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李桑:我哪来的“旅”由啊?!

人人都说,海归派比较爱做大梦。事实上,我不仅做春秋大梦,平时还爱发发白日梦,梦想着自己天生就是块当老板的好料子,一个不小心还能成为什么大亨呢,嘻嘻!?

1995年杪,我已是东京国际大学本科大四生,由于一心想创业,因此乘着这时候特地回马一趟,勘察整体经商大环境。够认真吧?! 

可是……咦,我想做的,是怎样的买卖呢?!卖生活、卖体重、卖品质吗?对啦,前辈常说不熟不要做,旅游既然是我的强项,所以我整装待发,准备好卖旅“卖国”啦!

其实,我爱“玩”爱旅游的资历可不浅哦!国中中四时代(1981-82年),我是学校制服团体的活跃团长,也是搭顺风车背包旅行的先驱。不仅如此,但凡学校团体好玩又有趣的活动都有我的份。因此在后期,校长也同意让我为学校统办毕业旅行团。

学生旅行团大哥大

年纪轻轻就已经担起学生旅行团组织的大哥大咯!哈哈,现在看来虽然是小儿科的事,但当时的那个懵懂少年还得一手统筹包办所有琐碎事务,不仅接洽各方,安排各地酒店餐厅,还有租用2至3辆校巴,一群人浩浩荡荡开往新加坡或吉隆坡,甚至是远到金马仑与槟城。

我甚至临场发挥当起导览,神采飞扬拿唛介绍这与介绍那!显然,我组办旅行团的DNA不仅早在血液里流动,更多得这时期的灌溉,让我潜滋暗长,注定了接下来人生第四阶段的我——“李桑”是也!

学会商业英文速语 

1983年,甫中五毕业的我离乡到吉隆坡半工半读。开始是选修电脑课,但半年后因为志不在此而跟不上,决定放弃。当时,我的目标在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有了固定收入,才可以持续出游啊!最初,我先在一家远东进出贸易公司当文员,后来转为销售。陈老板是砂拉越福州人,因而对我这个福州游子分外照顾,更亲自一点一滴教会我商业英文速语。

那个年代啊,以Telex与各国公司国际通讯,都用英文。而传真机机还不普遍,当然也没手机。至于社交方面,真正是面对面交朋友的有接触有温度的年代!可惜,不久后,陈老板因为遇到一些商业麻烦,继而结束生意。而我,也转行尝试当冰淇淋(POP ICE)送货员,再到拉曼学院外的知名书店当起门市主管。

但,万变不离其宗,闲暇时我还是喜欢到处走走小旅一番。然而,在书店工作期间,由于接触到汪洋般的各类书本,也遇见登门造访的各类书生们,我转念了……(这是重要转折点,会另辟页章再聊)

兴许是天生外向,我擅于结交又好玩,很快就能与新朋友打成一片。

两年后,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他们是彩燕、秋容、俊成、水木、酌叶、丽群等十几人,共同发起业余青年团康社(STEPOINT)。

拿大唛贯穿全场

在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我们主办的团康活动算是相当有知名度的喔!其中,就曾经安排过2辆巴士,80人一起到热浪岛大露营(当时岛上还没有酒店呢)!

另外,还有三百多人在雪隆堂的中秋联欢晚会,以及在中南区小体育馆举办的中秋游戏晚会等等,这些都是令人津津乐道的城中盛事!对,我就是那位拿着大唛贯穿全场的灵魂人物啦!

岁月无声,这些往事,只能回味。1990年,我决定去日本留学,大家因此各奔东西,各奋前程去了。STEPOINT也仅剩彩燕独担大旗,继续将之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到日本留学之前的1988年,我已经考获合格导游执照(证件2079号),转战正规旅行社。一开始,我先在非常有名的诚信旅游(2019年停运)当司机兼任导游,专门接载来自澳洲纽西兰、芬兰、意大利的散装客,与他们一步一脚印游遍西马半岛,或跨游泰国南部合艾普吉岛。无论是地理历史、文化土风、道地小食等包罗万有的内容,我都会竭尽所能一一给西方旅客讲解介绍!

被问及不知事情

有一次,澳洲游客在金马仑突然好奇某种植物学科的名称与由来,年少的我冷不防被问及所不知的事情,楞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答说:“抱歉我才疏学浅,不过我会尽快给您找出正确答案”。当下,我即刻到度假村试着找人帮忙,并且在度假屋找了些参考书籍来翻查。

第二天一早,我报上答案,而他欣喜地称赞:“well done,李!” 其实,老外一早就知道答案,他们的旅游方式在表面上看来轻松自悠,无所事事,实际上在出发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阅读与准备。他们提问,在更多的时候是要确认,自己所知道的是否正确。

一点一滴汇集成海,导览工作久而久之让我活得更充实自信。另一方面,我也因有机会能在全马半岛走透透,深入见识大马各地风光与温度。值得一提的是特喜欢“3号公路”,也偶尔会在黄昏前穿梭在当时夜晚还在戒严的东西大道(吉兰丹到北霹雳)上。

开拓国际视野

事实上,与老外交心接触的2年之间,他们也不吝与我分享知识见闻,这间接开拓了我的国际视野,多棒的一份工作啊!要知道时年23至25岁的我,只到访过新加坡和泰南而已,是只井底蛙,而老外旅客就成了启蒙老师,让我与世界初见。我常想,哪天我一定会到他们国家走一趟!因此,一直到2020年的今天,我依然完好保存着他们的一些照片与往来书信哦! 

步下小旅巴之后,我进阶登上大巴士当导游,当时是1989年。这一家是专门经营台湾香港入境旅行团,也以出境日韩台著名的文华旅运(2002年停运)。它是家规模完善的大型旅行社,4位老板各有所好、互补长短,堪称旅游界泰斗与佳话。

文华旅运虽已结束运营,却培植了无数旅业精英,目前都是各家旅行社的老板或者高阶核心主管。

要到台湾取经

当时,我的直属上司是年轻又干劲十足的赖经理,他给我分配了满满带团的工作,可以接触各阶层等级的台湾人。而我才赫然发现,原来啊,那时正值当兵年龄的台湾青年是不可以出国旅行的!

然而,无论是台湾领队或者是台湾旅行社任何职位的员工或旅客 ,他们都先后让我发现:台湾的一切似乎偏向处于一个高学问有素质的大环境!当时的我暗自决定:有天一定要到台湾,取经! 

不过,在哪一天实现台湾行之前;我反而先在1990年毅然放下一切,潇洒挥袖去了日本。一直到1996年重返吉隆坡——创业!而迟到2005年10月10日,才有机缘踏上台湾宝岛,再与台湾休闲农场结下不解之缘,至今。

反应

 

名人专栏

需求有限,渴望无尽/李桑

曾经,我也处在“需要的不多,但总是什么都想要”的状态。那阵子的我,老是觉得“欲望”是我与生俱来的权益,不仅如此,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欲望。

在不断的膨胀与想要增长的驱使之下,我承认,内心更是装满了想去追求更多的权力、地位、金钱与物质的“动力”。“幸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欲望先后都能得心应手;然而过不多久,另一个更大的欲望又出现了。

看来,对物质的追求与虚荣之心是没有尽头的,这种循环使人们陷入了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中!

什么不缺仍不快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写过:为何什么都不缺,但还是不快乐,而且充满焦虑、不满和失落感?难道是无尽的欲望,已经导致了哪一方面的失衡?

为了摆脱欲望的陷阱,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免得落入反被它控制的陷阱。我们需要真切意识到欲望和需求之间的区别,学会区分哪些是真正必要的,哪些只是虚荣的追求。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满足于简单生活的心态与能力,学会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而不是因为不断追求更多而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贪婪贪污。

我到底是谁?

某天凌晨,我站在富士山背上,高处不胜寒,只好到处找寻温度取暖。在阴暗转角处,突然遇见了3人正围绕着一个木炭炉,我急忙靠了过去;一人明显是挑夫,另一是旅人,还有一位是附近店家吧?但大家都默默无言,各取所需。霎那之间,我竟然在猜想着这些人会有着怎么样的欲望?每一个人一定会有他想要的,只不过所求不同,一些人的基本要求一旦被满足之后,他们就能开心一世人了,反之,我却似乎是误踩入比较高层次的需求感里,得到越多,也越像是陷入永无止境的欲望漩涡?偶尔想啊想的,不免会自问:我到底是谁?

想起了《道德经》这么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我,真的认识我自己?对,纵然我能排除万难攀登上3776公尺的顶峰,难道我就此能满足于现状吗?还是,准备越过另一座山峰;是毅力,也是“怕输”的心理?!

又有句话说:一个人对自己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他对世界认知的高度。人一旦把自己彻底搞懂了,就把世界彻底看懂了。换句话说,当我们找到了“真我”,一切埋藏在欲望背后的真相才能一一解开!

寻找真我的归宿感

什么是“真我”?每个人都由3个身份组成:本我,自我,真我。 “真我”是人的精神属性,遵循道德原则,受理想驱使,追求精神、认同感,爱情、灵魂。

那我的“真我”究竟在哪儿呢?!

西藏的拉萨大昭寺八角街上有家叫达娃桌玛的民歌餐厅,这是相传第六任喇嘛仓央嘉措夜晚溜达的秘密场所,也是与他亲爱的达娃桌玛吟诗作乐的幸福巢所。仓央嘉措留有不少名言,其中一句值得咱们慎思:“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看来,在位时期的仓央嘉措不要江山只爱美人?非也,仓央嘉措不渴望王权势力,只在乎内心的需求丰盛饱足。正是因为仓央嘉措找到的是真我的归宿感,所以他活得自在。

空虚空洞的空箱子

在大昭寺,藏教信徒千里迢迢从四方八面跪拜而来,他们都是虔诚有信仰的人,奉献今生、祈求来世!由我来解读的话,他们全身都是“无”,无钱无房、无忧无虑,可能也无病无痛;但是,因为这些“无”,他们“有”了幸福的身心灵!反观,我的幸福却被解读为“能被人看见的欲望的‘有’”,有很多房、有很多车、有很多钱、有权有势……有人甚至还有兵马佣。然而,深思细想,我的内心世界却也许是个空虚空洞的空箱子。

你看,让藏教信徒们真正满足的是那些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包括信仰、食物、饮水、住所、人际关系、安全感等等?与欲望不同,需求是有限的,基本需求一旦被满足了,人们就可以体验到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满足感,就像在大山里猩猩,海洋里鲸鱼等等,他们的需求依赖于周遭环境,一旦环境被破坏他们才会不得不去寻找另一个居所,寻求安心处。总而言之,他们没啥奢望!

不得不同意,只要我们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摆脱欲望的控制,那么欲望也可以是一种生活的推动力。

实践感恩和慷慨

我有很多朋友是慈济人,他们当中也有不少是优秀的成功专业人士。他们也曾经身陷无限欲望,却在人生措不及防之处遇到一个大转弯,于是有了实践感恩和慷慨的动力,他们不仅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这种感恩和慷慨的心态能够带来满足感,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共融。

我再说一次,虽然我们渴望拥有很多很多,但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那一点点;那,才是知足快乐人生观!

(注:文章参考网络与ChatGPT文献,再综合了我个人经验与观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