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骆荣福:观政局 谈管理

企业隐者|骆荣福(企业导师)

近期的巫统大会,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署理主席拿督斯里莫哈末哈山、元老东姑拉沙里等的谈话,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开创尊厨时,从主厨、二厨、三厨之间的微妙关系体悟出一些管理哲理。

一家中式餐馆,厨房内的一组工作人员一般就有大厨、二厨、三厨、头砧板、二砧板、马王、打荷等大约8、9人,并以主厨为首,负责厨房的一切,包括管理、征聘、采购等作业。因此很多时候,一间餐馆的东主,如果不是这行业出身,似乎难以统领这一群员工,也往往会发生主厨一夜间把一整群的厨房员工带走。为什么?因为很多主厨都有合作惯了的工作班底,这也成为主厨与老板之间的谈判筹码。

然而,其它职场上,何处不见此风?

中药行业多面发展

我不懂厨艺,没有开办餐饮业的经验。当年是觉得中药行业的发展要多面化的推介,要让大众接近、多用和懂得如何应用在生活中,所以必须让大众有更方便的接触。

理想中的厨房可以将药烹成各类佳肴,厨房也可以方便我们款待顾客、接待来宾、开药膳烹饪班,说明会及各种其它用途。

当年我认识一位香港名厨,非常欣赏他的厨艺,也与他配合过几次的双亲节晚宴。多次与他交流药膳等问题后,我决定请他来管理这家餐馆。因为我不懂餐饮业,所以我授权他去处理厨房人员征聘等事项。

之前,也曾听闻厨房人员的陋习会影响业务成败。一开始让他负责厨房事务,已一清二楚说明,厨房管理不可犯的陋习,也严禁休息时间在馆内赌博,包括在员工宿舍也不准赌博,严格规定不欢迎向非法借贷的工作人员等等条规。

大厨离开二厨接手

开设厨房,原本只是纯要设立能推展余仁生中药的主要辅助功能部门。可惜,这个理想并无法完整说明,因此能体会及看到远景的人不多,更何况以烹饪为主的厨师!

我找的名厨,工艺很好,我很怀念他煮的酸溜鱼片及黄金炒饭等等。但是他个人的行为和视野却是发展及合作的阻力,最后结果是“分手”。

大厨离开,餐馆依旧要营业,所幸我有防备意见不合的事发生,所以留下了二厨。虽然他的厨房年资短,但勤奋和厨艺还过得去,平常在工作上属于不计较的人。于是,由他接上管理厨房的工作。

斗个你死我活

阅读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近期对几位政坛老将作了一番评价。他批评现任首相缺乏革新和新构思能力,经常对自己该如何领导毫无头绪;阿兹敏是经验不足,没有资格当部长,他担心万一发生危机,对方是否有能力处理?他也批评安华3天内将导致国家破产,同时在任教长时,牺牲了多元文化及教育宗教化,留下了烂摊子。至于年轻党员,因都没有准备好,无法面对压力……

一个政党的主席要退位了,身边一群的副主席、干部等都急争着要上位,总是闹得热气腾腾,斗个你死我活的。

其实在商业组织,以上的情况何处不在?

商业组织异曲同工

在厨房,主厨当然是一个高手,二厨、三厨是后备。当然二、三厨也要有些能耐。

有私心的大厨,一般会留一手,甚至不愿地位受到威胁,会设法将身边有才能的助手排挤出去,永远留着庸才在身旁。我们也常发现很多二、三手是全然没有准备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发梦一族。

很多年轻人都爱梦想,爱假想自己是骑着白马剑客。可惜这往往只能活在梦想中,在现实生活里却不要扎扎实实的努力、认认真真把工作做好,更谈不上细心的观察及检讨每一次所负责的事项,成败在那里?

这些人总是干完一个事项,若失败就怨天怪地,找很多失败的借口。然而一旦成功,魂飞云宵,唯恐天下不晓得,四处炫耀,却不愿静下检讨,是否能更上一层楼的把事情做得更漂亮、更完善!

被误导入死胡同

许多人都希望坐上高职,然而自己准备好了呢?

曾经一个初离校的大学助理,开始很勤奋、好学,但入世不深,耳朵软。我提升他成为门市经理,由于他身边没有适合的助理人员,我再为他加了一个,希望能让他工作进展更顺利。可是最后事与愿违,他误会我在培养新人接替他(个人觉得,当时他对自己没有信心,加上身边损友及工作队伍的失意人的煽动)。因此他开始设限让助手无法进入工作团队,把自己逼入假想竞争战争之中。一场老大怕老二把事情办好的戏码上演了。

判断失误失去信心

由于他常让自己陷入恐惧,没有安全感的情绪,试问这样的内耗如何能交出成绩?

其实,很多单纯的年轻人,本来就似白纸,应该比较容易训练,但身边却常会围绕一群失意的狐狸和野狼,这群人因自己不能,也没有机会再上一层楼,却会时时在白纸上涂鸦画图。结果,很好的青年被误导进入了死胡同。最终,他没法面对判断的失误,更对自己失去信心而离场了!

反应

 

名人专栏

培训明日之星 稳操胜券/骆荣福

大家都会清楚,电影界上的红牌明星,终会人老珠黄而失去其耀眼的的光辉。所以电影界,每时每刻都在吸纳新血,培训未来的明日之星。市场上,也有同样的规律! 

市场上,每一位商家都有其红牌产品,也每时每刻,都必须挑选及培育另一个、或多个有潜能的“明日之星”。

我是一个拥有危机感的人,因此,每一个新产品入场、经观察其供应的稳定性后,我都会探讨该产品的各种潜伏的能力,再从多方面来策划如何寻找其更高的利益。

我也是一个不喜欢走入低价薄利竞争(红海战策)的主义者,觉得只要货物品质好,是应该定个合理价。然而,市场有太多人一味的想抢夺别人的市场,只要知道你的货品受欢迎,便会设法寻找源头或找代替品及杀价来抢夺顾客。所以在推出“花燕片”时,我已经先准备好防范,并与燕商讨论清楚,花燕片必须全用原条燕丝组成,因为市场的白燕片是混杂了碎燕丝。

燕商提出两大考量

当时燕商就提出:

一是价格会高了;

二是加工后剩余的燕盏,他们很难脱手。

此时此刻,燃起我欲重推出罐装即食燕窝的念头。当时我并未当面说明,却一口答应包下他一整批原料,包括成品和碎货。

如此一般,在推出花燕片时,产品也让其他行家难于生产出同等质的产品,加上我们特别注册了花燕品牌,让竞争者不敢用同样的品牌。因此短短两年,我们虽然没有将花燕批给其他行家,却从行家手上抢夺了不少顾客。

研发整盏即食花燕

同一时期,我们研发出150克罐装整盏的即食花燕和即食鸡精花燕。这是一项大突破,如何生产?这是我个人的研发,我找出了让燕条能在炖煮后依然能站立在瓶内的方法,像是一盏燕窝立在瓶内。我把做法提供给燕商,让燕商依法制作了炖煮的燕料,再转交生产厂商生产。

当然此即食花燕(150克)是鹤立鸡群,当时市场只有品质略低的50克产品。以市场的150克的花燕是市场的高价品,销量不符合当时市场经济,加上我发现厂商竟偷偷拿着原料在市场寻找供应商。因此一年后就暂停了这个产品而将手上存足量的燕碎转发展成瓶装50克的尼亚燕。

产品的立名是一种艺术,这次我们没有让尼亚燕来代替几年前所出的亲情和温情牌系例,也不随波逐流的称它为冰糖燕窝,而是决定以产地让大家能在同类产品中看出差异点。结果短短一年,本被认为存积过量的原料竟被用完。

即食燕窝两大难题

燕窝这产品,在马来西亚历史很长久,洞燕一直是高价品,一般中下收入的人很难消费。而有能力消费者多习惯用干燕片、燕盏来炖食。而洞燕的质比较耐炖,香味浓。因此想把燕窝制成“即食”就面对了两大难题:

1、习惯以干燕炖食者,对品质要求高;

2、会亲自炖煮的人士有特殊的亲情之意,这类人不容易改变习惯。

而市场上多生产品质略差的即食燕,多数皆是那种以送礼比较体面而自己不舍得吃、又不了解燕窝的消费者购买。

至于收礼的人,懂得燕窝就不敢吃此类即食燕,不懂得人吃,吃到了那些杂七杂八的稳定剂和调味料的味道,就认定了即食燕窝也只不过是如此。

可是,这类即食燕窝的消费量比较大,市场却没有得到真正消费者的反馈。至于厂商?有钱赚就照生产,可怜了即食燕窝就此停顿在过年过节的销量。

大马余仁生在2000年开始已经有三四十家分店了,因此推出任何一个自我品牌的产品是根本不会因失败而亏钱的。反之我们是有足够的条件培育很多的“明日之星”,因为新产品一推出,自有一批好奇者、好新鲜的忠实粉丝来支持,只要懂得分析大数据,该收手或该进攻就能稳操胜券了。

国宝级产物市场无限

暂停生产150克的即食花燕主要是因为的市场经济不成熟,若花大力气去推动,只怕会引来更多竞争者来摸透制作方法。因此我们转攻50克的即食燕窝,从尼亚燕、花粉燕……到即食燕窝,这些产品有很多的市场战略和广告故事,无法详诉,这段时间我们可说在市场上是玩得不亦乐乎!

重要的是,当时我的执着——对即食燕窝的要求是不能添加任何化学品,同时一定要保持其原味。这一点要求也是让我到今天还不能接受其他厂家的产品。

如今,中国的开放,燕窝产品肯定拥有一片无限大的市场。从干料、瓶装即食燕、老人保建产品、美容护肤系例皆未完善的开发。燕窝是老天爷恩赐予大马的国宝级产物,盼望大马政府及燕商们都能好好的照顾这国宝级的天赐恩物。(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