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那棵娃娜卡的树

一个地方的公认标志通常都是一些硬体的事物,如巴黎的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北京的万里长城。但在纽西兰一个名叫娃娜卡(Wanaka)的小市镇,她的标志不是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而是一棵会呼吸的树,纽西兰人把它命名为“那棵娃娜卡的树”(That Wanaka Tree)。如果你随意谷歌一下这个句子,你就会闯入这棵树无止境的网络世界,数千张的美丽照片,数千条关于这棵树的资讯,因为它已闻名于世,任何去到娃娜卡旅游的游客,这棵树——就如巴黎铁塔、纽约女神像或是北京的万里长城——是必游的景点。



其实它只是一棵普通,身型瘦小,说起来很不起眼的柳树(Willow)。今年年初我和妻子自驾旅行抵达娃娜卡的时候是中午时分,由于娃娜卡湖很大,尽管之前已经锁定这棵树的地点,我们还是大费周章的花了不少时间在街上兜转,找错地方,沿着湖畔白走了好一段路,还是看不见这棵树。妻子并不熟悉这棵树的背景,很是纳闷为何自己那么执意找到它,所以最后终于找到这棵树正确的湖畔位置时,妻子只是站在停车场远观。在那种炙烈的阳光下,它就伫立在清浅的湖水中,有点弯曲的主干无力地挺着分枝的疏落绿叶,当时强风骤然紧刮,云朵在远处山峦的巅峰速速飘过。我站在群聚于湖边的旅客之中,遥望着它,一棵那么孤独的柳树,枝叶在风中剧烈颤动摇摆,也许它再深思数千年,也未必会想出一个自己为何会成为万人迷的理由。

这几年来,当地人开始呼吁游客“放过”这棵树,也频频发出它被游客“伤害”的警讯,而我们驱车离开这座漂亮得让人着迷的娃娜卡镇的时候,心里不禁在想,有一天“那棵娃娜卡的树”衰老倒下死去之后,还有旅客会来到这里吗?

反应

 

商余

浅谈乐龄人与儿女的互动/夏绍华

【字迹光影】文/图|夏绍华

可以活到60岁,如果是有子女的话他们应该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当然也会有年纪较小的,但也应该是成年人了吧!

父母与各种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互动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实孩子在幼儿时期最容易相处,到了青少年阶段就会变得非常棘手,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都会进入叛逆期,身心灵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

一旦来到成年阶段,通常他们的性格及人品都已成型,而父母的教育工作及责任也几乎结束,所以与这个阶段子女的互动方式就变得更重要了,不然的话就会引起许多争议与纷争。

长大成人的孩子通常都已经念书毕业进入职场,每一个年代的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思想与生活理念,对金钱家庭也有不同的观点。就如我们本身和自己的父母在各方面的看法也有差异,所以最重要的是避免把我们生活观硬套在他们的身上。

不要以为我们觉得正确的方式也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因为时间与空间都不同,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在他们的时代,我们的做法及方式就算是过去为我们带来正面的效应和回馈,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不合适了。而他们对生活结构及处理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对我们这些60岁的乐龄人士,只要他们的方式不害人害己,我们就按兵不动地在暗地里支持好了。

给孩子空间与信任

孩子长大了就让他们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结不结婚也不必强求,什么职业收入如何,也由他们自己去争取。我们把他们养育成人的责任不是一生一世的,就好像我们本身一样脱离父母的庇荫建立自己的生活,对我们的孩子也一样要给予这样的机会,不然的话将来他们就不懂得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

当祖父母的我们更没有义务去为孙子的未来负责,这不是关切问题,这是害了自己孩子的做法。

我本身对如何与成人孩子互动的看法很简单,那就是顺其自然,他们要在哪里落地生根都不是问题,想和我们同住或住在附近也不会有意见。每天也不必一定要见面或电话联系,偶尔拨个电话聊聊天,或周末吃顿饭,我就很满足了。

其实孩子工作之外也有了自己的生活,谈恋爱,或已经结婚成立家庭,所以当父母的就应该给他们一些空间,一些信任,不必时时刻刻太过为他们的生活起居或经济状况忧心,来到我们这种年纪更应该先照顾好自己。而他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层次,那就由他们自己去打拼奋斗,并非还需要我们插手。

不强求对父母行孝

60岁之后,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我们能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就是当一个导师般的旁观者,偶尔给一些意见和看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至于他们听不听从,那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了。

最后就是对孩子的期待。呵!孩子的孝顺要出于他们本身的诚意及意愿,而不必去要求,更无法强求,我也非常赞同对孩子的孝心我们一定要接受,没必要拒绝,因为成全他们行孝的善意就是替他们积德报,但如果他们无法在这方面有所表现,我们也不必太介意沮丧。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以行动来孝顺父母,其实只要他们可以顾及处理自己的生活,不会让我们操心,其实那也是一种难得的孝顺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