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刘墉:希望自身悲剧 不要发生在别人身上

(续上篇)

谈到医生,让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感人的新闻:

一位医生妈妈救人无数,自己21岁的儿子却在公车上心脏骤停去世,十几分钟竟然没有一个人去救。

这位伤恸欲绝的妈妈说,她以后再投身公益培训,教大家心肺复苏术,希望以后别人遇到这类的情况,能够获得救治。

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当大家都认为她会怨恨好人没好报的时候,她却展现了积极的爱。

旁观未必是冷漠

心理学家研究,当你一个人看到有人受伤倒在眼前,你八成义不容辞地过去救,因为那是良知,是自然的反应。

相对的,当一群人看到有人受伤,倒在马路上,反而可能围在四周观望,心想:“别人不去救,一定有原因,不能救!”再不然想:“别人都不去,我为什么去?”还可能想:“我别出这个锋头。”但是当有人站出来,则可能一呼百应,突然间大家都抢着帮忙。

这话说得很道理,我也有亲身的体会:

28年前的10月10号,我去台北近郊山上扫墓,下山时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满身是血的小男孩,议论纷纷却没人去救。

我立刻下山打电话电救护车,却等半天车都没来。只好再跑回现场,看见有个女人正过去抱男孩,说太重,抱不起来。我赶紧把小男孩接过,大声问有没有车?有位计程车司机说他有,正要去开,司机的家人却阻止说会找麻烦上身。但是司机没听,把车开来,送去一家医院,医院拒收,又送另一家。才进门,医院里的清洁工,看到我满身染满鲜血,就喊:“你是好心人,对不对?但是你麻烦了!”

当时我回了一句:“没关系,有人怪我,我负责!”

虽然我们救了那个孩子,但当我后来检讨,真正伟大的是当大家围观的时候,第一个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的妇人 。

缺的是善的行动

今天我们的社会不缺善心,缺的是善的行动。问题是如果大家只把善存在心里,不能化为行动,那善心又算得了什么?

说了这么多,最后我要建议大家:

第一,尽量不要把“做好事会倒楣”这样的话四处传播,因为那非但没有行善,而且成为了“行恶”!

第二,行善要量力而为,从身边的人开始照顾。因为不对自己的亲人好,却对外人一味付出,是不对的。

如果人人都能从身边的人爱起 ,逐渐扩大,我们才会拥有一个爱的世界。

第三,我们要谨慎行善。因为捐错了一个公益团体,就少捐了一个对的公益团体。但是谨慎不等于拒绝,更不能作为不帮助别人的借口。

第四,遇到可怜人,在大家观望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就做站出来的第一个!你站出来,大家很可能会跟上来。

一群人把恻隐之心化为行动,好比看到有人被压在车子下面,大家一起把车子抬起来,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

第五,人人都应该学习心肺复苏术,而且从身边的人开始推广,救别人,也可能有一天,救自己!

第六,谢天最好的办法是助人。

今天这么进步繁荣,我们除了庆幸在这么美好的时代,更应该把多出来的幸福,让可怜的人分享。

第七,不要勉强别人捐献。喜舍!喜舍!要甘心乐意地付出,而不是做“不乐之捐”。

尤其不要比较别人捐款的数字,基督教《圣经》说得好,一位寡妇捐出的铜钱,可能胜过富豪拿出的千千万万。

  

《别让一两件坏事,阻挡你见义勇为》(下篇)

反应

 

名人专栏

让妈宝学习向前走——妈宝的特质:只知有自己,不敢走出去(下篇)/刘墉

(续上期)

母亲就算心里想把最大块的食物给孩子,她也会先切一块或者咬一小口,再把其余的交给孩子。

她这招果然有奇效,孩子后来做了企业主管。

有一天从外面买回一根冰棒,撕开包装,正要放进嘴里,抬头看见妈妈,立刻把冰棒递过去:“冰棒!妈,你要不要先尝一口?”

各位别觉得这是小事,这应该是大事!因为她利用方法,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自己不是最大的。非但眼里有父母,有长辈,而且碰到有好东西,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

不能面对现实

“妈宝不能走出去”,跟前面说的他不能独立也似乎是同一件事。问题是就算不能独立,孩子还是得走出去。

当他大了,高中或大学毕业了,他的同学朋友都外出打天下,甚至出国了。

人是群体的动物,他就算是妈宝, 踏不出步子,也会想跟出去。这时候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到外面不能适应,不敢面对现实。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妈妈宠得要命,功课奇佳,也申请到了美国长春藤名校,但是进去不久,学校跟家长联系,说孩子总旷课。妈妈立刻老远赶到学校,发现儿子躺在床上,满屋满地扔满了饮料瓶、零食 袋。最后不得不跟学校请假休学,把孩子带回家,同时遵照学校的指示,看心理医生、打工,并且在家附近的学校修课,1年后重新回到学校。

出门就是冒险

妈宝硬是走出去,还有个麻烦,就是当他不得不出去打工的时候,因为在家什么都不做,连烧水,什么时候开了都不知道,结果造成危险。

我在以前的书里写过,有个留学生去餐馆打工,大厨叫他把油锅端过来。他过去双手一把将油锅端起,突然感到剧烫,怕把热油打在身上,不敢立刻放下,忍痛放下油锅,双手都受到重伤。还有个留学生去帮人装修,却连怎么抬重的 东西都不会,结果才拿几块木板,就伤了脊椎,进了医院。

由此可知,如果你是妈妈,你可以宠出个妈宝,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你也要知道除非孩子走一步,你跟一步,或者由你带头,领着妈宝向前走。

当你不在的时候,妈宝还是得面对现实。人生大道横在他面前,他得自己走。

拖孩子走半辈子的父母,可能被孩子拖累一辈子。何况,你能跟他到几时?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