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何飞鹏:从熟悉的领域中找到存活空间

自慢职人|何飞鹏(城邦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

我们的公司中有一个成立了近20年的营运团队,过去有辉煌的成果,每年都赚许多钱。可是近5年来每下愈况,生意模式逐渐老化,再加上所属的产业出现极大的变革,营运急转直下,已经连续两年赔钱,整个团队陷入愁云惨雾,对未来无所适从。

我要求这位团队主管,召开一次未来经营的策略会议,参加者包括所有核心团队成员,务必要找到未来突围的方向。

整个会议中,我发觉他们仍不能忘怀原有生意模式,提出了许多进一步的改善计划,尝试要让原有生意能起死回生。

当我发觉他们陷在原有的思维中无法突破时,我不得不出手,提出几个明确的思考方向:

1. 要忘记原有的生意模式,摆脱既有的思考。

2. 重新思考自己可拥有的专长,并从这个专长延伸可能可以做的事。

3. 重新思考自己熟悉的产业,并仔细思考这个产业中有什么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服务。

4. 检视自己的专长,能否转化为这些未被满足的服务。

5. 罗列这些服务,评估成为团队从事的生意的可能。

核心能力与人脉

我提醒他们:他们一定拥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核心能力。而且他们也一定立足于某一个产业,他们对这个产业必然十分熟悉,也有很深的理解,也必定拥有很好的人脉,应该不难从这个产业中找到存活的生意模式。

过去为什么他们找不到新的生意模式?因为他们被过去的经验所制约,心中想的是过去所做的事,过去所做的生意,因此不论怎么想,都跳不出原有的桎梏,只会在原地打转!

我要他们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归零,忘记过去做的事,并下定决心不再做原有的生意。

但是可以从过去所做的事中,归纳出整个团队的核心能力,重新检视自己的核心专长,及这些专长可以运用的地方。 

接着我要求从他们所熟悉的产业中,去寻找可能的存活空间,任何一个产业一定存在着某些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是已有人尝试提供服务,以满足需求,但使用者仍然不满意,仍然期待更精准的服务。

仔细检视检讨

经过仔细检视,有可能找出许多个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再一一检视,是否自己的团队能提供此项服务。 

我要求他们照此思考模式,回去彻底检讨,我并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再召开未来新生意的策略会议。 

一个月之后,他们果真提出了3个可能的方向,我们也从其中做出优先选择,选择两项进行尝试。 

我要求他们把原有已赔钱的生意,精简人力50%,并空出人力的一半,以推动新的生意,这样就可以不用增加新的支出,又可启动新的生意;经过这样的改造,他们重新找到新的动力。

反应

 

名人专栏

你是孔明吗?/何飞鹏

面对同事,我首先会分辨他是孔明吗?如果是,我会完全放手让他独立去执行所有工作;如果不是,我就会介入比较多细节,直到确定他承担的任务能精准有效地执行,我才会放手。

过去十几年来,我们在中国损失近1亿人民币。

尽管如此,中国市场仍有挡不住的诱惑,而且我们在台湾的生意模式对当地的消费者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我暗中决定要重启中国布局,把集团中的某项产品复制到中国。

我找来相关主管,要他们仔细研究“登陆中国”的可能,提出一份具体的登陆计划。

没把握却花长时间

所有主管一方面十分意外,因为我们在中国失手多次,我竟然还没放弃;另一方面他们也十分兴奋,因为这些年来有许多大陆的消费者跨海而来,要求我们提供服务。

我们的生意如果要在中国启动,大家都乐观以对!

所以我又说:你以为你是孔明吗?孔明在接受打造10万支箭的指令后,3天内完全没有任何行动,直到最后一晚才使出草船借箭的计策,完成任务,这种接近变魔术的剧情,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存在。

于是我请大家在年底前提出计划,并编列预算,如果真的要做,就要在明年初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我要求他们先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具体行动计划,并且询问他们何时可以提出。

负责的主管仔细盘算后回答:大约需要2个月,预计10月底可以提出。

我问:你觉得你有把握一次就提出完善的计划,我们就可以直接执行吗?

他回答:没有把握。

既然没有把握,为何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规画,其间又没有任何沟通与回报。

不断汇报逐一完成

我心里的推算是,整个计划要在明年正式启动,距离现在只剩4个月,我们可以用来规画的时间只剩2个月,10月底前一定要定案,11月就要进行筹备工作。

如果把提出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和行动计划的时间定在10月底,用完所有筹画时间,除非届时提出的计划完美无缺,完全不用修正,否则一定来不及。

我修正他的工作方法:要他成立一个不超过5人的工作小组,每周开会,讨论工作进度,然后每半个月向我做一次汇报,一直到10月底,总计5次汇报。

通过不断的汇报,逐步完成实际的工作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工作有效完成。

这是我与同事互动的典型。面对同事,我会先分辨他是孔明吗?如果是,他就是一个极能干的人,是可以完全信赖的部属,我会完全放手让他独立去执行所有工作;如果他不是孔明,我就会介入比较多细节,直到确定他能精准有效地执行任务,我才会放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