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刘墉:古董鉴定陷阱多 小心寂寞拍卖师(中篇)

说个故事给你听:

老王最爱看《鉴宝》这类节目,每次见到有人在地摊上买来的小东西,被鉴定为官窯珍品,一下子发了,心里都痒。

这一天活该老王中奖,八百年没进柴房,为了帮老婆找猫,进柴房边翻边叫“咪咪”,突然看到下头压了个雕花的小东西,敢情是个鸟笼,拉出来,笼子早破了,倒是里面装鸟食和水的两个小碗还好。

“这碗的品相不凡!”老王灵光一闪,“不是我爷爷老提着遛鸟的笼子吗?我爷爷以前不是说他老跟清宫的太监们打交道吗?搞不好这就是清宫的宝贝。”

赶紧把那两个小瓷碗摘了出来,第二天就上网找了家鉴定单位,把东西送了上去。

骨董要会诊

“一般看看,300块,但是不开证书,开证书的得6000。”鉴定单位的小姐说。

“就一般看看吧!真不真?”老王说。

好大个紫檀木的桌子,一个白头发小老头缩在桌子后面,指指眼前铺的毯子:“东西拿过来。”

老王伸长了手,小心翼翼地把两个小东西递过去。

“一般看看吗?”

“是!一般看看。真不真?”

“什么叫真?这不真是俩瓷碗吗?喂鸟的?你家的?”小老头没好气地问。

“我爷爷的!”

小老头把两个碗一一翻过来,看看底,还抠了抠、闻一闻:“包浆不错,东西还算老,值不值钱,还得会诊。”小老头把东西又推了回来。

“会诊?”

“对!就像看医生,我一个说不准,得找一堆博物馆的专家会诊。”小老头把“会诊”两个字特别拉长了说。

“会诊收多少钱?”

“会诊要开证书,如果是真东西,6000!如果不真,不能开证书,不要钱。”

老王想了想,不真不要钱,真才要钱,太好了!真一定值大钱,就算撒个6000也不算多:

“会诊吧”

好一个清官窯

才过3天,老王就交了6000块,拿到一张清官窯的证书。而且小老头给了优待,两个碗开在一张上,足足省了老王6000。

“最少能卖100万!”小老头笑吟吟地送老王出门,还指指门口书架上的拍卖图册:“拿去给这家,说我看过的。”

老王没听小老头的话。他心想:货问三家不吃亏。我怎么能全听你的呢?要是你们勾着,明明值300万,你们串通好说只值100万怎么办?

老王又上网,查了两家有名的拍卖公司,还先去为小瓷碗配了锦盒。

误入丛林小白兔

第一家是个年轻小夥子接待,就在柜台前,站着,把锦盒打开,拿出瞄了一眼:“民窯的小东西,我们不收。”说完就转身进去了。

“这什么态度?”老王一肚子气,去第二家,而且没开锦盒,先把小老头的证书掏出来。

看东西的是中年人,请老王进个大房间,里面还有两个人,一屋子烟,雾似的,熏得老王王咳嗽。

“来!看看!看看!”中年人招呼:“白头看过的。”

“白头”八成指的是小老头。老王因此信心大增。

可是3个人面无表情地你传我、 我传你,看了一遍,把东西往锦盒里一塞,相对笑笑,露出个特殊表情:“对不起!我们不能看。”

“不能看?”老王不懂。

“是啊!”其中一人说:“看不出来,不确定,您还是拿给XX拍卖看吧!他们更内行。”

他说的正是小老头介绍的那家。

敢情遇到伯乐

果然,才进那家拍卖公司,老王就成了上宾。

“张老看过的还有问题吗?”主事先生跟小老头一样满头白发,连锦盒都没打开,就拿出一张纸,“您要是信得过把这么好的东西交给我们,就填个单子。我们建议您起拍价70万,底价80万,目录上估价印100万。从70万开始喊价,80万以下不卖,算流拍,80万以上才成交。成交之后手续费,买家卖家各半。”还加上一句:“我们这是要得少的。看看人家香港几家拍卖公司,最少要四分之一。”

老王想想,另外两家不接,虽然80万比小老头说的100万少了些,天上掉下来的,也够了,就低头签。

“好东西,要好好介绍。”白头主事先生打开一本拍卖图录:“我建议您多花点钱,印4页,除了东西本身加上放大特写,我们再为您好好介绍文物的来历。”

“来历?”

“是啊!您不是说您爷爷以前常进清宫,见过光绪吗?”

“他只是认得几个被赶出来的太监,怎可能见过光绪?”

“就说见过,进清宫总可能见到一眼,您那么小,他只是没告诉您,而且那时候乱,说也没好处。”

“现在有好处?”

“那当然,卖古玩,什么是玩、玩就得有故事、有得玩,一边玩,一边摸一边想,有意思,这才真,才卖得上高价啊!”

肥水落入谁家田?

拍卖前,老王拿着“拍卖图录”四处送,得意极了!朋友间一下子传开:“老王爷爷庇佑,传给他一对宝贝,老王就要发了!”连好久没联络的亲戚都来打招呼,

拍卖公司看老王足足要了两箱图录去,也问:“要不要找几个亲戚朋友帮忙喊几口,壮壮声势?”

老王不懂。

拍卖怕气儿不足

“您这都不懂?就是喊价70万的时候,叫自己人喊75,有人跟75,就往上举80,跟的人多,就继续加。拍卖就怕气儿不足,这气儿一起来,说不定能喊上底价的十几倍。”

“十几倍?”老王眼睛都发光了。

拍卖当天人还真不少,当然包括老王安排的。

果然,一路喊、一路加、一路举牌,从70喊上200万了,还有好几个人跟。

老王的表弟在手机里问:“还跟不跟?”

“人这么多,当然跟!”

“210万!”表弟举牌,一堆人跟着举。

“230万!”表弟又举,一堆人还跟着举。

“230万!”表弟再举,突然,那些先举牌抢着要的人,全不动了。

“230万!230万!230万!”拍卖官喊了3次,啪!落槌了!

 

(待续)

反应

 

名人专栏

让妈宝学习向前走——妈宝的特质:只知有自己,不敢走出去(下篇)/刘墉

(续上期)

母亲就算心里想把最大块的食物给孩子,她也会先切一块或者咬一小口,再把其余的交给孩子。

她这招果然有奇效,孩子后来做了企业主管。

有一天从外面买回一根冰棒,撕开包装,正要放进嘴里,抬头看见妈妈,立刻把冰棒递过去:“冰棒!妈,你要不要先尝一口?”

各位别觉得这是小事,这应该是大事!因为她利用方法,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自己不是最大的。非但眼里有父母,有长辈,而且碰到有好东西,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

不能面对现实

“妈宝不能走出去”,跟前面说的他不能独立也似乎是同一件事。问题是就算不能独立,孩子还是得走出去。

当他大了,高中或大学毕业了,他的同学朋友都外出打天下,甚至出国了。

人是群体的动物,他就算是妈宝, 踏不出步子,也会想跟出去。这时候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到外面不能适应,不敢面对现实。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妈妈宠得要命,功课奇佳,也申请到了美国长春藤名校,但是进去不久,学校跟家长联系,说孩子总旷课。妈妈立刻老远赶到学校,发现儿子躺在床上,满屋满地扔满了饮料瓶、零食 袋。最后不得不跟学校请假休学,把孩子带回家,同时遵照学校的指示,看心理医生、打工,并且在家附近的学校修课,1年后重新回到学校。

出门就是冒险

妈宝硬是走出去,还有个麻烦,就是当他不得不出去打工的时候,因为在家什么都不做,连烧水,什么时候开了都不知道,结果造成危险。

我在以前的书里写过,有个留学生去餐馆打工,大厨叫他把油锅端过来。他过去双手一把将油锅端起,突然感到剧烫,怕把热油打在身上,不敢立刻放下,忍痛放下油锅,双手都受到重伤。还有个留学生去帮人装修,却连怎么抬重的 东西都不会,结果才拿几块木板,就伤了脊椎,进了医院。

由此可知,如果你是妈妈,你可以宠出个妈宝,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你也要知道除非孩子走一步,你跟一步,或者由你带头,领着妈宝向前走。

当你不在的时候,妈宝还是得面对现实。人生大道横在他面前,他得自己走。

拖孩子走半辈子的父母,可能被孩子拖累一辈子。何况,你能跟他到几时?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