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Malaqa House

整所房子比许多商贾的大宅朴素得多,比较有书香世家的味道。

我是因为堂前的中药柜或百子柜,给吸引了进来。那么大着胆子踏到前厅,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格局,历史不可考,绝对是书香世家。

天井的阳光。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马六甲老区的房子有许多本来是荷兰人居住的房子,所以又有称作是荷兰村。



门面之小是应对门牌税征收的单位计算。到19世纪初期,荷兰人退出,经商成功的华侨开始迁入这靠河的荷兰屋里,相应着华人的文化从中国聘请工匠,在原来的骨架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

虽然保留了原来的天井和两进的格局,却因为这些后来的加建和装饰而开始形成别具特色的海峡殖民地建筑,也都家家不同。这一所Malaqa House就是这样一所房子。

百子柜分上下两层, 上层用于摆放瓶装药水, 下方的柜子就是收藏各种药材的柜子了, 每一个柜子还分6格,是很漂亮的古董。

立面装饰回教式图案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Malaqa”,感觉是福建话发音的“马六甲”,很是有趣。这座店屋就在“峇峇娘惹文化遗产博物馆”附近,是一间介于博物馆与古董店性质之间的半商业店屋。有一个牌子写着是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

堂前冷冷清清,也没有人打招呼或者招徕。我是因为堂前的中药柜或百子柜,给吸引了进来。那么大着胆子踏到前厅,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格局,历史不可考,绝对是书香世家。大堂前的横额题着“父子司训”,对联书的是:“欲好子孙须积德,要高门第必读书”和另一对“居家只有天伦乐,处事唯宜地步宽”。



这所Malaqa House的立面的装饰相对的简单,以图案为主,是比较回教式的图案,完全不采用华人文化里常用的吉祥动物图式。

室内的这些木雕屏风、隔间墙却是很道地的华人式样。因为这房子也同时是一间古董店,地上的地砖和这一对对联也看来相对的新,就也不一定是原来屋子的配件,要考就起来,得找到装修前的照片了。

可是房子本身倒是很精彩,除了前后厅,还有一个很长的后院,两旁有小间,大都是开放的空间,应该是当年工人活动的地方,供他们煮食,洗衣等等。相近的房子里,如Baboon House,也有一样的格局,那里却不给拍照。

店里的收藏就很精彩。

主人不主动招呼人

这古董店主人并不主动招呼,默默地坐在旁边的工作桌边上,做着清洁或维修小样古董的工作。我们那么自由的来去,欣赏着店里非常漂亮的收藏,老实说真是一个寻宝的感觉。

我和老板攀谈起来,老板也是那么亲和的向我们解释手上的仿古币,从年代到皇帝就是一堂堂文化的课。那是一个很悠闲地午后,和一位智慧老者的交谈。

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古董。

Malaqa House Museum

地址:70, Jalan Tun Tan Cheng Lock, 

75200 Melaka.

开放时间:10am-6pm

反应

 

全球大抗疫

旅游达人疫期闭关 分享居家生活续“圈粉”

(吉隆坡9日讯)冠病疫情打击人们的生计,许多人分分转换跑道,但对于一年出游数十次的旅游达人而言,即使闭关在家同样得“转换跑道”,动动脑筋作其他分享,以便继续“圈粉”。

成为旅游博客长达10年的王宏量在“居家闭关”期间,发现许多家庭用品需更换,并从中做了不少功课与粉丝分享,把以往分享的旅行事迹暂转为居家生活,同样吸引粉丝目光。

王宏量过去每年出游超过20次,并以国外旅游为主,他在疫情爆发期间取消10多张机票,换成代金券(credit)待日后能重飞时购买机票,仅少数机票在逼不得已下取回部分退款。

提到当全面解封后的旅行计划,王宏量告诉马新社,国内旅行将成为其首选,他也会考虑乘搭邮轮。

长期在家压力大
出游有助解压

随着国家复苏计划第二阶段以上的州属获准在州内旅游,“恢复自由”的人们在疫情当下的出游模式已改变,就连高调分享恐怕也有“错”。

根据旅游博客观察,许多人基于担心遭身边人或网民谩骂,即使出游也不会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

尽管大部分州属已开放州内旅游,但王宏量说,仍有人担心旅游会导致病例攀升,甚至会认为旅游并非一项迫切需求而痛批出游者,引发网络口水战。

他认为,长时间封锁在家对一些人形成巨大压力,出游则有助解压:“每个人需求各异,有者认为可在做好防疫措施旅游,加上政府和航空公司制定完善的标准作业程序,因此在严谨程序下出游并无不妥,应尊重个人选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