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马来半岛第二波
美拉尼西亚人(1万4000年前)

先奴伊地苗人。茅凳山人/摄影

东南亚的人种摇篮是中南半岛北部(包含云南),根据考古研究,近一万多年来许多支民族比肩接踵,由此处涌向南方,形成了骨牌效应的人种迁徙,而素有人种走廊之称的马来半岛,民族构成尤其深受其影响。

早在1937年,学者Erik Seidenfaden就认为准黑人本是中南半岛最早期居民,后来原始安特拉罗人(Proto-Amtraloids)迁来与准黑人混血,才形成了美拉尼西亚人,也就是深棕色人种。而中南半岛的美拉尼西亚人后来是被更晚些时候迁来的孟卡蔑人同化掉的。



今天中南半岛的许多民族都混有小黑人的血统,如缅甸的客钦人、柬埔寨的高棉人(三莱[Samrea]、桂人[Kui]、撞人[Chong])。

现代智人远在4万年前就扩散到东亚至澳洲的广大地区,当然也包括马来半岛的深山雨林,虽然尚无确实化石遗迹证据,但地理上作为人种走廊的马来半岛杳无人迹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的准黑人原住民就是他们的直系后裔,这些人直到近代,依旧以狩猎及采集维生。

到了4000至1万余年前,深棕色人种“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开始出现。

即是上文所述,原始安特拉罗人(Proto-Amtraloids)迁来中南半岛,与黑色人种混血,逐形成了美拉尼西亚人,也就是深棕色人种。在史前的漫长岁月里,大慨是为了躲避冰河期的寒冷而向往温暖的南方,他们循着中南半岛的山脉与大江河,一代又一代游猎式的缓慢南迁,并在东南亚还是浅海大陆架、尚未被海水分隔成众多岛屿的淹远年代中,就遍布了东南亚。

考古研究显示,当时美拉尼西亚人已经知道怎样用火,并用石制砍切器为主要工具。他们靠狩猎(吹筒竹箭是其特征)、捕渔、采集野果、和挖掘块根等方法过活,文化中也已经有了婚姻、葬礼等习俗,只是不知耕种。历史学家们把这种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称为“和平文化”(Houbinhian;首先发现的越南北部的和平省因而得名),而美拉尼西亚人便是和平文化的主人翁。



先奴伊人村落。茅凳山人/摄影

先奴伊人
为美拉尼西亚人后代

1936年,霹雳州和丰(Gol Bait)发现“原美拉尼西亚人”(Proto-Melanisian)曲葬(侧卧而屈膝)的骨骸。1954年,在吉兰丹瓜却(Gua Cha)发现一对男女骨骸及伴随大量器具。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遗物(至少超过8000年)。

虽然如此,在整个旧石器时代末期里,美拉尼西亚人实际上只是十分稀少、零星的分散在整个东南亚的丛林间,他们彼此隔绝,小心翼翼的过着游猎、采集式的生活。也由于生存艰难,他们的人数始终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

今天,马来半岛山区原住民先奴伊人(Senoi)就是货真价实的美拉尼西亚人,而目前在话望生山区倍受欺侮的原住民地苗人(Senoi—Temiar),则是先奴伊人八个宗族中最大的一支。

反应

 

商余

山里遇见的狗狗

动物系列:茅凳山人

有一次,我带山友喵和山友芬到猪头山上看日落,天黑后才下撤,夜色中走过山脚下的陶艺坊民月山庄时,大老远就听到山庄内传出了阵阵狗吠声,接着在黑夜中两只狗狗从山庄内蹿跑出来,飞快的奔向我们。我乐了,知道它们是找逗乐的,既弯下身对它们张开手,果不其然,它们来到我脚下又舔又转,好不开心。

转过身后,才发觉两位女伴已经被吓得脸青唇白,呆在当场。

事后她们问:“你认识那些狗狗吗?怎知道它们不会咬人?”
我哑口无言,好半晌才说:“有一只好像见过,另一只没有。”又想了好久才再回答:“我遇到的狗狗,大多都是冲过来找我玩耍的!”

我从没想过狗狗会咬我,同时它们也不认为自己会挨揍。原来当时,两位女伴已经被吓得快哭了。

几个月后我又孤身来到猪头山。

记得那天是周日,山里没人,倒是陶艺坊的狗狗们蜂拥而出,兴高采烈的陪我一道上山去,队伍竟然有六狗一人之多,好不热闹,山途甚至中遇到一支操练中的少年兵,结果反而是少年兵被吓坏了。我不得以的安抚他们说:“狗狗不会咬人!”真有点啼笑皆非。

脱颖而出 登上峰顶

以往当然也有狗狗跟着我上过这座山,但狗狗们一般不擅长攀爬,大抵到了顶峰前的岩壁下就打住了,这次却有一只脱颖而出,尾随我攀上岩壁——并登上了峰顶。

“好本领!”惊讶之余,才终于认出这只狗狗,原来它就是上次黑夜中从山脚陶艺坊中蹿出来一边吠叫一边要玩耍的两只狗狗中的一只,半年前它还很小,现在已经长大了。

我登顶后还走到猪头东峰去溜踏,狗狗也满怀期待的跟随着我,一路上还故意穿入大片灌木丛,让花叶抖落满地,惊动了蝴蝶鸟雀们惊飞而逃。我本想要拍摄花朵,但狗狗总把我要拍的对象物搞得一团糟,令我哭笑不得。

最后下山了,狗狗还绕着我的车子转啊转的,舍不得我离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