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李桑:为什么是“蘋果”

文:一生懸命| 李桑(蘋果旅遊老板)

你的“蘋果”,为什么没有被咬一口?这是我自1996年创业的二十多年以来,最频繁被询问的一道题。这也说明,我这“蘋果旅遊”在本区域还算是备受瞩目、家喻户晓哦!不是吗?

不过,1976年乔布斯在硅谷创立的“苹果电脑公司”,他随性地咬了它一口,却不经意的创下了当今国际商标的最高价值。真了不起!我也能呗?!还有一颗“苹果”也先声夺人,那是1995年创刊的《苹果日报》,香港黎智英开创了狗仔队先驱报而名声大噪!

事实上,这些成功的“苹果”,不约而同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品质。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创业点子给予我一丝丝灵感,我确实想过,该取个怎样的公司名称,又该承载着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那,又是为了什么认定“蘋果”,而不是香蕉榴莲红毛丹杨桃草莓?人们源源而来的好奇,再次表示这虽然只是一个极为普遍不过的水果,却能被慎重地挂在公司品牌上,一定是有它的特殊原因吧?!正如乔布斯与黎智英那样吗?!当然,不管一声声的为什么,现在看来,当初选择“蘋果”,果不其然师出有名又无比正确!但,如果我说会正式拍板,更多的原因是出于牙牙学语的儿子幼儿园课本上的A for APPLE而来,你应该不会太相信吧?事实上,就是如此单纯,快而准。随后,我还特地向旅游界老前辈严生请教,他也直接了当回答说:蘋果,好名!

取名背后原因 

取这名还有个背后原因,那还得追溯我少年时。我自14岁就在杂货店打临工,当时我会留意各种产品名称与商标设计图案,也会仔细翻阅制造商公司的名字,甚至是研究它在各种语言上的翻译。其中,我特别喜欢“可口可乐”这一类的名称商标!最引我注意的是雀巢大集团,其畅销产品包括Maggi、Milo等等,它们的商标发音简单却深入民心。那时的我常天马行空乱想,假若一天能自创事业,公司名称得做到耳熟能详,同时又标新立异!?结果,在日本留学时期,四处观察招牌是我的兴趣哟!

伴人走遍天下

近年来,网络世界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像“谷歌、面簿、抖音、天猫”这样有时代感的名称就比较能牵动人心,是好名称!当然,咱们父辈的“堂、记、园、号”也的确是响当当的百年老字号,百听不厌,也历久弥新!

另外,一些诸如JTB、ABK、OCK等以英文字母缩写拼成的公司名称也比比皆是,且各有所好吧!不过我曾想,假如我的公司品牌必须建立出一个普遍常见、轻松悠闲又值得信赖的消费形象的话,那“苹果、香蕉、桔子”会是我心之所属的公司名称!不是吗?医生或营养师一般都会嘱咐大家多吃水果,病魔快快远离我! 

说了那么多的为什么,你依然觉得“蘋果”没啥个性吗?!哈哈,也没错!不过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苹果呢!我的蘋果伴你走遍天下,也与你尝尽天下好苹果,这格局可够大了吧?! 

紫色是温暖色

有了公司名称后,要设计商标才是难度。你是否留意到,一般苹果不是红色就是青色,而我的“蘋果旅遊“却是独一无二的紫色喔!据了解,紫色是无性别之分大家皆喜爱的温暖颜色。这就是我之前所提的,标新立异,也有想象空间。不仅如此,我们在第一版的设计上点缀了些许银色;大家不都这么说嘛,“银紫”是代表“银纸”啊?如此说法,我不仅欣然同意,也愿盆满钵满,哈! 

128年以来,“可口可乐”商标已经无数次改进 。在“苹果电脑公司”的第一代商标设计里,还有牛顿坐在大树下呢!乍看是有点复杂,但表达正确。随后,当乔布斯更加确定公司产品的定位之后,才做出了颠覆性的商标改换 。对,就是被咬了一口的那一个,它更具时代感,更耐看,而且空间无极限 。为此,我也注意到了自己第一代的旅遊商标的复杂性:一颗蘋果就那样被个框架给罩着,动弹不得,无法施展!?所以,同様是那一位年轻美术设计员Alvin,他马上作简化修改 ,完成第二版本。 

第3代设计

目前,“蘋果旅遊”的商标已经是第三代设计啦!现在这颗,是以毛笔一次性绘画而成立体型的苹果造型,是出自我好友林颖超医生的大手笔呢!林医生画笔如有神,他还在生动的添加了两片叶子,代表着新鲜香脆,也意味着每一次的旅行,都会是新鲜的出行,开心的出游。值得一提的是,林医生不仅文武双全且多才多艺,更不吝拔“笔”相助,现在我们彼此称兄道弟,他是我大哥也! 

每个人的创业之路不尽相同,而我是先有生意概念,才设定公司名称与何种的商标设计,那才能与我的产品对称对意。所以,我十分满意“蘋果旅遊“咧!如果能加上个什么的口号,那就再perfect 不过咯! 

反应

 

名人专栏

需求有限,渴望无尽/李桑

曾经,我也处在“需要的不多,但总是什么都想要”的状态。那阵子的我,老是觉得“欲望”是我与生俱来的权益,不仅如此,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欲望。

在不断的膨胀与想要增长的驱使之下,我承认,内心更是装满了想去追求更多的权力、地位、金钱与物质的“动力”。“幸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欲望先后都能得心应手;然而过不多久,另一个更大的欲望又出现了。

看来,对物质的追求与虚荣之心是没有尽头的,这种循环使人们陷入了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中!

什么不缺仍不快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写过:为何什么都不缺,但还是不快乐,而且充满焦虑、不满和失落感?难道是无尽的欲望,已经导致了哪一方面的失衡?

为了摆脱欲望的陷阱,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免得落入反被它控制的陷阱。我们需要真切意识到欲望和需求之间的区别,学会区分哪些是真正必要的,哪些只是虚荣的追求。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满足于简单生活的心态与能力,学会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而不是因为不断追求更多而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贪婪贪污。

我到底是谁?

某天凌晨,我站在富士山背上,高处不胜寒,只好到处找寻温度取暖。在阴暗转角处,突然遇见了3人正围绕着一个木炭炉,我急忙靠了过去;一人明显是挑夫,另一是旅人,还有一位是附近店家吧?但大家都默默无言,各取所需。霎那之间,我竟然在猜想着这些人会有着怎么样的欲望?每一个人一定会有他想要的,只不过所求不同,一些人的基本要求一旦被满足之后,他们就能开心一世人了,反之,我却似乎是误踩入比较高层次的需求感里,得到越多,也越像是陷入永无止境的欲望漩涡?偶尔想啊想的,不免会自问:我到底是谁?

想起了《道德经》这么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我,真的认识我自己?对,纵然我能排除万难攀登上3776公尺的顶峰,难道我就此能满足于现状吗?还是,准备越过另一座山峰;是毅力,也是“怕输”的心理?!

又有句话说:一个人对自己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他对世界认知的高度。人一旦把自己彻底搞懂了,就把世界彻底看懂了。换句话说,当我们找到了“真我”,一切埋藏在欲望背后的真相才能一一解开!

寻找真我的归宿感

什么是“真我”?每个人都由3个身份组成:本我,自我,真我。 “真我”是人的精神属性,遵循道德原则,受理想驱使,追求精神、认同感,爱情、灵魂。

那我的“真我”究竟在哪儿呢?!

西藏的拉萨大昭寺八角街上有家叫达娃桌玛的民歌餐厅,这是相传第六任喇嘛仓央嘉措夜晚溜达的秘密场所,也是与他亲爱的达娃桌玛吟诗作乐的幸福巢所。仓央嘉措留有不少名言,其中一句值得咱们慎思:“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看来,在位时期的仓央嘉措不要江山只爱美人?非也,仓央嘉措不渴望王权势力,只在乎内心的需求丰盛饱足。正是因为仓央嘉措找到的是真我的归宿感,所以他活得自在。

空虚空洞的空箱子

在大昭寺,藏教信徒千里迢迢从四方八面跪拜而来,他们都是虔诚有信仰的人,奉献今生、祈求来世!由我来解读的话,他们全身都是“无”,无钱无房、无忧无虑,可能也无病无痛;但是,因为这些“无”,他们“有”了幸福的身心灵!反观,我的幸福却被解读为“能被人看见的欲望的‘有’”,有很多房、有很多车、有很多钱、有权有势……有人甚至还有兵马佣。然而,深思细想,我的内心世界却也许是个空虚空洞的空箱子。

你看,让藏教信徒们真正满足的是那些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包括信仰、食物、饮水、住所、人际关系、安全感等等?与欲望不同,需求是有限的,基本需求一旦被满足了,人们就可以体验到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满足感,就像在大山里猩猩,海洋里鲸鱼等等,他们的需求依赖于周遭环境,一旦环境被破坏他们才会不得不去寻找另一个居所,寻求安心处。总而言之,他们没啥奢望!

不得不同意,只要我们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摆脱欲望的控制,那么欲望也可以是一种生活的推动力。

实践感恩和慷慨

我有很多朋友是慈济人,他们当中也有不少是优秀的成功专业人士。他们也曾经身陷无限欲望,却在人生措不及防之处遇到一个大转弯,于是有了实践感恩和慷慨的动力,他们不仅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这种感恩和慷慨的心态能够带来满足感,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共融。

我再说一次,虽然我们渴望拥有很多很多,但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那一点点;那,才是知足快乐人生观!

(注:文章参考网络与ChatGPT文献,再综合了我个人经验与观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