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碳中和”竞赛促进中国经济/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就像石油曾被作为大国博弈的工具一样,“碳减排、碳中和”已成为大国间博弈的新棋子,各国已进入“碳中和”竞赛进行时。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20年12月1日发布的《中国加速低碳进程》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全球60%碳排放的国家和地区已制定碳中和目标,包括中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等。

而这场“碳中和”竞赛的发起者是欧盟。一年前,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新政”,提出到2050年欧洲将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地区,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政策框架。

这些政策措施覆盖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以加快经济从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绿色复兴。

欧盟多方领导人表示,“绿色新政”是欧洲经济复苏计划的驱动力,也是欧盟走出疫情阴影的“生命线”。

美国摇摆不定

12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已就欧盟长期预算方案达成共识。总额1.8兆欧元(8.9兆令吉)的长期预算将用于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加绿色环保和数字化的欧洲。这笔预算包括7500亿欧元(3.7兆令吉)复苏基金,其中25%用于气候行动。”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应对气候变化以来,欧盟一直在碳减排问题上态度坚决。与之相比,美国对待碳减排的态度显得摇摆不定,共和党、民主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巨大分歧。

2017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于2020年11月4日生效。

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拜登已表态将带领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虽然美国在碳减排政策上反复,但若想实现减排目标,仍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

欧美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碳减排的不同态度,与它们各自的能源结构现状、以及经济振兴途径差异有关。

对欧洲而言,通过碳中和目标巩固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导权,不仅意味着实现区域绿色复兴,且意味着掌握未来话语权的可能。但美国是油气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不会在能源领域让出主导权。

另外,欧美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多次施压。2020年初,冯德莱恩表示,“中国和其他大型化石燃料生产国要找到对碳排放进行定价的方法,否则可能面临欧盟计划对进口商品加征的碳边境调节税。”碳边境调节税的详细提案将于2021年提出,最先会在钢铁、水泥和电力领域实施。

可与碳排放脱钩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成为外界眼中高耗能、高污染的典型。

2006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92.6亿吨,大于美国和欧盟的排放量总和。

约九成的碳排放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等领域。中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也进入到了一个低增速、低增量的阶段,正是谋定改革开放后第二次经济转型的关键历史期。

从长远发展来看,碳中和愿景的实施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实现脱钩。与此同时,“碳中和”将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甚至是贸易和投资进入的“门槛”,并有可能因此形成“基于新规则的国际秩序”。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对中国经济更悲观 近半日企减少或停止投资

(北京21日讯)在华日本企业对中国经济更加悲观,约三分之二的日企表示,中国经济形势正在恶化,近一半企业缩减或停止对华投资。

彭博报道,据中国日本商会最新调查显示,约64%的日本企业表示中国经济形势比去年更糟。

这一比例高于上一次调查的60%;与此同时,安全问题和最近深圳一名日本学生被刺身亡的事件,使改善中日外交关係的努力面临压力。

这项调查是在10月下半月进行的,共有1,513家公司参与。其中44%的日企表示,他们计划今年减少对华投资或根本不投资,与上次调查相比变化不大。

虽然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双边关係恶化,以及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许多企业纷纷撤出中国。

超过40%的日本公司表示对在中国经营环境不满意,一些公司表示,他们担心员工和家人的安全,中国拒绝恢复对日本公民的免签旅行,以及对海鲜进口禁令也是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尽管北京为缓解经济困境,自9月底以来公布刺激措施,但外国投资仍在继续下降。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3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资负债减少81亿美元,这项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指标今年前9个月已经降近130亿美元。

今年已关闭业务的公司,包括日产汽车和柯尼卡美能达等。日本製铁7月也表示,将退出在中国的一家合资企业。

日本经济新闻10月5日报道,今年第2季日企在中国及香港的设备投资,以美元计算,年减16%。据经济产业省统计,截至第2季,日企在华法人的销售额也连续7个季度低于上年同期水准。

在经济持续疲软压力下,北京似乎想缓解中日紧张局势。9月中日达成协议,为解除对日本海鲜进口禁令铺平道路。但日本北海道渔业公司仍对北京恢复进口的速度持怀疑态度。他们计划继续拓展多元化市场,进军美国、东南亚等其它地区市场。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