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黑椒盐煎龙虾

接近年中的婆罗洲,天气开始炽热起来,闷热的微风由海洋向陆地温柔的轻抚着,人也变得懒洋洋了;滚烫的地面,因为一阵的细雨把地面热气都冒上来,温度融入了空气中,连呼吸都觉得闷热。汶莱没太多的娱乐,购物成为了他们的爱好,除了商场,小店、地摊、蔬菜及海鲜市场,只要有买卖的地方都能够慰藉并满足他们的心灵,也就是为什么闷热的气温阻止不了他们到这连风扇都没有的海鲜市场一样。



也不知是否这鬼天气把海底也翻滚了,每年这个时候许多龙虾应该耐不住海水的高温而冒头,所以在汶莱的海鲜市场,这季节经常出现许多的龙虾,而在马来西亚的海鲜市场(巴刹),常年可是不会看到龙虾出现的。

材料

温度影响新鲜度

只可惜的是汶莱无论是菜市场还是海鲜市场,许多设施真的需要提升。这是占了天先条件,面临南中国海的东沙群岛,海鲜种类很丰富,但是由渔船捕获直接到市场贩卖,就这样的摆在桌上,有些档口连冰块都省了下来,连基本上的保鲜意识都没有,所以一旦海鲜当天卖不完,鲜度就会变质。

为了买到最新鲜的海鲜,就与鱼贩打好关系,海鲜由渔船送上岸后,鱼贩致电过来马上过去取货,不用长时间和人群挤在一个狭窄拥挤的空间,因为遇上大热天,室内闷热,汗酸味混合海鲜味实在令人难受。

今天龙虾收获量多,就拿一只慰藉自己。平时龙虾刺身,煮炒蒸焗都试过了。今天试下用温油浸泡七成熟后再取肉,撒点黑椒海盐略煎,龙虾的浓郁鲜味真的无与伦比,再配上芝麻酱,当然,自己和员工们一起品尝,也不忘记摆设一番。



冷却后取肉

弹牙口感及鲜味

我们是处于“心灵饥饿”的年代,光好吃是不够的,还得好看!最好是食物一端出来立即震撼视觉,让食客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机拍了上载到自己的网页炫耀一番,还没吃进肚子先喂饱视觉感官和满足虚荣感,还真难为了大厨们除了要保持出品质量稳定,还会在菜式卖相上下功夫。

用龙虾来做菜,除了味道鲜美,还呈现一种“龙精虎猛”、“龙啸九洲”的气势!在宴席中有了龙虾菜式,更会使整个宴席餐牌锦上添花,增添了贵气。

不同种类的龙虾,口味上都会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龙虾自身有一种基本滋味,那种吸引人们的弹牙口感及鲜味,无论作为主角还是配料都有强烈的魅力,难怪龙虾会成为最易被人接受的食物之一,也是在各国的料理中广泛使用的食材之一。

用竹筷子由尾部插入

黑椒盐煎龙虾拌芝麻酱材料:

龙虾1只(约750gm)

海盐少许

黑椒粉适量

日本芝麻酱1汤匙

芥末沙律酱适量

芒果芥末酱适量

撒上海盐与黑胡椒一起煎

杂果:

蜜瓜粒20gm

草莓粒20gm

葡萄粒20gm

芒果粒20gm

奇异果粒20gm

摆好并放好配料

制作方法:

首先把龙虾用竹筷子由尾部插入穿至头部固定后,放入六成热的温油,熄火浸泡约4分钟;

之后取出浸泡在冰水片刻,然后拿出来剥壳取肉;

把平底锅烧至微热,放入龙虾肉,撒入海盐和黑椒粉两面煎至微焦后取出,切片;

把龙虾的头部和尾部摆入碟里做装饰,再摆入龙虾肉,杂果捞入芝麻酱后撒入碟里,在点入芝麻酱、芥末沙律酱、芒果芥末酱,即可。

成品
放入温油浸泡4分钟

反应

 

德国之声

中国开放澳洲活龙虾进口 贸易战结束了吗?

(北京16日下一步)中国承诺重新开放澳洲活龙虾进口,正式解除自2020年以来的双边贸易限制。澳洲业界对此表示欢迎,部分人士也认为澳洲赢得了与中国的贸易战。不过专家告诉德国之声,中澳之间的分歧仍存。

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和中国总理李强10月10日在寮国举行的东盟(ASEAN)领袖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就澳洲活龙虾重新输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表达成共识。这意味,过去4年的中澳贸易限制几乎已全部解除。

澳洲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同日发表声明证实,阿尔巴尼斯政府已与中国商定了全面恢复澳洲活岩龙虾出口的时间表,“这项成果是中澳双边关系朝著稳定迈出的又一步。这对龙虾产业和中国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将在农历新年期间,及时买到优质的澳洲岩龙虾”。

不过黄英贤也强调,阿尔巴尼斯的政府将继续对中国采取冷静和一致的态度,“在可合作的领域合作,在必要时表达分歧,并以国家利益为重展开互动”。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澳方一道,继续透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彼此关切问题,使中澳关系更加成熟稳定,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业界人士乐见

中国是澳洲、尤其是西澳地区龙虾消费的最大市场,2019年其市场价值已超过7亿澳元(约4.7亿美元)。2020年,中国禁止澳洲活岩龙虾进口,对产业冲击甚大。澳洲外交与贸易部估计,中国这项开放将挽救该产业3000名澳洲人的工作机会。

《悉尼先驱晨报》10日引述南澳州“弗格森澳洲公司”(Ferguson Australia)龙虾出口商弗格森(Andrew Ferguson)的说法表示,他对“四年的混乱”结束表示欢迎。不过,弗格森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出口中国的市场如何复苏。

弗格森说:“(中国)市场是否与之前一样,这是一个大问题。我真的不认为销售或定价会是一样的。”

他另强调,虽然中国市场重启给予业者“另一个很大的选择”,“但我们将从经验中学到,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们在其他市场也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在超市开发产品,澳洲许多超市现在都有我们的产品。”

另一家位于南澳的龙虾出口商“五星海鲜公司”(Five Star Seafoods)经理瑞恩(Tom Ryan)则告诉澳洲广播公司(ABC),对中国恢复活龙虾贸易“已经等了很长时间”。

瑞恩说,该产业已经为龙虾产品找到了新市场,但利润率较低,“对我和麦克唐奈港的其他人来说,这绝对是一种解脱”。

西澳大学社科院中国研究专业副教授陶郁观察,作为澳洲最主要的龙虾产地,西澳相关产业的人士都非常欢迎这项决定,并已做好让西澳龙虾回归中国市场的准备。他告诉德国之声,“重开(中国)市场对于西澳龙虾产业的正面影响将是直接且庞大的,西澳州政府也表示了对于这项决定的大力欢迎”。

澳洲官方数据指出,自中澳活龙虾的出口遭到限制后,澳洲龙虾出口的总价值已由2018-2019年度的7.5亿澳元(约21.5亿令吉),下降至2020-2021年度的3.8亿澳元(约10.9亿令吉)。且在中方施加贸易限制前,高达94%的澳洲出口龙虾都是运送到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11月以来,虽然澳洲遭禁向中国出口活龙虾,但对中国出口急速冷冻龙虾的贸易仍在继续。

至于为何中国到最后阶段才解除对澳洲活龙虾进口的限制,澳洲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专业副教授冯崇义解读,由于澳洲的铁矿、煤矿等出口产品,是中国有“刚需”的产品,因而较早被中国政府解除制裁。但像澳洲的红酒、龙虾等奢侈消费品,则因近期中国经济下滑、消费能力下降、需求锐减,被放在最后阶段才开放。

澳洲已赢得贸易战?

2020年,澳洲时任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要求对中国展开冠病疫情起源调查,随后中国政府对澳洲施加一系列进口限制。

如今活龙虾贸易限制解除,《华尔街日报》11日发表评论指,澳洲已“赢得了对华贸易战”。评论称,这场争端没有赢家,只有大量无辜受害者;然而,尽管中国的制裁给澳洲出口商带来了种种痛苦,还是未能迫使当时的澳洲政府退让。

澳洲反对党参议员帕特森(James Paterson)13日也向ABC表示,“中国政府放弃这些制裁的原因,是它们没有发挥作用”。帕特森还说,澳洲政府的生产力委员会估计,这些限制只对澳洲经济造成了0.1%的打击。

冯崇义向德国之声指出,中国当时为了惩罚澳洲“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政府对中国的反击,以及要求国际社会调查新冠病毒起源等行动,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和经济胁迫。而在澳洲工党政府上台之后,通过让步和谈判才进一步解除制裁。

“澳洲为了经贸商业利益向中国政府求情,身段相对柔软,中国政府将此视为分化世界民主阵营、打破外交孤立的重大成就,”冯崇义说。

但这次中澳双方的会谈并未进一步提到遭到中国关押的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显示双方在此一问题上并无交集。对此,身兼杨恒均博士班导师和好友的冯崇义认为,澳洲工党政府并没有放弃营救杨恒均,“但其能力有限、愿意付出的代价也有限”。

中澳之间的贸易战是否已正式终结,也有专家持怀疑态度。

澳洲阿德莱德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教授德雷珀(Peter Draper)在非营利媒体“The Conversation”上发表评论指,中国重启龙虾市场“或许令人想要庆祝”,但澳方应该谨慎行事。

德雷珀写道:“我们的局势仍受制于北京与华盛顿的关系影响。澳洲与中国的贸易困境是否真正结束,最终可能不由我们掌控。”

中澳关系的未来

冯崇义认为,由于澳洲与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在台海、南海以及南太平洋的扩张,也侵害了澳洲的国家利益,因此,澳洲在防务安全方面必须与美国为首的民主盟邦共进退,“不可能在军事和高科技等领域与中国走得太近”,双方关系的冲突仍会延续。

陶郁对此相对乐观。他认为,中澳关系在未来会进一步趋于稳定,“这也是两国政府目前都乐见的情况”。他也判断,至少到澳洲举行大选之前,中澳两国政府会维持目前对待双边关系的态度、方式和政策。

针对即将在明年5月前举行的澳洲大选,目前执政的中左翼政府民调日益下滑,在野的右翼阵营有可能赢得选举,外界关注最终结果可能如何影响到未来的中澳关系。

冯崇义分析,偏右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政府若上台,他预期其对华政策会更加强硬。但陶郁认为,无论澳洲大选结果如何,中澳关系的基本走向将取决于两国在经济、文化和安全领域的结构性利益和分歧,而不仅仅是特定的领导人或执政党。

陶郁强调,反对党在野时的立场通常较为鲜明和激进,一旦执政就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因此他分析中澳两国关系的基调为:无论是经济上的紧密合作,还是在安全领域的深刻分歧,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仍将持续。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