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举债VS财务自由/规划财富
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是许多人的梦想。如果能按部就班通过储蓄和投资,需要的就是耐心和时间。
但是在这个凡事讲求快的时代,安心等待就不会是太多人的选择。
因此,有一些朋友会想到用别人的钱(借钱)来投资,目的是希望增加资本以达到期望的回酬。问题是可行吗?
这一集,我们谈谈通过个人债务,真的可以达成财务自由吗?个人借贷又需要注意什么细节呢?
小故事
终于找到心目中理想的房产投资了,这一次陈先生是看准了时机,准备好了充分的资金。
本来一切已经没问题,可以安心投资。突然,房屋经纪透露,相同单位还有一间很符合陈先生的要求。
陈先生琢磨许久,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真想全额借贷时,陈太太突然提醒说:凡事要量力而为,一步一步来。
就这样,夫妻们就立刻陷入了争执……
对话:
A: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B:风险过高,自不量力!
A:所有风险我已经知道!
B:三思而后行!
大道理
陈先生本来是随着自己的计划和多方的努力来进行投资计划。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而且是“成双”的回酬机会,当然是不舍得放弃。
因此,陈先生表现刚烈也是情理之中。合理归合理,是不是就不理会太太的意见了?就怕投资真的出现错误,真的能负责到底?
这时候,陈先生想起了之前的一些经验,就是因为太太不买账,最后搞到不欢而散。
陈先生在无计可施情况下,就猛然想起了“理财钱莊:理财六部曲”。搞不好可以使用六部曲来和太太进行协调。
陈先生告诉太太,虽然这一次需要大量举债来投资,但是不是所有债务都是不好的。陈先生甚至比喻男人都有“好男人”和“坏男人”,债务也如此。
太太听了他的比喻,会心一笑,也放下身段说:那就听听你这个“坏男人”的高见吧!

陈先生这时候,捉紧计划就开始讲解以下理财六步骤:
1.原生财务目标
陈先生是准备以买房作为往后的收入主要来源。为了有能力购买,他多年已经养成记账习惯和每月(每季度)都做财务预算。
这时候,陈先生如数家珍的财务报表呈上,再加上一些财务预算回酬等等。最后得到结论是,买房对于他们家庭现时经济状况是最适当的投资。
2.分析财务数据
陈先生把过去几年所看过的房产,都做了笔记以便可以作为参考。根据他的了解,现时的房产无论在价格,地点和甚至“风水”等等,都是与他所要寻找的吻合。
3.分解财务数据
太太这时候开声了。要通过高额度举债来购买,就不像陈先生平时的投资风格,所以太太才会提示要三思而后行。
再查看自己的财务数据,确保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出现而开始有倒债发生。这时候,陈先生开始平静听着太太的讲解,安静地思考太太提出的问题。
4.成立财务计划
夫妻们开始互相交换资讯,无论从财务和非财务都探讨一番。反复讨论过后,终于达成了双方可以接受的计划方案。
5.执行财务计划
为了避免当中是否还有一些漏洞没有察觉。夫妻两开始寻找理财师的协助,听取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询问银行关于财务相关的资讯。
当然,也寻找了保险代理员,分析关于买卖房屋的风险方面的资讯。
万事俱备过后,陈先生就开始和房产经纪商谈。但是,陈先生经过冷静分析和多方探讨,决定先买一间,采取一步一步的的投资。
6.回顾财务目标
陈先生终于如所愿的进行投资计划。他还定下了时间表,准时检讨投资计划。毕竟是有了之前的讨论和准备,他可以舒适的做出任何调正。
理财案例的大道理
要让理财变得轻松和有效率,适度的考量和温和的讨论是必需的。
当得到所重视的人的认可和支持,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遗憾。因为所有的事情是会越辩越清楚,甚至把隐藏的心思也可以表达出来。
事情就会事半功倍的达成愿望!
总结
千金难买心头好,尤其是我们等待许久的投资计划。但是为什么,总会有重视的人不给与好评和支持呢?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看到我们自己漏掉的问题,只要他们对我说出问题来就没事了。
问题在于,你愿意“用心”听吗?说话的人有把道理道明的技巧吗?有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呢?
期待下一集,我们探讨如何可以准确的把资讯归类和运用。
【南视界】快退休了钱不够用 投资还来得及吗?
根据马来西亚公积金局的数据,想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39万令吉储蓄。但现实是,大多数人的存款远远不够,目前仅有36%的会员达标。
面对即将退休的财务压力,投资翻盘的想法虽诱人,但短期内收益的不确定性,加上市场波动风险,可能导致亏损。
更适合的策略是 分散投资,稳中求进:
·固定收益工具(50%):公积金、债券等提供稳定回报;
·股票投资(40%):选择优质蓝筹股或指数基金获取长期增长;
·高息定期或货币市场基金(10%):保持流动性,作为应急备用。
谨防高收益骗局,“稳赚不赔”的承诺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在投资前务必咨询专业人士。
此外,增加收入也是重要策略。出租闲置资产或兼职工作,都能为储蓄增添助力。
临近退休并非终点,而是重新规划的起点。只要合理管理财务,未来依然充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