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马克思是现代主义者?

“今天,全世界的男女们都共享著一种重要的经验——”

1980年代初,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在一本书中以这句话作开头。这本书名为《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出自马克思与恩格斯合撰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其要旨是,人类已经摆脱各种束缚,那些顽固的旧传统、旧权威,已经被蔑视、亵渎与打破了。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段话,针对的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大解放,传统价值观被现代价值观取代,人不再轻易地由其出身地位所决定,社会升迁更比过去相对地容易。如此一来,人们告别传统社会的稳固不变的状态,进入不断变动的现代社会。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所高度概括的,正是这种现代精神面貌。

讲解“现代性”意义

回到马歇尔伯曼的这本书。他在开头之后,接着讲解这个重要的经验:“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自我和他人、生活的各种可能和危险的经验。我将把这种经验称作‘现代性’。”

在此,“现代性”就是前文提到的不断变动的现代精神面貌。



现代性(modernity)是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各家都有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学科都有与此概念相对应的术语。例如,历史学的“现代”、社会学的“现代化”、文学/文化的“现代主义”,都是与现代性这个议题有关。

马克思。

凸显对现代主义的狭隘理解

马歇尔伯曼在文中提到的“现代性”,必须置于文学/文化的面向来理解。换句话说,他所提问的是,人作为经验的主体,面对着怎样的现代社会问题?尤其在文学、艺术与文化方面,作家与思想家提出了怎样的观察与关怀?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书,包括导论,全书共有6个章节,分别讨论了西方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的经典著作,例如歌德《浮士德》、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波德莱尔的诗歌、19世纪的俄国现代主义文学等。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作为现代主义者的马克思。

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对很多人来说,这是荒谬的说法,因为在一般认知,马克思是共产主义者,怎么可能是现代主义?这样的怀疑,一方面,可能凸显了我们对现代主义的狭隘理解,仅仅把它当作文学思潮(且局限于形式方面)来看待。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我们长久以来仅仅着重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忽略了他思考现代人处境的贡献。

马歇尔伯曼在文中提到的“现代性”,必须置于文学/文化的面向来理解。换句话说,他所提问的是,人作为经验的主体,面对着怎样的现代社会问题?尤其在文学、艺术与文化方面,作家与思想家提出了怎样的观察与关怀?

资本主义重点在积累财富

马歇尔伯曼在书中就明确指出,人们对现代性的思考,倾向于分裂出不同的领域,即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以及艺术文化和感受力方面的“现代主义”,且认为两者之间是分开的。当然,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观察,今天已经不再如此了。无论如何,回到书中,前述的二分法是大有问题的,因为马克思的论述,其贡献不仅仅在“现代化”,也包括对“现代主义”的深刻思考。

马克思对现代人处境的关怀,表现在哪一方面?虽然马克思主张透过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补充一点,“资本主义”一词在那年代还未流行,马克思的用词是“资产阶级”),但其实他比任何人清楚,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各种资源、财富得以累积,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经济上的成就,也促进了精神面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社会更容易受制于老旧思想。现代社会,在精神面上打破了一切禁忌,挑战一切权威,使得社会进入恒常的变化与更新之中。

然而,马克思却指出,资产阶级所带来的一切改变,其真正目的是财富积累。但是,为何人类活动的范围,必须受限于盈利活动上?马克思认为,正因为盈利至上的思维,导致了资本主义陷入泥淖之中:它本来有着摧毁一切阻力的强大能量,能够为人类带来福祉;但它却被自己本身的资本积累的逻辑给局限住了。

发生许多血汗工厂事件

在此情况下,现代社会虽然带来了各种的进步,但却发生许多血汗工厂事件。因此,所谓的福祉,不过是由资产阶级垄断的特权,工人就如大自然资源,是等待被开发、被剥削的对象,他们仅仅是别人致富的手段。

面对这样的情况,马克思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过度到社会主义,然后再进一步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理想,在上个世纪吸引众多知识分子心向往之。也因此掀起各种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

然而,为了理想而牺牲的人很多,因为别人理想而被牺牲的人也很多。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必然崩解、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预言,最终并没有实现。反之,我们看见了资本主义不断自我修正的能力。共产主义愿景也因此遥不可及。

无论如何,尽管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愿景破产了,但马歇尔伯曼仍然对其给予极高评价。他这么说道:“《共产党宣言》的想象力、它对于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光明的和可怕的可能性的表述和把握都是非凡的。《共产党宣言》除了具有其他种种特性之外,乃是第一件伟大的现代主义艺术品。”

反应

 

副刊

《亲亲》亲子生活手札

朋友问:《亲亲》这本书,谈的是“亲子教养”吗?呃……说得贴切一些,它更像是一册“生活手札”。原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静默的观察,都逐一被我化成颗颗文字,悄悄记下了。

大家可曾留意,身边的孩子最常被这么训了:“哎唷,怎么你那么不听话?” 当了妈妈后,我自己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竟然也是这样:“哎唷,怎么你那么不听话?” 所幸觉悟得早:“奇怪,为什么小孩一定要 ‘听话’ 呢?难道,不 ‘听话’ 的小孩一定是坏小孩吗?”而,如果大人愿意稍微放下身段,俯下身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态度与思维,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会不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呢?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直接把上一辈所套牢在他们身上的教育系统,重新回装到孩子身上。他们或许忘了,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不是吗?亲子教育 —— 被教育的往往不是孩子,是大人本身吧?都说了:“要把孩子教好,先把自己教好”。 

如果,孩子们被释放的好奇心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与距离,那身为父母的我们何不携手和他们在现实与幻想中一起翱翔呢?在教养这条路上,我乐于继续当个孜孜不倦的学生,继续和孩子寻幽探秘。从他们的观景窗看人看事,一切变得更迷人了呢!你,你也试试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