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演讲简报·善用名言 说服力大提升/陈丽卿

当你要上台简报、演讲时,要如何增加说服力?引用名言,是一个常见又好用的技巧,也是坊间许多简报演讲课程中都会运用的方法。然而“引用名言”这件事,可以说是易学难精:入门并不难,却不容易做得好。

名言用得好时,能为你的话语画龙点睛,不仅能加深听者的印象,更能强化说服力。然而当名言用得不好,除了会让人感觉刻意卖弄、缺乏新意之外,更可能大幅削弱你的可信度。
到底要怎么用名言,才算是“用得好”?

选择名言须考量名人声誉

在选择名言时,最重要的考量点是这句话是否与主题相关。如果仅仅因为某位名人很有名或当下正流行,就引用他的话,而不考虑其实际的相关性,这样的引用容易让人觉得你是在蹭热度,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分享。

此外,选择名言时,也要确定这位名人在你的听众群体中有一定知名度与声誉;例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到英国国会演讲时,就引用了英国传奇首相邱吉尔的名言---对于席间的英国国会议员们而言,不只熟悉,更彰显了讲者对英国的尊敬之意。

而若你的听众并不熟悉这位名人,引用时需要略加介绍;例如,假设你想对一群非时尚领域的听众引用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名言,就要说明他是20世纪时尚界的代表性人物,人称“时尚大帝”的拉格斐。

甚至,有时候这句话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比此人是否有名更重要。例如引用自己的父母亲的话语---毕竟人人都有父母,来自父母的话语往往能够深触人心。

快速凝聚听众注意力

简报演讲中有几个时机很适合运用名言:开场、转折和结尾。以名言开场,能够快速凝聚听众的注意力;当讲述到中段,需要过渡到另一个子题,或是感觉到听众的注意力开始涣散的时候,引用一句有力的名言,也有助于帮助听众重新聚焦,准备好聆听下一段。至于在结尾时运用名言,做为整场简报的重点总结,则能够创造强力的记忆点。

引用名言时,除了直接把原文念出来之外,你更可以以自己的话语重新表达---若担心讲得不精准,只要在投影片中放上原文即可。你会发现,藉着以自己的口气重述,往往能为这句话重新注入生命,让它更有影响力。

盲目网搜寻名言易误解观点

此外,有很多人用名言时,会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在一段言论中,仅撷取对观点有利的一两句话,做出去脉络化的解读。例如下面这段话:“理性的人改变自己适应世界;不理性的人试图改变世界顺应自己。因此,所有进步都依赖不理性的人达成。”

这段话出自《人与超人》,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作品。若只听前面两句,会以为作者提倡保守,但如果完整听完三句,就会知道他的观点其实是鼓励创新。换言之,一段话去除语境与脉络后,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鼓励在网络上搜寻名言——-除了网络上充斥许多误传的名言之外,即使某句话真的是出自一个名人,但是如果你不了解他说这句话的背景与观点,就很容易发生如上述情况那样断章取义的情形。

掌握语境免断章取义

想避免断章取义,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掌握这句话的语境。你所引用的名言,应该来自你平日的阅读与累积,除了读书以外,当你在看名人的访谈、新闻报导时,若有触动你的话语,不妨就收进自己的名言资料库中,这样的资料库不仅更加个人化,也更能反映你的思想深度和价值观。

如果只是在准备简报时才匆匆上网搜寻,恐怕是缓不济急,效果也有限。

最后提醒你:名言虽好用,但毕竟不是简报演讲的主轴。它作为配角,能够大力支持你的论点,但最终,听众想听的仍是“你”的观点和见解!

反应

 

名人专栏

女人们最大噩梦 为什么你该避免撞衫?/陈丽卿

你曾经精心打扮,却和别人“撞衫”吗?如果跟你撞衫的对象,还是你最不想和他相提并论的人,那就更雪上加霜了。

台湾连视剧《不够善良的我们》中,两位女主角就上演了数次撞衫情景,并以此开展出后续剧情。有趣的是,相同是撞衫,两性的反应却大不相同。

想像一个50人的会议场合,如果你是男人,一进去看见自己跟别人穿的都相同,会松一口气;然而如果你是女人,一发现竟然有一个人跟自己穿着相同,那简直是噩梦一场!

到底为什么撞衫如此令女人抓狂?我想是因为只要一“撞”,就会自然启动大家心中的比较机制,有比较就有输赢,然而无论自己是输是赢,都没有人喜欢被品头论足,或者和自己并不认可欣赏的对象相提并论。

销售员要提醒

我在美国做服装设计时,常与纽约的精品选物店经营者们交流。她们告诉我,经营精品店最重要的功夫之一就是熟知VIP们曾经买过哪些单品,若遇到其他来自相同社交圈的客人也看中了相同单品,得事先提醒“这件某某人有买”,藉此让撞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这个观念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带学员采购服装时,如果同属一个生活圈的其他学员也有参加此服务,我就会避免挑选相同单品。

选低调奢华款

到底要如何避免撞衫?首先,若要购买精品名牌,尽量挑选“看不出品牌”的单品,也就是所谓的低调奢华。这样的单品有着精品的质感,一般人却无法一眼看出是什么品牌,相较于有明显品牌logo的单品,更不容易被“撞”品牌。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很提倡设计简单的基本款单品,也就是不靠款式吸睛,而在顶级的面料、剪裁与恰到好处的合身度上显现出质感,因为没有明显好认的特征,即是你真的和别人穿着类似,也不易被认出。试想,即使晚宴中出现两位穿着简单深蓝色小洋装的女性,大家也不容易发现她们穿着雷同;然而如果这两位女士穿的是抢眼的大红色印花洋装,那恐怕在进门的第一秒就会被注意到撞衫了。

混搭风可避雷

你也可以善用混搭技巧,特别对于成套服装来说,与其整套穿着,不如将上衣和下身拆开,分别混搭其他服装,更能大幅降低撞衫的可能性。

最后,建议你在为重要场合着装时,就先思考万一撞衫的应对方式,例如穿脱外套或更换内搭;如果有开车,可以在后车厢里面常备一套正式服装,除了平日需求,撞衫的时候也可以派上用场。没开车的人,则可以在包包内放一条丝巾,一旦撞衫时只要打上丝巾,就变得不那么明显。

至于男士,也可以多带一条领带备用,尤其当你今天特意打上很显眼的领带时,更要如此。毕竟和长辈、长官撞领带显得失礼;和竞争对手撞领带让人尴尬;和不喜欢的人撞领带则让你心中不快。备用领带一条在手,即可解忧。

选择独特冷门款式

如果用更广义的方式来看待撞衫,其实模仿也是一种“撞”,并且不仅限于服装,而可以涵盖首饰配件、发型、香水、个人用品等范畴。

有时我们因为尊敬崇拜某个对象,会试图仿效其穿着方式,但是请记得:对方可能并不一定想被模仿。

例如某高阶主管习惯天天戴珍珠项链,随后公司内其他同事也开始戴,只是尺寸略小一些;后来那位高阶主管渐渐地就不戴珍珠项链了。

当然,这和个性有关,不介意被模仿的领导者也一定大有人在,然而在我的经验中,的确有不少领导者因为不想和属下相同,会尽量避免大众品牌,而倾向选择较为只有内行人才知道的设计师品牌;或是在知名大牌中,选择较独特的冷门款式。

总结而言,不论你自己介不介意撞衫,都要尽量避免为上,毕竟一旦发生,你无法掌握对方会不会因此留下不好的感受。祝福大家永不撞衫,万一发生,也能运用以上技巧化险为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