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盘”隆新高铁?/李荣昌
隆新高铁计划最初是在2010年9月,由前朝纳吉政府提出的,作为大马新经济转型计划的12个关键经济领域之一。
该计划于2013年2月与新加坡总统李显龙取得共识,当时预计将于2026年完工。
但是,由于高铁造价过高,我国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2018年宣布无限期推迟高铁计划。2021年,我国由于与新加坡在高铁计划上无法达成共识,宣布取消该计划。
在2023年7月,安华政府重新启动了隆新高铁计划,并公开向国内外企业招标项目。
然而,在项目信息征询书的提交截止日期(截至2024年1月15日)前夕,日本宣布退出隆新高铁的竞标,引发了国民对该计划成功与否的普遍关切。
本文将深入探讨日本退出竞标的各种原因,并探讨隆新高铁计划是否因此而面临无法进行的风险。
项目承担风险高
从日本的角度看,日本宣布退出隆新高铁的原因在于,该计划缺乏政府直接财政支持,使得项目承担的风险过高。
我国重新启动高铁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担保计划债务的前提下,主要依赖私人企业推动隆新高铁的建设。实际上,全球各国的高铁项目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政府是否愿意担保高铁项目的贷款。
在没有政府担保债务和财政支持的情况下,高铁计划是很难赢得私人企业的垂青的。
这是因为高铁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当高,导致世界上许多高铁公司都陷入亏损;而日本新干线则是为数不多的盈余高铁之一。

此外,笔者认为日本退出竞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从印尼高铁项目中获得的教训。2008年,印尼政府公布了一项连接泗水和雅加达、总长700公里的高铁项目。当时,多个国家参与了竞标,其中包括日本。
印尼政府当时表示没有足够的财政预算来启动项目,并鼓励国内外企业参与。最终,日本和中国成为主要的竞标者。日本提出的条件是贷款利率为0.1%,贷款金额为项目成本的75%,但要求政府担保。
2015年,印尼在无预警下取消高铁项目,纵使日本和中国提供更好的条件以争取印尼高铁的持续。为此,日本提出了更有利的条件,即减少印尼政府的债务担保额度50%。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了更有利的条件,即印尼政府无需担保项目债务,由中印两国成立的特殊企业承担债务。最终,中国赢得了竞标。
故技重施?
印尼建高铁的经历与大马高铁计划相似,大马实际上采用了印尼的策略,即在2021年取消项目,2023年重新启动,主要是为了争取更好的优惠。因此,这也是日本退出的原因,只是未明言而已。
对于日本退出竞标是否对隆新高铁计划产生不利影响,笔者认为,日本的退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计划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优惠方面。更多的企业参与竞标将使大马有机会获得更为优厚的条件。
日本的退出可能导致项目竞标竞争减少,降低了大马在各国企业竞争中获取更好优惠的可能性。
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7家主要运输公司提供了完整的项目信息。
至于隆新高铁计划最终的结果,现在还为时过早,但笔者认为中资企业对该计划的热情应该是最高的。
毕竟,一带一路计划已经形成了亚洲链接计划,高铁计划已连接昆明、辽国和计划中的泰国,下接印尼,只差连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因此,中国对于隆新高铁计划的实施意愿非常强烈。在大马政府不愿意直接提供财政援助和承担债务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大马政府希望得到的是类似印尼的优惠,即由两国成立的特殊企业承担高铁建设的债务。
这将使大马政府在不增加国债的情况下建设高铁,从而避免因国债增加而面临的政治压力。因此,只要中资企业能够提供类似印尼高铁建设的优惠条件,隆新高铁计划的实施将近在咫尺。
中国加快发债推动 3月信贷扩张超预期

(北京14日讯)在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升温,以及中国政府加快发债推动下,中国3月新增信贷和社融高于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昨(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64兆元(下同,约2.2兆令吉),同比多增5470亿人民币,超出“3兆元”左右的市场预测值。
数据也显示,在贷款高增、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等因素支撑下,当月社融增量达5.89兆人民币,同比多增1.06兆人民币。
彭博社指出,3月信贷数据超出预期,显示出中国政府加快发债以帮助经济抵消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飙升的影响的努力。
上个月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额达到近1.5兆人民币,至少是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
财新网报道引述不具名券商宏观分析师称,3月金融数据好于预期,反映信贷周期已有见底特征;但在关税冲击下,未来企业借贷意愿变化仍待观察。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