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自由年代中的自由

最近在网络上读到一篇有关一位自由工作者的剖白。这位自中学时期便梦想成为自由工作者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就想成为自由接案者,奈何这个念头很快的就被现实社会的眼光所打消了,屈服于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两年后,他放弃争取更高的职位赴美读研究所,毕业后便开始接案子,纽约这个大城市开始了其“自由工作”的理想生活型态。

刚开始的3个月,其收入维持得还不错,可是没想到,接下来的案子越来越少,收入也在递减,这对于居住在纽约如此高消费的城市的他而言,心里的焦虑与压力无形中不断在累积。直到必须向家里讨钱付房租时,这位年轻人开始省思自己当初的选择,以及一路走来的历程与心态。最后,他在挣扎中毅然接下一个心里不太想接的案子,只因他悟出一个道理:“当你不够厉害,你是没有选择权的!”



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在自省过程中的一句话:“在没有充裕的金钱以维持生活的时候,若自由工作者只是拥有身体上的自由而精神完全不自由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让我坚持继续做下去?”

自由创业不简单

我想,经历过从打工一族转变成创业或成为自由工作者的人,对这句话必有所相应。很多打工一族当初想要“自己出来做”的原因,无非是希望自己可以做主不再受老板的气,但更大的原因是想要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个可以创造及实现梦想的平台。尤其选择成为自由工作者的人,更渴望的是可以在生活与工作之间取得平衡与自由。 但凡经历过此转变的朋友,他们都纷纷感叹所谓的自由创业并没有想像中的简单,反而比起打工时更压力更不自由。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年代,许多行业的工作型态正在改变中,根据富比士(Forbes)杂志的预测,2027年的美国主要劳动力人口,会全部变成自由接案者。我们也不难发现,马来西亚目前有许多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便选择投入创业或自立门户接案子,并善用科技去发展及运作他们的事业。可是,我们小学到中学的教育制度,是否有在培养年轻人未来面对创业或成为自由工作者的各种能力、心态与素养?

若年轻人的学习态度与心理建设不扎实,未来这种工作型态的转变将带给年轻人更多的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精神健康。其实不仅是年轻人,目前在职场上无法掌握科技使用的中年人,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也是精神疾病剧增与年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民主与开放的年代,科技网络的普及化让大家有了言论的自由,沟通上的方便也让世界各地的交易买卖更为流通。然而,在这看似言论、思想与行动自由的年代里,我们真的自由吗?单单计算我们每天花费在电脑或电子媒体上的时间,我们的精神与心灵真的还有自由的空间吗?

所谓“物极必反”,凡事皆需要平衡。站在中庸之道来看这自由的年代,我认为我们需要培养自律自制的习惯,这样我们的一颗心才不会迷失在浩瀚无边的虚拟世界里。当我们透过自律将自己从虚拟的世界拉回来与自己的心靠近,我们才能在这自由的国度,为自己作出真正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反应

 

商余

觉醒时代/文灵

记得上个月一则让我看得哑口无言的短视频。

视频里一位美国裔母亲瞋目切齿地批评一位兽医歧视他的孩子。接着看下去才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是孩子自认为是一只猫咪,所以孩子牙疼时就把孩子送到兽医诊所就诊。

视频的结尾母亲强调他无法容忍美国作为第一世界强国却无法接纳孩子是一只猫咪的事实,并再次呼吁大家必须要捍卫他们个人的权益,不让别人欺负他们这一个弱小的群组。

在“发声平权”的这一个主题里,我想我们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是前人无法想象的光景也被我们一一实现了。这个时代允许我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边畅谈,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想法,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进而促进文化包容与和谐,让社会以个人为单位开始往更好的的憧憬迈进。

新一代手里掌握着更丰富的知识与资讯,有更为多元的资源和对社会议题更为敏感的意识。他们也被称为“觉醒时代”(The Woke Generation)。

自由不是真自由

保护个人利益固然好,可我们必须在度量衡上找到一个平衡。就如开头所叙述的案例,不就是因为一个社会过于且盲目地注重个人权益所导致的弊端吗?

不仅如此,高挂着“人权平等”旗的西方社会近几年来都一直推崇“我决定我是什么”的一种思想运动。不管你是男或女,你认知自己为任何性别,任何动物,任何物件。唯一局限你的就只有你的想象力。充分地展现出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精神。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设计一份个人资料表格的时候,我需要在性别一栏加上“其他” 这一个选项。

无边界的自由不是真自由,它只会让我们在“我到底是谁”的一个人生命题里鬼打墙。或许我们真的需要探讨觉醒的,是推动人文向往光明齿轮的天使,亦或是人心深处住在暗幽角落的贪婪和虚妄的恶魔。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