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难不难?/程志彬
上市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象征着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上市也是一个复杂且挑战重重的过程,需要企业做出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接下来,我将一一讲解企业要如何应对上市的挑战,确保公司能够顺利完成这一重要过程。
首先,企业在考虑上市之前,必须充分了解上市的含义和过程。上市,这意味着公司将公开出售股票,成为公众公司,从而获得市场融资、提升公司声誉,和扩大市场影响力。
然而,伴随而来的的是公司将受到更多的监管、公开透明的要求,和持续的市场压力。
企业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上市课程,深入了解各国各地的上市规则和要求,特别是在其业务活动所在地的相关规定,比如在马来西亚的上市程序和规定。
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在决定上市后,公司需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过审计并符合当地监管要求,建立清晰而有效的公司监管结构,制定详尽的商业计划和未来增长战略。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对内部进行全面审查和调整,以确保所有业务流程、财务报告和管理结构,都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个关键的挑战是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无误,同时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和监管规定。
通常情况下,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审计师、律师和顾问来提供支持。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帮助公司确保合规,还能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上市。
在上市过程中,公司将密切与投资银行家、律师、会计师和其他专业顾问的合作,共同确定合适的发行价格。这一阶段,企业需要进行路演,向潜在的投资者介绍公司和其商业前景。
因此,公司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商业故事和明确的增长策略,还要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展示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保持透明和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误解或信息传递不清,都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的市场表现。
一旦上市,公司将转变为公众公司,面临新的责任和挑战战。公司需要定期公布财务报告,遵守大马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以及管理股东期望。
这要求公司不仅要保持高度的财务透明度,还要建立有效的股东沟通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计划。
需专业顾问团队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司需要聘请经验丰富的顾问团队,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帮助企业应对各种情况。同时,加强财务报告系统,和提高团队沟通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和高效的沟通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误差和延误,确保公司能够满足监管要求和达致市场期望。
总结来说,虽然上市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但只要企业足够了解上市的含义和要求,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就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确保上市过程顺利进行。
因此,建议企业在上市前,通过聘请专业的顾问团队,与相关团队进行充分合作以确保企业可以顺利完成上市,迎接新的发展阶段。
不让医院上市太荒谬/梁仕祥
现在聊这个议题已有些迟,因为新闻首次刊出时已经是约1个月前的事。当时我就已经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觉了,但之前一直专注在写与雇员公积金有关的文章,现在就回来探讨这个建议的可行性。
事情源自于3月初,一位执政党国会议员在国会下议院辩论时建议,马来西亚应效仿韩国禁止医院上市,以免私立医院过度以盈利为导向。
该名议员称,医院收费太贵,是因为私立医院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且都在大马交易所上市,需要每3个月向股东汇报盈利情况,因此必须提高价格赚取高利润。
政客财经素养待改善
看完这名议员的论述后,我的脑海当下闪过两个字——荒谬。我甚至有些震惊,为何这番错漏百出的言论会出自一名国会议员之口。加上之前的大马机场私有化事件争论,看来国内政客的财经素养真的大大地有待改善。
先反驳所谓的“上市私立医院过度以盈利为导向”论述。首先,作为一家企业,以盈利为导向是天经地义之事,这与公司上市与否无关。除非它是非盈利组织,或者创业者是大慈善家,愿意亏本营业。
事实上,许多非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不亚于上市公司,包括私立医院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的财报不需要向大众投资者报备,媒体鲜少报道而已。
有的老板因为公司盈利实在太过可观,还不舍得割让股权让赚钱的生意上市被他人分一杯羹呢。
按照这名议员的逻辑,那未来要遏制高房价,是否也要禁止本地产业发展商上市,以免它们“过度以盈利为导向”?为了避免高电费的出现,国家能源(TENAGA)是否就不应该挂牌?
接下来说禁止医院上市的坏处。如果真的执行这个荒唐的政策,唯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未来本地股市将只剩现有的数家私立医院企业挂牌,包括IHH医疗集团(IHH)、柔佛医疗保健(KPJ)和TMC生命科学(TMCLIFE)。(应该不会强迫现有几家也退市吧?不然就是天大的笑话,对本地市场名誉造成严重伤害)。
形成不公平竞争情况
若以后只有这些私立医院能向本地股市融资,这会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上市公司比起非上市公司具备更多融资管道,未来扩展自然更占优势。
久而久之会让强者恒强,甚至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让原本有意进入医院行业的新业者打退堂鼓,选择变少的消费者将深受其害。
再来,大马能禁止私立医院在国内上市,但不能阻挡它们去国外挂牌呀。到时这些企业去邻国新加坡上市,吸走本地投资者的资金之余,然后在医院收费上继续对大马人毫不留情,便是双重损失。
总的来说,禁止医院上市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无法解决本地医疗费用高昂问题,反而可能会让情况雪上加霜。政客若真有心要解决此事,倒不如建议政府在实行针对性补贴后加大卫生部预算,或者设法通过税务优惠吸引更多医疗供应链业者来本地设厂还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