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为何被“打压”?/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以贸易摩擦为特点的逆全球化过程,在2019冠状病毒疫情大流行中,演变为全球性的地缘政治摩擦。

全球经济和政治面临的调整程度之深,可能超出大多数人的意料。

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率先从冠病疫情的困局中挣脱出来,但在逆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格外严重。

在对逆全球化的研究中,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曾提出一个问题:在全球贸易冲突涉及的各个大国中,为什么经济实力极为可观的国家,在应对逆全球化压力时的处境却相差极大?

从去年以来中美、美欧贸易摩擦的交锋来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承受的压力,要大大超过美国面临的压力。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大国,扮演了“世界工厂”角色,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在对美贸易中的巨大盈余,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借口之一,中国成为美国主要的“打压”对象。

在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看来,中国是“买方世界”。

所谓买方世界,是指拥有消费能力、拥有市场空间的国家说了算的世界。

购买力决定地位

在买方世界中,富有价值的、含金量高的东西,不是制造能力强大,也不是商品的廉价和丰富,而是一个国家的购买力。

能够在今后的世界里说话算数的,就要看一个国家的消费总实力,这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市场空间。

因此我们才提出,全球化新阶段的国家竞争,实际上是围绕市场消费规模与能力的市场空间之战。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这是世界的卖方;但作为“中国市场”,中国同时又是世界的买方。

全球生产过剩

按道理说,这种买卖兼具的定位,应该使中国拥有更大的空间,为何还在贸易摩擦中受制于人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买方世界的形成与生产过剩有关,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领域分工、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市场、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商业的出现和发展,都使得生产过剩极易发生。

在某种程度,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创造出了生产过剩的世界。严格说起来,从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还不能算一个市场容量巨大的“净买方”。

在商品贸易领域,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净盈余国。

中国“卖”比“买”多

通俗地说,中国“卖”的比“买”的多。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贸易顺差连续超过2兆人民币(约1.2兆令吉),从2.3兆至3.7兆(1.38兆至2.22兆令吉)不等。粗略地看,这说明中国在世界上就是一个大卖方。

有人会问,中国作为市场也很大呀!

中国每年购买大量的大宗商品,如大量进口石油(2019年全年中国进口了5.06亿吨石油,约2400亿美元)、大量进口铁矿石(2019年中国进口了10.69亿吨铁矿石)、大量进口半导体芯片(2019年中国进口芯片的金额为3040亿美元),怎么还是不能“说了算”啊?

其实,判断一个国家是卖方还是买方,要看整体经济、贸易和产业情况。从中国对外贸易这个窗口来看,整体上中国还是属于卖方,不是买方。

即便中国有些买方商品,在局部市场上有一点主动性,但放在总的“资产负债表”一排列,中国还是处于卖方。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一种“结构性的不利地位”。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白领最佳职场退路 中国年轻人蜂拥考导游证

(北京14日讯)看到白领饭碗朝不保夕,而国内旅游热潮有望带来稳定的收入,考导游资格证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据文旅部下属报纸《中国旅游报》,今年约有32万中国人报名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比2023年增长45%,多个省份的报名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高学历、外语类考生不断增加。

在中国经济放缓、工作难言稳定的背景下,导游成了越来越受欢迎的职业退路。

科技和金融行业的大规模裁员导致白领求职人数激增,而千万名大学毕业生要竞争变少了的入门级职位。

青年失业率高达17%

在中国青年失业率徘徊在17%左右的环境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越来越难,哪怕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也一样,这导致许多人只能先找个兼职或零工,或者从事昔日看不上的蓝领工作。

中国市场广告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商“华凯营销”创始人苏布拉马尼亚·巴特表示,虽然导游历来被视为临时性或季节性工作,但疫情后的行业复苏改变了这种看法。

“华凯营销”是提供旅行数据分析的数字营销和研究公司。

过去一年,中国国内旅游活动强劲复苏,许多人选择了更便宜的短途游、跟风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新体验。

虽然人均旅游支出仍然低迷,但导游是一种快速、可行的从游客身上赚钱的方法,尤其是在热门旅游目的地,因为只要通过资格考试就行了。

外国游客也在回流,只是速度较慢。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施了免签政策。

2024年1-9月,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近80%,但仍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一天可赚约375令吉

给外国旅行团——特别是说英语的旅行团——做导游的收入,通常高于给本国游客做导游,这促使更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考试。

苏布拉马尼亚·巴特表示,旺季里导游通常一天可以赚五六百元(约312至375令吉)。

他说,英语导游每天最高可以赚到1000元(约625令吉),精通德语或意大利语的导游收入还能更高。

这使得当导游在中国成了一个“有钱途”的选择——毕竟企业招聘月薪也不过是1万元人民币(约6250令吉)左右。

不光是导游证,中国大学生常常还会考取教师、会计、翻译等各种资格证书来丰富自己的简历,拓宽自己的可能职业道路。而且因为害怕失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年人现在也在寻求考取各种证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