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麻坡六马路 沧海遗珠

在麻坡市区,福建人占了华人人口的半数,潮州人占四分之一。本来,我以为来到麻坡必然是福建人的食堂。怎知,一路走来,都在吃潮州风味,当中也以海鲜居多。麻坡市区由6条马路串成,因此当地人称这一带为六马路,这6条马路的特色就是一街一色,因此,只要看街道的颜色,大概就懂身处在哪一条街了。

这一期的麻坡美食记,记录了之前的“沧海遗珠”,让想要一探麻坡美食的读者,有更多选择。



位于贪吃街的“阿德水粿”已有40年的历史,老板慎选中国来的菜脯、还有米也要特选,要老,可是不能太老,不然会有蟑螂味,水粿说白了,就是咸与淡的碰撞,用菜脯的咸衬托出水粿的淡雅。而且会吃的,不会加辣椒,就是要吃出米的淡,再用菜脯的咸去合出米的另一股内敛香。我喜欢阿德一边快手快脚的挖水粿,一边操着潮州话和乡里聊天的那股热诚,你可以感觉到,他在做的不是食物,而是他对工作的热诚。(018-9744850)

说回麻坡的六马路,每一条街都有各自的商业买卖,海产集中在大马路;二马路是银行、眼镜店;三马路和四马路较多美食店(四马路有是麻坡闻名的“贪吃街”);五马路和六马路则是住宅。

贪吃街的繁华和热闹都是早期街上戏院引来的人潮。听着“麻绎”导览员杜进庭从6马路的建筑格式和时代步伐形成的文化冲击,压过马路,吃着一道道的街头小吃,仿佛走入贪吃街的今生,可以怀想它的前世。

麻坡六马路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潮州、海南和马来文化。

贪吃街的阿源曼煎糕。阿宝指着说:“你看一会会显现花的图腾”。原来是一个大铁锅,分4个部分下锅,因此4个三角形围成的图,乍看像幸运四叶草。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曼煎糕的味道,我爱的曼煎糕一定是下厚重的牛油、还有厚厚的面粉、玉米、花生和漫天的白糖。阿源的,油少、皮薄,而且只有花生,有自己的独特香,可惜,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一块。而也有些人就是喜欢薄的。因此,各花入各眼,不妨一试,的确做得有自己的特色。

烤肉香袅袅飘来

领队的阿宝和杜进庭应该是以为我对马来食物没兴趣,因此无缘见到麻坡人晨早吃沙爹的奇景,唯有事后询问,到底麻坡的早餐沙爹该在哪里吃?



他说:“很多马来人都去Satay Warisan,潮州人的,个人觉得贪吃街两档都不错。”还蛮有趣的,阿宝载着我们逛了大马路和二马路的沙爹店,炊炊白烟卷着烤肉香从店里头袅袅飘溢出来,店里人烟沸腾。

其实华人和马来人沙爹最大的分别,当然是在竹签上的肉了。华人若是不嗜牛羊兔子,往往到马来沙爹档的选择只剩鸡肉沙爹。但潮州人经营的沙爹都是华人喜欢的食物串成的,譬如有猪肉、内脏和蚶。但大马处处有沙爹,为什么要到麻坡吃一回?很大部分,是居于好奇吧,好奇,早上吃沙爹到底是怎样的滋味。

Mee Siput,麻坡马来友族制作的小零嘴,是将黄面晒干再油炸,因面形是呈漩涡卷,乍看像蜗牛而得名,当地人吃时会淋上一种特制淡淡的液状辣椒水。后来也研发了椰糖版,给不吃辣的食客。

收集老店老故事

在专业导游杜进庭和阿宝带着,“麻坡美食”巡礼就是不一样。很多老店都走过半个世纪,都有它们的年代故事,譬如1936年创立的新东方海南西餐,是那些年麻坡人的“相亲”据点,还有麻坡市中心的三家海南鸡饭粒“日发、家春、美芳”、还有海南人经营的咖哩饭、海南咖啡店,这些走过差不多半个世纪的老店,都是很好的美食田野资料。

走了一回麻坡,我开始理解到,为什么有些大马美食家一再的拜访麻坡,因这里还有太多的老故事待收集。

麻坡印度穆斯林研发的万隆面(Mee Bandung)也是这一回失之交臂的美食之一。汤汁是用特制的虾米香料做成,再搭配菜心、鸡蛋、鱿鱼及肉类烹煮,算是Mamak版的虾面。

这道名叫万隆面的料理,人在万隆是找不到的。麻坡最出名的万隆面可在二马路的华山咖啡店,由原创人阿尼巴的后代经营中。

华人的阿叁鱼是以熬好的阿叁汁去煮鱼,因此,鱼肉不会过熟,可是,相对的,汤汁就不比马来版阿叁鱼的一锅煮来得浓郁。

阿叁鱼探源

麻坡的美食探源,还有马来式的阿叁鱼,华人阿叁鱼的祖始是海景,阿宝说他带团都会去这一家,因好吃与否,不是关键,而是客人的心态就会想吃有故事的店。

在麻坡遇到一位吉隆坡友人阿汉,他极力推荐:“厝仔亚参鱼”(Kedai Makan Hai Sing)大树下亚答屋(地址:KN3/3,Kampung Nelayan, Parit Jawa, Muar, Johor)。

另一个获得很多友人一律推荐的是全妃。据说,店家对海产的要求高,但是价格相对也偏高,因此停驻在店前的都是大车。杜进庭告诉记者,当地人到峇冬必点的四大菜色分别是:“阿叁鱼、炸蛋、拖鞋鱼和叁峇炒苏东。”

进庭说,走入巴冬的华人餐厅,炸龙舌座座可见。

虽然,华人的阿叁鱼是向马来人取经,可是在做法上全然不同,因马来友族是将所有的鱼(主要是甘望、魔鬼鱼或当地捕获的小鱼都丢在一锅中熬煮,因此,它的鱼味会更浓郁,反观,华人的煮法则是将熬好的阿叁汤汁下去浅煮鱼,因此,它的汤汁会偏清淡。两者各有其妙,马来人的汤浓、但是鱼肉却会煮老;华人的汤偏淡,但是肉质鲜嫩。)

给我,还是想试一下马来式的,而且必选廉价的小鱼。而华人餐厅则可以吃得豪一点。

麻坡乌达是用马鲛鱼去骨后放入搅拌机打烂,加入调味料搅拌均匀,再加入椰浆做成鱼浆。但是,在鱼浆里还明显可以吃到一块块的鱼块,才是当地华人认同的正宗。
麻坡红树林周边生长的野生亚答树,是当地人用来包乌达的质材,烤出来有股特有的叶香。

“亚答”包“乌达”

来麻坡独漏“乌达”?阿宝一直倜侃我们,人在麻坡,漏了乌达(Otak-Otak)应该会被笑吧!的确,来麻坡不买、不吃乌达,好像有点不像样。回想,我一和同事提起要来麻坡,她第一间推荐的就是:“去吃乌达炒粿条”。可是,我们好几回走过“国泰333小贩中心”都过门不入,只能想,也许这不是阿宝的心水吧!

幸好,进庭让我们在他的“麻绎”里给我们准备了最传统的“乌达乌达”制作。

在麻绎店里有悬挂着“Otak-Otak”的来源:在印尼巨港(Palembang)也有名为Otak-Otak的小吃;在泰国类似Otak-Otak的食物叫Ho Mok;柬埔寨叫Amok;寮国的叫Mok,就是用香料腌制鱼块或鱼浆再用叶子包着烹煮或烘烤的食物;在东海岸,类似的食物叫Satar。

全靠原住民给力

在一般人印象中,乌达主要是用香蕉叶包扎,麻坡乌达却是采用麻河两岸生长的亚答叶包,据说政府只批给原住民去采,因此全麻坡的乌达都要靠原住民给力。

麻坡乌达的做法是将马鲛鱼去骨后放入搅拌机打烂,加入调味料如栗粉、咖哩粉、辣椒干、蒜茸、葱头茸等,搅拌均匀,再加入椰浆,然后用两片亚答叶将1汤匙的馅料包夹着,以前是用竹签,现在用书钉固定好,再进行烧烤。

而跟据一些考古追溯,麻坡的乌达应该是泰国南来的潮籍妇女郑美兰引度进来的,后来郑美兰再将手艺传给女儿,一代传一代,麻坡最早的3间乌达店:沈记、汉记、平记,就是她的支源。

麻绎有提供乌达制作体验,四人成班,一人收费RM10。(查询电话:017-9193088。)

反应

 

要闻

起大麻砖枪械捕3人 警破跨境贩毒集团

(麻坡20日讯)警方成功破获一个跨境贩毒集团,共逮捕3名嫌犯,并缴获11.5公斤大麻砖及一把枪支。

麻坡警区主任拉益慕克里兹助理总监今日召开记者会指出,上周六(16日)晚约10时30分,麻坡警方肃毒组在武吉德烈甘榜登米雅穆法卡特路展开突击行动,拦截一辆红色 Bezza 轿车进行搜查。

警方在车内发现11块用金纸包裹的大麻砖,每公斤市值约为3500令吉,还查获一把枪支和15发9毫米子弹。

此次行动共充公价值约8万令吉的财物,包括涉案轿车。

警方相信该贩毒集团应是利用“鼠道”从邻国贩运毒品到我国,并持枪护行。

据悉,这些毒品原计划贩运至麻坡、马六甲及周边地区,可供3500人使用。

警方在行动中逮捕了车内两名巫裔男子及一名缅甸籍男子,年龄介于32至40岁。

调查发现,该两名巫裔嫌犯尿检对四氢大麻酚呈阳性反应,而缅甸籍嫌犯则对甲基苯丙胺呈阳性反应。

警方透露,其中两名嫌犯分别有6项刑事案件及5项毒品案件前科,缅甸籍嫌犯为偷渡犯,入境我国仅6个月。

警方相信其中一名巫裔嫌犯为该集团的头目,另一名嫌犯则为无业本地居民。

法庭已批准警方延扣3名嫌犯至本周六(23日),案件正援引1952年危险毒品法令第39B条文(贩毒)及1971年军火法令(增刑)第8条文(非法持有军火)进行调查。

出席记者会的还包括麻坡警区副主任莫哈末艾里尔罗尼警监及肃毒组主任吉瓦兰。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