忧郁症,而忧郁症的极端就是失去了一切情绪,不再有喜怒哀乐,这又要如何对治呢?

2.禅定通常是叫人停止一切念头,远离一切情绪,这不就会陷入忧郁症患者那种不再有情绪,也对生命不再眷恋的状态吗?

3.寻找自我,从佛法角度通常会导向“我就是无常,就是四大皆空”,既然是空了,还有生存的意义吗?这不正是忧郁症患者对自己“不需要存在于这世界上”的感觉吗?

确实,外在的物质世界越进步,人的内心就越空虚,导致忧郁症成为全球的大课题。忧郁症患者已经失去自我价值,不再有情绪,他们的灵魂已经死了,但肉体还活着,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有一种忧郁症患者,是因为失败(金钱、感情等等)才忧郁,他们还比较幸运,因为还可以去追求生活所匮乏的东西,至少有目标。另一种忧郁症患者,拥有了一切却还不快乐,他们已无所求,生命更无意义了。

针对第一道问题,要如何克服忧郁症,对治这“毫无情绪”的状态呢?我有3点建议:

一、他们应该走向更多不同的地方,参与更多不同的事情。二、先写下自己过去一生做过的事情,以及从今天开始,记录下自己每天做过的全部大大小小的事情。三、学习静坐。

衔接第二道问题,有一种法门称作“佛性禅修”,就是在禅定时寻找自己的本性,而释迦牟尼佛说过“众生皆有佛性”,如果看到自己的本性就是佛性,就能觉悟到自己的生命还有无限潜能,这是最适合忧郁症患者的禅修法。

致于第三道问题,这是对“空”的误解,当我们说钱包空了,没的是钱,钱包还在。佛法教人放弃对假我(肉体、名份、产业等)的执著,去寻找真我(本性)。但很多人否定假我(钱)存在,也否定真我(钱包)存在,这已走向极端。

反应

 

登彼岸

因贪受骗

文:明吉法师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传播工具也日新月异,让大家能享受到联络的方便。不过,诈骗集团也逐渐使用这种工具,利用人们贪婪的心,骗取他们的钱财。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利用幸运抽奖的理由,告诉受害者,说他们中了大奖,可获得巨款的财富,惟须要先汇给主办单位一些汇款手续的费用,方能获得有关奖金。

客观上来说,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种诈骗的伎俩,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但是,许多人却抱持著侥幸及投机的心态,希望能得到这种凭空而来的幸运巨款。就因为贪心,这些受害者,轻易地上了诈骗集团的当,导致损失金钱及精神上的伤害。

此外,我们都知道金钱游戏是以获得极高的利息为饵,吸引贪婪无知的人上钩,其目的无非是利用人们的贪心而敛财。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所准备的基础基金,以及吸收的资金足于付给第一批投资者昂高的利息,于是,这些获利者就成为他们的见证人,吸引更多贪图利益的人投资。直到有一天,当诈骗集团无法应付利息的付给,或他们认为已经是到达了最高的收益时,就会捐款而逃,让投资者的丰厚回酬美梦破灭,甚至欠下了债务及人情。

虽然,这些受害者似乎都很可怜,但是,他们之所以受骗,无非是因为贪心所致。我们虽然都被告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但是却有很多人因为贪心,而忽略了这句话的教诲,导致自己蒙骗受害。无论如何,在面对投资之前,我们要保持冷静及客观的思维,千万莫要被对方太美化的描述迷惑,而产生贪欲,结果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