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美:挖沟或对话?/Project Syndicate

如今,美国人在很多方面都无法达成共识。 然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却一致认为,中国代表着对美国及美国长期以来领导的国际秩序的生死攸关的挑战。

美国内部的分裂与对外妖魔化中国的趋势相结合,就使得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日益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今流行的社交媒体助长了美国的内部分歧,通过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内容,营造了“回音室”效应,助长而不是挑战那些可能是偏激的信念和价值观。

不同的观点即使能够进入回音室,通常也会被沾污及失真。

社会矛盾加剧

当回音室内有人质疑同质固化的单一信念时,他们往往会立即被排斥,或面临被数字化载体平台“取消”的风险。

在美国,这种对不同观点的超敏反应及妖魔化习惯,不仅压制了正常的对话,也缩小了从分歧升级到冲突之间的距离,甚至会鼓励暴力行为。

由于政治领袖未能提供正义、安全和公平机会而导致的民众沮丧情绪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显示了同样的趋势。

例如,美国国务院刚刚发布的报告“来自中国的挑战之要素”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妖魔化的描述,称其“在尊重个人自由和人权方面没有受到约束”。

该报告还煽动人们对所谓的中国“威权体制的目标”和“霸权主义的野心”的恐惧,别有用心地暗示中国企图将其自身的政治和社会模式注入到美国创立及领导的全球秩序。

报告还建议美国在国际上建立针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并在必要时通过军事力量确保世界的“自由”。

中国当然不会看不到来自美国的敌意,也一直在对美国的体制及政策进行中国自己的独立评估,结果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印象。

贸易战不会停止

对于中国的领导人、公民和企业而言,现在似乎越来越清楚,美国远非一个理想的自由和机会之土,而是一个面临四分五裂的社会,被系统性种族主义、不平等加剧、及缺乏公共利益目标等负面因素所困扰。

而这些长期以来积累的弊端,在过去都被美丽的“美国梦”幻想所掩盖。

影响力可被操纵

此外,美国不仅难以成为民主的典范,还具有高度扭曲的政治制度。它的体制,包括选举人制度、参议院、和最高法院,以及诸如操纵选民归属地、战略性减少投票点以及繁琐的选民核查规则等做法,意味着并不一定是多数人支持的政治领袖在统治美国。

实际上,富裕的政治捐款人可以通过筹款运动及购买媒体来获得影响力。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中国长期持有的与美国合作共赢的幻想不断受挫折,中美构筑建设性双边关系的希望正减弱。

虽然可以肯定,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拜登是不可能持续特朗普设计的过山车式的中美关系,包括突然袭击、逆转、中断、及几乎导致灾难的惊险场景。

但是,减少混乱并不一定意味着减少对抗:拜登在竞选时也狠批中国领导人,并承诺将协调西方阵营来领导一场“施压、孤立和惩罚中国”的运动。

因此,中国也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这可能意味着特朗普将继续进行贸易战,或者继续无理指责中国传播疫情。

 甚至也可能包括制造涉及台湾、南中国海、和中国西部边境的军事紧张局势。

中国务实发展经济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陷入美国式的孤立主义和妖魔化对手的陷阱。相反,尽管有些外交官采取了严厉的“战狼”式反应,中国已采取重要步骤在共同关注的关键领域推进国际合作。

例如,在气候变化方面,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力争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在贸易方面,中国已经同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而该协议的15个成员国占世界人口、贸易及经济总量的约30%。

令世人惊讶的是,习近平还表明中国会考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议》(CPTPP),该协议是在特朗普将美国从最初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撤出之后才出现的。

而正在努力控制冠病疫情,以及面临双底衰退的美国,照理也应该采取类似中国的务实政策,因为贸易似乎是摆脱当前美国经济困境的唯一途径。

其中就包括与中国的贸易,毕竟中国是第一个从疫情冲击中复苏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也是唯一在2020年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

可是,只要误解、敌对和相互猜疑还在主导双边关系,中美务实合作就难以实现。正如前美国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Jim Mattis)所说,美国具有两个关键领导力量:感召力量和恐吓力量。

应摒弃偏见努力合作

在与拥有14亿人口的经济强国中国打交道时,恐吓是行不通的。 在香港、新疆、和台湾等内政问题上,中国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恐吓。

但是,美国仍有时间利用感召力量,来证明中美可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平等伙伴,共同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但前提是必须回归道德底线。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许多局外人无法理解一个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如何能够容忍25万多人死于一种流行病毒,而一个贫穷的大国却已通过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成功地在境内将这种病毒消灭。

为了使中美务实合作真正发挥作用,美国需要表现出以“我们”的广阔视野,而不是以“自我”的局限思维,来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正如拉比·乔纳森·萨克斯(Rabbi Jonathan Sacks)所说:“世界被分为像我们这样的人,和不像我们这样的人,因而失去了共同利益的概念。”

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持久承诺表明,它理解这一问题,并愿意为共同利益作贡献。现在该轮到美国这样做的时候了,需要就关键问题展开直接与诚实的建设性对话。

拜登的总统任期,将是开展这些中美关键对话的绝好机会。但是时间至关重要。

如果拜登选择挖沟,而不是对话,来开始他的任期,那么未来修改路线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ADVERTISEMENT

 
 

 

反应

 

德国之声

朝鲜将参与俄乌战事 美吁中国出手阻止

(华盛顿1日讯)根据美方情资,8000名在俄国库尔斯克的朝鲜士兵过几天就会正式加入作战。美国外交官为此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希望中方能出手施压、发挥影响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对中国相对沉默的态度表示讶异。

美联社周五(11月1日)引述匿名的美国国务院官员消息指,周二(10月29日)有3位美国高阶外交官在华府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向他强调美方对于朝鲜派兵赴俄罗斯的忧虑,并呼吁中国运用其对朝鲜的影响力,尝试阻止朝鲜跟俄国的合作。消息人士并未透露中方的回应。

与谢锋会晤的3位美国外交官,分别是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又译克莱滕布林克)、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奥布莱恩( James O’Brien)。

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被问及朝鲜再度试射洲际弹道飞弹,以及朝鲜派兵至俄国等事件。林剑的回应不脱过去的外交辞令,并未提出中国接下来对此将采取何种行动。

林剑仅称,中方“始终认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过程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希望各方为此努力”。

美乌质疑中国

近期美国与乌克兰陆续公布情资指朝鲜士兵已抵达俄罗斯境内。周四(31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伍德(Robert Wood)在安理会上质疑道:“我想非常有礼貌地向俄国的同僚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俄国还是坚称现在没有朝鲜军队在俄国吗?”

据外媒报道,俄方代表当时在会议上没有直接回应。伍德警告说,如果朝鲜士兵真的进入乌克兰,“回去的时候就是裹在尸袋里”。

美国估计,现在约有1万名朝鲜士兵在俄罗斯境内,其中8000人在俄国库尔斯克(Kursk)地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俄国没有否认、也未直接证实朝鲜军队赴俄;朝鲜一开始否认,但之后开始为此辩解,声称若真的有派兵赴俄,也符合国际法。美国、英国、韩国、乌克兰都指控俄国违反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規范。

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首尔出访期间,与韩国举行了2+2会谈,商讨朝鲜问题。布林肯说,朝鲜士兵未来几天内就会正式加入俄乌战争。

美方称,俄罗斯对朝鲜军人的训练包含炮弹、无人机和基本步兵作战,这代表他们“完全有打算”要派他们到前线打仗。一旦此事成真,朝鲜士兵就会成为乌克兰的合法军事打击对象。

布林肯表示,对于俄国可能在协助朝鲜提高军事实力一事,中国应该要跟美国一样担心,因为这会破坏亚洲局势稳定。

布林肯证实美国官员这週曾跟中国进行了“有力的谈话”,且美国和韩国都认为中国应该做得更多。“他们(中方)清楚知道我们的忧虑,而我们的期望是,他们可以同时运用言词和行动,发挥自身影响力,努力遏制这些活动。”

奥斯汀说,中国“这时候应该向俄国提出困难的问题,问他们是不是打算透过这种行为扩大这场战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30日接受韩国放送公社(KBS)专访,谴责欧美盟友对于朝鲜派兵赴俄一事的“零反应”和无所作为。面对中国的沉默,泽连斯基也表示“很讶异”。

“我没办法说中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但若要扮演保障区域安全的角色,这样的沉默令人震惊。”

为什么中国不积极表态?

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透过声明表示,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一贯且清晰,那就是致力于和谈与政治解决,希望就此继续发挥“建设性的功用”。

美联社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观点,认为朝鲜跟俄罗斯的伙伴关系,跟中国希望韩半岛和平的目标背道而驰。他指出,北京“明白局势的复杂与危险”,但之所以尚未对两国的防务合作协议公开表态,“代表中国强烈反对此事”。

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本周曾主办会议讨论朝鲜与俄国的合作。讨论会上,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伟德宁(Dennis Wilder)指出,从北京角度来看中方必须找到平衡,一方面支持俄国,但一方面又不能激怒西方。

伟德宁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这整件事”:习近平跟俄国总统普丁有私人情谊,因此不愿看到普丁失败;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增长衰弱之际,习近平不能让欧美国家生气。

CSIS的韩国研究主任车维德(Victor Cha)则认为,中国“可能有一点恼怒,有一点恐慌,又有一点不知所措”。目前不清楚北京是否事先被告知朝鲜的行动;此外,眼看俄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增加,可能也让中国发愁。

不过,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认为,美国不该期望中国去管朝鲜。“并不是说就是由中国管理朝鲜,美国管理韩国……我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理解中国的立场。”吕超主张,派兵是俄国和朝鲜之间的事情,而中国的态度没有改变,一贯主张不升级局势。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