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美丽的图书馆

最近走访中国大陆数所著名大学,看了他们的图书馆,不禁叹为观止。这些年陆陆续续到大陆的学府参观,发现后期建立的图书馆都很壮观、新颖。为了应付社会的需求,不少大学都迁移到市郊外,建筑面积突然大了好几倍,读者一踏入图书馆就会感受它的不同。

这一次让我们惊讶的两座图书馆就有南京大学的杜厦图书馆,以及天津大学的郑东图书馆。这两座图书馆都是有关大学新校区的建筑物。杜厦图书馆坐落在南大的仙林校区,非常新颖特出,原来这一座现代化图书馆于2007年建竣,总面积有5万3000 平方米,当时造价不过2亿人民币(约1亿2118万5000令吉)。他们的杰出校友杜厦个人即捐资3000万人币(约1817万令吉)。对比我们的 1MDB 的贪腐,相去何其遥远。



踏入图书馆,但见学生们徜徉在深秋放晴的阳光之中,真为中国大陆新一代学生的幸福感触良多。如果太平盛世延续下去30载,谁敢说天下不属于中国呢。

另一座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图书馆就是郑东图书馆。当年,庆祝天津大学119周年(2014),该校校友郑东慷慨捐出 5000万人币(约3029万令吉),以建立、修缮管理一座新的图书馆,很巧,该馆的总面积与南京的仙林校区差不多,共有54048平方米。我们莅临拜访那一阵子,馆前的法国梧桐的叶子开始转黄,非常浪漫。虽然出手阔绰,郑东却说:“学生之于母校犹如孩子之于父母,我们孝敬双亲,也会感恩母校。”这种高超的情操,让人深为感动。

虫害为挑战

我在参观图书馆的当儿,也获得两所图书馆的负责人亲自接待解释,让我们看到图书馆许多繁琐的工作。书籍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是虫害。如何修缮可是一门大学问。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书籍的传承又是很艰巨的工作。过去数千年,偏偏三、五十年,中国即有烽火四起。如何让战火免于殃及珍贵的书籍也是很考验智慧的做法。比如说,在日本侵略大陆的八年抗战中,书籍是如何逃过大劫的呢?

图书馆是智慧的泉源,国家发达了,发展图书馆是刻不容缓的责任。想想看我们有多久没有新立图书馆了呢?以这样的步伐前进,我们还要走多久远呢。



反应

 

副刊

槟城阅书报社110岁

槟城阅书报社刚刚在12月22日庆祝成立110周年。

很多朋友,即便是上了年纪,也一样不明白坐落在槟城中路65号的槟城阅书报社的历史背景。这是一座历史性的洋楼,目前由拿督庄耿康领导。楼内开辟有孙中山纪念馆、南洋机工献身滇缅山路的纪念馆以及新马抗日图片展览馆,3个和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文物馆。



历史的因缘际会,槟榔屿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1905年初次抵达槟榔屿,被介绍认识吴世荣、黄金庆及陈新政,就是在当时的小兰亭见的面,也就是后来的槟城阅书报社。

5次莅临槟城

当时成立阅书报社的主要目的是掩人耳目,作为革命的地下联络站。孙中山认识革命三壮士后,前后莅临槟城5次,每次都在阅书报社发表演说,鼓吹革命,同时筹募革命基金。为了革命,不少爱国人士都慷慨捐献巨额基金。吴世荣甚至将他太太名下的洋楼捐献。

110周年当晚,灯火辉煌,除了筵开60桌,尚有文娱演出。表演嘉宾及团体主要以慧音社合唱团及数位演唱家演唱30年代抗日主题曲为主,让上了年纪的观众刹那间跌入80年前的回忆之中。

虽然在场的许多朋友已经没有当年的抗日情绪,但是音乐的感染力是无远弗届的。尤其是抗日歌曲的感染力,难以抗拒。其中尤以《松花江上》、《告别南洋》等赚人热泪歌曲,令人不胜唏嘘。



《松花江上》是叙述1931年,日本军阀侵略东北导致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告别南洋》是田汉特别为南洋技工远赴滇缅边界开山辟地的壮烈牺牲而写。为了祖国,年轻的技工将命都牺牲了。那时候,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南洋一共有三千多名年轻人投笔从戎,勇敢的奔赴战争的前线。

在1900年到1911年是腐败的满清帝制治国,也是中国被外国八强瓜分的年代。幸好有孙中山及无数的烈士的辅助,推翻了祸国殃民的封建制度。可惜,战火刚平息,内乱的烽火又再燃起。各地军阀争相瓜分土地,日本军阀趁机入侵,人民一直在战火的威胁之中。

华侨爱国强烈

还好,海外的华侨爱国的心是那么强烈,祖国有难,总是跑在救国的最前线。孙中山先生来了,我们极力捐助他,一直到推翻满清帝制为止。日本军阀侵略祖国,我们的青年第一个给予响应,荒山峻岭也不能阻止前进。为了祖国,父母也忍痛告别。

当晚,和我一起观赏演出的中国友人说:我们竟然不知道你们伟大的牺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