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辛酸的难民全家福

拉祖玛一家没分开前的全家福。

去年,因采集北马罗兴亚的事宜,去了一趟槟岛。在同事的协调下,拉祖玛的家庭是我们拜访的对象。拉祖玛之前就面对家暴的状况,在联合难民署的转接下,他们一家成为了我们长期拜访的家庭之一。

拉祖玛今年8岁,3年前与家人从缅甸来到马来西亚。目前,他们一家租下在三房式的中房,而大房和小房则由其他两个罗兴亚家庭租了下来。每天,拉祖玛和母亲睡在房间内,而两个哥哥则睡在客厅。



拉祖玛和四哥目前在一所难民学校上课,妈妈是家庭主妇和正在工作的19岁大哥是该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问:“如果有机会再和爸爸讲一句话,你会想说什么?”

拉祖玛答:“我不知道。”

问:“就最后一句话。”

拉祖玛答:“我们不需要见面了。我们生气你。你不要来找我们,不要来找妈妈了。”



交流完毕后,拉祖玛的母亲拿了一张全家福出来,确实是让人心酸的。她补充,拉祖玛还有两位哥哥现可能流落在孟加拉的罗兴亚难民营。当时,因为经济能力不许可,他们被迫把两位孩子让给亲戚照顾。

至今,拉祖玛的父亲已经离开他们。听说,他已经再婚,再重组了家庭,也不再理会拉祖玛这一家人了。

家暴是难民家庭常态

家暴是罗兴亚难民家庭的常态。穷困和潦倒的难民生活,很多时候是一家之主的父亲对家人执行暴力的藉口。在外头忍受羞辱后,期待从鞭打妻儿的举动中,去展现那一丁点的“雄性霸权”。

这故事听在一位马来西亚人的耳里,确实会感到很心酸。难民苟且偷生般的生活已很苦了,现还得面对家暴的问题。这班难民孩子的心智,该如何会茁壮的成长啊?

反应

 

商余

水灾·援助/安翔

【与己有关】安翔

当冠病变成我们生活的常态,而每日确诊人数一直徘徊在二三千人,但仍然有人抗拒接种疫苗。

去年年底,因天气变化,友人经历了一趟可怕的水灾。当洪水慢慢侵入家里,水位逐渐升高,灾民只好被迫弃家而逃。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待洪水消退,才能回归家园。

试想想,家里的衣物床褥或家庭器具皆被洪水淹没了两三天,待屋主们归来,必会欲哭无泪,根本无从下手。

所看角度不一

每个人所看的水灾场景角度都不一样:媒体看到了需报道的面向;摄影者则看到要拍的的场景;政党人士看到的是凸显自己的舞台机会,免得被人民批评没来帮忙;一些商家考虑到的是商机;一些企业家则看到慈善能带动品牌的效应;另一些艺人或网红,通过不断的摄录与拍照,博取流量。

灾区的援助其实不局限于筹款,器具准备、卫生状况、交通、人力、物资安排都须要有一定的经验。人道组织与慈善单位一直专注在实质的工作,却常常忽略了宣传与报道的重要。

近来,政党人士与慈善单位互动的工作,受到广大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的关注。

缺乏完善审查机制

另,国内社团注册局的体制也缺乏审查机制,一些可获扣税的慈善组织,或会被有心人士操弄谋利,这导致国内的慈善组织数量虽庞大,但缺乏完善的审查机制。

因此,具有一定规模的慈善组织应成立基金会,每年的账务应由国内4大会计所稽查,并向国家银行呈上财务报告,以符合联合国单位的稽查体制,以及各类型的国际财务稽查工作等,这都能确保慈善工作在财务上的透明运作。

在国家走向发展的道路上,一场水灾,乃是考验慈善工作转型和专业化的试金石,而人民的素养也因而一一曝光。

因此,具有一定规模的慈善组织应成立基金会,每年的账务应由国内4大会计所稽查,并向国家银行呈上财务报告,以符合联合国单位的稽查体制,以及各类型的国际财务稽查工作等,这都能确保慈善工作在财务可透明的运作。

在国家走向发展的道路上,一场水灾,乃是考验慈善工作转型和专业化的试金石,而人民的素养也因而一一曝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