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米埕
用仅有的米献给年



如果有一天“米埕”消失了,现代小孩并不会感到婉惜,因为,那不是属于他们童年中的味觉记忆。

可是,上一辈子的人,却会牵牵恋恋,那可能是母亲在他哭闹时掏出所有的家当,给他买的一块甜品。

米埕是一个年代的记忆,非常古老,它的老,可以追溯到那个什么都缺乏,只有“米”的年代。

有些道具,譬如炒膨米的钢铲,仿佛泥水工专用的熨板,都是钟桂蓉请人专制,而那看起来颇有年纪的擀面棍,是一位退休前辈转赠给她的。

回心一想,记忆中被我们定位为老饼的,譬如:年糕、炒米饼、云糕和今日的采访主题,炒米埕几乎都是“米”制品。而和这些米制年饼混合的食材也非常简单,一般就是白糖、花生、芝麻,大部分都是属于纯天然的原食物,颜色也非常的纯朴,倾向于天地色,如,木色或白色。而营造它的,就是人力及火候。

去年,采访了古老年糕的制作,今年,拜访沙叻秀新村里最元老级的米埕制作专家——钟桂蓉,现年77岁的她,每一次被人家问起,你做了多久的米埕,她都会笑呵呵的答说:“我大女儿多少岁,我就做了多少年。”她大女儿今年49岁。



在她的记忆中,女儿呱呱落地不久,家里多了一张口,多一个人吃饭,不想老公一个人辛苦养家,她就开始做一些米埕糕点帮补家用。

当初学做米埕纯粹是兴趣,因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在家里自制年饼,她看着、摸索着,就自己在家里试做。刚开始味道还不怎么道地,后来是因缘际遇,碰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客家老人家大方授艺,才形成传统客家米埕风味。

帮忙接凑的第五媳妇郑欣芝叮嘱我们,一定要在上午10时抵达,她家婆钟桂蓉会先接受采访,大约10点半就投入制作,拨不出时间应酬我们了!(于是在采访前,记者就浮想联翩,想象制作米埕应该也要像年糕一样耗时大半天,还要烘、烤、炒……)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10时记者抵达时,钟桂蓉已投入制作了,心里暗喊一声“糟了!”。庆幸的是那天刚好是2016年1月1日,公共假期,孩子孙子都闲赋在家,钟桂蓉多了4儿子当左右手,采访时她就充当“总司令”,将重要的炒糖浆过程,暂时交给孩子负责。

长方扎架的边沿都是刀子隽刻出来的岁月痕迹。

各有不同写法

客家人的米埕——早前有各种不同的写法:米层、米橙、米臣,总之后面与“Cheng”同音的,都曾经在历史银河中出过,至到最近大马知食分子林金城提出一个同音词:埕,各方才统一了称它为“米埕”。

林金城从他的台湾客籍同学那儿听说,闽粤一带称海边人工养殖贝类的田为埕,将埕和米埕的造型一搭,他揣测,客家人世代口述的米Cheng,应该冠以埕字,最到位。

重要过程:熬煮糖浆

制作米埕最重要的过程就是:熬煮糖浆和爆炒米粒。(可是制作爆炸米粒的过程太过繁复,加上在马六甲有大厂生产良好品质的膨米,所以,钟桂蓉都是直接和马六甲厂家拿货。)所以,现在影响到制作工序的就是糖浆的熟成了!

糖浆的成分是:麦芽、白糖、少量的油和水。(有些客家人也会加入自己的独门配方,譬如桔子水、陈皮丝,让它有一丝的果香),为了简化工序,钟桂蓉会用一个小锅先将一公斤的白糖和麦芽先溶化。

溶化了的白糖,再倒入另一个大锅,用小火慢慢炒到它变浓、转稠、呈棕色,糖的表面都浮起了泡泡。

怎样才算熟成?她都是用49年的金晴火眼去度测的,所以,今天充当他胳膊的孩子也要询问总司令,糖浆是否成功制成。获得她验证,才能将预先混好的花生和膨米倒入锅中,一倒入,即要扎稳马步快速翻炒拌勺,每一粒米受染均匀。确保糖和膨米交融完美,炒糖时要捉紧温度,将炒好的膨米倒在一个四方架中。

等候在旁的郑欣芝和另一位妯娌李秀萍,即刻两人四手拿着熨板铺平,男丁即拿着擀面棍滚压碾平,女生则洒上芝麻和晒干了的芫茜,拿起木尺寸量、切割,默契十足,短短10分钟内,即见到18条米埕高高叠起。

李秀萍说:“膨米和糖浆炒好,在他们中间汇集着热气,我们要在热气来不及挥发前一气呵成完成铺平、碾压的工作,不然等它冷切了,拼出来的米埕就会松散,吃起来没有口感。”

无法一人独力完成

米埕和其它年饼最大的分别就是,一个人,绝对无法独力完成,所以,钟桂蓉坚持要做米埕,全家人都要下手帮她。以前,她平常日子也做来卖,开工的那一天,她的五媳妇欣芝必须在下午一时上班前,完成米埕制作,再赶去上班。

所谓做那行,腻那行。做杂货店的,一般长大后都不希望自己再从事这个行业,钟桂蓉也感叹说:“孩子都没意愿承接我的衣钵,现在就看我可以坚持到何时,以前还有用米粉做成的年饼,今年也不卖了,就只做米埕和花生糖。做这些年饼,腰力和体力都要好,年龄大了,渐渐力有不逮了!如果有人愿意学,我愿意教他们。”最令人感到惆怅的是,钟桂蓉做米埕的,可是她们一家子几乎都不吃!

其实,何只他们这一家人呢?

相传以前,嫁出的女儿年初二回娘家一定要带上米埕,象征着夫家经济充裕。当然,拜天公、接财神也一定会见到米埕。

以前的人,心思很单纯,就是将家里最好的献给上天,天公吃了,才到人享用。可是,现在生活富裕了,米埕还留下来,那是因对于老一辈来说,那是古老延续下来的传统,对于“米”的尊敬与崇拜,但关于米埕,其实它最早被设计,它的原创概念是母爱。

话说,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甜品是“富”家小孩独有的权利,穷小孩一年难沾一口甜,所以聪明的客家妈妈就在过年时,集合众人之力,用米做了米埕让孩子解馋。

现在有人嫌米埕没营养、太甜,可是,假如你回头看米埕,没有额外的添加,这才是人类最天然的食品啊!只是现代人不爱它的理由,不是米埕不好,而是我们的味蕾迟钝了,尝不到单纯的米香。当然,选择多了,也是原因之一。

步骤:

1)白糖、麦芽、桔子水和油,会先行做掺合,溶化。
2)糖浆要炒到浓稠、呈棕金色,才算熟成。
3)膨米和花生的比率是3:1(3公斤膨米,1公斤花生),会先混勺。
4)膨米一倒入糖浆中,要快速拨炒拌搅,以让每一颗粒都受糖均匀。
5)炒好的糖膨米要争取时间快捞起。
6)烫手的糖膨米要用熨板将它摊散、铺平。
7)撒上芫茜、芝麻后就要用擀面棍压至扎实。
8)完成的米埕,先用一层透明的隔油纸封存,搁冷,还会再包以一层塑胶袋保存它的脆度。

反应

 

美食

【南视界】让人怀念的古早味—米埕

相传以前,嫁出的女儿年初二回娘家一定要带上米埕,象征夫家经济充裕。当然,拜天公、接财神也一定会见到米埕。将一小块状的米埕叠高,寓意“步步高升”。

现在生活富裕了,米埕还留下来。对于老一辈来说,那是古老延续下来的传统。

其实米埕的原创概念是母爱。话说,在以前贫困的年代,甜品是“富”家小孩独有的权利,穷小孩一年难沾一口甜,所以客家妈妈就在过年时,集合众人之力,用米做了米埕让孩子解馋。

现在有人嫌米埕没营养、太甜,可是,假如你回头看米埕,没有额外的添加,这才是人类最天然的食品啊!

米埕的制作过程虽不复杂,但极其讲究,尤其是煮糖的火候和调配十分重要。煮好的米埕太老了,要反砂松散,太嫩过于柔软压不成形。同时配料也要适中,少则粘不成块,多则坚如盘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