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马六甲艺术表演节

由Wouter De Belder 拉起小提琴,Inez在音乐中,从树叶缓缓起舞。(张毅全/摄影)

每年11月,古城马六甲迎来了季候风,除了带来丰富的雨水,季候风也吹来了一群才华洋溢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汇聚在马六甲艺术表演节,进行一场又一场的演出。如果说人像一个磁场,会发光发热,这数十位艺术表演者磁场能量十足,他们的表演发出让人赞叹的光芒。

其中几位艺术家的演出让人侧目。



来自荷兰的表演者——Inez Wolters,在马六甲圣保罗教堂一带,收集不少叶子,然后仔细把每一片叶子串联起来,用于当晚的表演。演出只有20分钟,可是她与团队花了近一星期的时间来准备。认真的态度让人敬佩。舞蹈旨在唤醒人类爱护大自然,尊敬生命。

另一名一名来自印尼的艺术家,Agung Gunawan长得瘦削,长发有点曲卷,用“仙风道骨”来形容他,也不为过。一名在街道碰到时,不可能会把他与舞蹈者联想在一起的人物,至少我是那么认为。可是,当他站在舞台上表演时,投手举足之间,却散发出阵阵的艺术韵味,他对艺术的热忱感染了在场的观众。这时方能了解到,他是一名艺术家,一名非常有天赋的舞蹈者。

第一次见到他的演出是在2012年的马六甲艺术节,当时被他的表演深深打动。与他重逢时,更见他舞技精进不少。这一次在马六甲艺术节的舞,使用两张面具,舞出人性的另一面。当他戴上那张白色的面具时,感觉似乎是舞台上一头面目狰狞的恶魔苏醒了。气氛令人不寒而栗。两张面具碰在一起时,是一场人性的挣扎。 

其实这样一出戏,不是每天在现实中上演着吗?

我有幸能够参与马六甲艺术表演节,把美丽感人的瞬间收录在永恒中。



反应

 

商余

哭泣的雨树/张毅全

【人在江湖】文|张毅全

雨树的花色清秀,荫蔽面积广,茁壮无比,形态优美,犹如一把雨扇,因而得名。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引进了这一品种,不仅在马来西亚广泛种植,甚至新加坡也广泛采用。雨树在城市绿化方面具备出色的环保特性,这些实际上是英国人为城市规划所作的杰出贡献。

我的故乡——马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内长满了雨树。据说正是英国殖民时代所种植。葛尼路一带的整齐美观排列的雨树,当年市民相约只需提到“大树头”,就能轻易找到。那个时候,小贩中心设在树荫下,而市民们在凉爽的树荫下品尝叻沙和咖啡。这种环境下享用美食,让人陶醉不已。

遮荫休息好地方

镇上警察局对面的草地上也有数棵雨树。每当学校在这里举办运动会、球类比赛或其他活动时,葱茏的老树成为老师和学生遮荫休息的好地方。

在翻旧照片的时候,甚至发现在更早的年代,市内旧邮政局前也有一棵茁壮茂盛、美丽极了的雨树。就像中国的迎客松一样,这里也拥有着一棵迎客雨树。虽然与迎客松相比有所不同,但它同样承载了特殊的意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英国人的撤离,这数十年来,不仅未能种植一棵新的雨树,反而不断伐倒现有的树木,似乎与树木有着一种“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文中所提到的雨树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数株在哭泣。近年来,不幸的是,几株硕果仅存的雨树“终于”被“解决掉”。这些树至少有八十多年的树龄,被砍伐后,市民都感到痛心。

当年种植这些雨树的英国人早已不在人世。如果他们能够知晓,可能会从棺材里钻出来,阻止相关当局伐树。

忽视环保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为环保问题而担忧,不断呼吁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似乎忽视了这些问题,他们拿起刀斧不断砍伐市镇内的树木,其动机和智慧令普通人难以理解。

多年来,数位领导人壮志凌云,曾推行一连串的转型计划,努力引导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先进国家。然而,如果市政府的水平继续停滞不前,这些计划似乎将“高攀不上”,理想最终可能落得个“眼高手低”的下场。

要实现成为先进国家的目标,迫切需要让这些决策者的思维发生转变。砍伐雨树已不再仅是问题的核心,而是思维必须与时并进,否则雨树将继续哭泣,而我们也将失去珍贵的环境遗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