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费南多博特罗
艺术是变形和夸大

初见印象,哥伦比亚著名国际绘画及雕刻大师费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的作品“很疗愈”,独特鲜明的肥胖圆润风格极具辨识度,在追崇瘦的时代,其“稳重”作品却又予人喜感及和谐感,即使用色明亮亦毫无违和感,让人看着舒心愉快,果然是“最会画胖子的艺术家”。

年届85岁高龄仍勤于创作,近年在亚洲巡回展出,所到之处总是掀起“博特罗艺术”热潮,我国有幸成为东南亚第一个拥有博特罗作品的国家,其最大雕刻作品《马·Horse》置于吉隆坡圣瑞吉(St Regis)酒店中央大堂,备受瞩目。



费南多博特罗虽已85岁高龄,仍不停创作。
费南多博特罗最大的雕刻作品《马》2010年运抵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展示博特罗雕刻作品的东南亚国家,特在吉隆坡市中心地标停留展示,而后才“回归”圣瑞吉酒店,置于专门为其设计的大堂中央。

费南多博特罗的艺术路

◆1960年初到纽约时囊中羞涩语言不通,租阁楼栖身,1974年在西班牙发生车祸,失去半截小指,1995年哥伦比亚广场发生爆炸,刚竖立在广场边的大型青铜雕塑,心血即被恐怖袭击炸得粉碎。

◆在纽约艺术圈,评论界蔑视其组品,10年后才获德国一家美术馆馆长“慧眼”赏识,终在欧洲发展。

◆将肥胖的动物和水果、杂耍艺人、乐手、家庭妇女、斗牛士……带到世界各地,带给所有人很直观的视觉愉悦。

◆贫穷、嘲讽、流浪、暴乱和死亡,成就的伟大艺术家。 



很多人总是好奇:“为什么选择用胖子为主要风格和形象?”

他总回答:“我画的不是胖子,想通过现实题材,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和胖子没关系。”

不只是人,他画的或雕塑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胀鼓鼓的,在吹捧“骨感瘦”的时代,他的胖子,真的很可爱。

然而,费南多博特罗本人却亲口说,博特罗艺术其实与快乐无关,而是痛苦、愤怒、同情、无奈,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批判精神。

创作早期,以反对军阀独裁和爱国爱家为基调,作品中的《拉美生活》、《马戏团》、《斗牛》系列,不仅仅是拉美的民族风情,更多的是博特罗对拉美人民生活中的无奈和苦难抱以同情。

普罗大众与艺术有隔绝感,总是觉得艺术是属于殿堂的,艺术语言隐晦、艰涩、难懂,对博特罗而言“艺术只是一种工具”,艺术是属于生活和大众的,艺术语言应该是直接易懂的,不需画家本身,甚至任何人,代为解说。

重现大师作品 

他热衷于“临摹”古典大师作品,认为“一个艺术家若没看过大师作品,则很难表现自己的艺术”。在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创新中,他巧妙融合自己的思想,用独有的语言符号重现大师作品,包括著名的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妮夫妇像》、委拉斯开兹的《宫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等。《12岁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他想象中儿时的蒙娜丽莎,也是其得意之作,充气的脸庞让人看后忍不住想要捏一把的冲动。

这就是博特罗动人的肥胖艺术。

作品《总统及其部长》。
作品《斗牛士》。
作品《蒙娜丽莎》。

反应

 

国际

机场藏2万遗体? 哥伦比亚否认指控

(波哥大6日讯)联合国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CED)日前派员访问了哥伦比亚,并公布一份调查报告。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5日发布新闻稿说,这份报告显示,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埃尔多拉多国际机场的一间机库内,发现“约2万具”身分不明的遗体。

根据新闻稿,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表示,这些遗体应是属于无处安放的不明身分者,被保存在机库里。

据委员会说法,哥伦比亚过去存在着与强迫招募未成年人、人口贩运、土地冲突有关的失踪、流离失所和移民失踪的案例,造成大量人口失踪后无从寻觅。

目前,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正在与哥伦比亚政府合作展开调查,相关报告将于明年3月至4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由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

哥伦比亚总检察长办公室的代表称,对埃尔多拉多国际机场的27个机库进行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尸体的痕迹,严正驳斥指控。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