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美:挖沟或对话?/Project Syndicate

如今,美国人在很多方面都无法达成共识。 然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却一致认为,中国代表着对美国及美国长期以来领导的国际秩序的生死攸关的挑战。

美国内部的分裂与对外妖魔化中国的趋势相结合,就使得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日益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今流行的社交媒体助长了美国的内部分歧,通过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内容,营造了“回音室”效应,助长而不是挑战那些可能是偏激的信念和价值观。

不同的观点即使能够进入回音室,通常也会被沾污及失真。

社会矛盾加剧

当回音室内有人质疑同质固化的单一信念时,他们往往会立即被排斥,或面临被数字化载体平台“取消”的风险。

在美国,这种对不同观点的超敏反应及妖魔化习惯,不仅压制了正常的对话,也缩小了从分歧升级到冲突之间的距离,甚至会鼓励暴力行为。

由于政治领袖未能提供正义、安全和公平机会而导致的民众沮丧情绪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显示了同样的趋势。

例如,美国国务院刚刚发布的报告“来自中国的挑战之要素”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妖魔化的描述,称其“在尊重个人自由和人权方面没有受到约束”。

该报告还煽动人们对所谓的中国“威权体制的目标”和“霸权主义的野心”的恐惧,别有用心地暗示中国企图将其自身的政治和社会模式注入到美国创立及领导的全球秩序。

报告还建议美国在国际上建立针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并在必要时通过军事力量确保世界的“自由”。

中国当然不会看不到来自美国的敌意,也一直在对美国的体制及政策进行中国自己的独立评估,结果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印象。

贸易战不会停止

对于中国的领导人、公民和企业而言,现在似乎越来越清楚,美国远非一个理想的自由和机会之土,而是一个面临四分五裂的社会,被系统性种族主义、不平等加剧、及缺乏公共利益目标等负面因素所困扰。

而这些长期以来积累的弊端,在过去都被美丽的“美国梦”幻想所掩盖。

影响力可被操纵

此外,美国不仅难以成为民主的典范,还具有高度扭曲的政治制度。它的体制,包括选举人制度、参议院、和最高法院,以及诸如操纵选民归属地、战略性减少投票点以及繁琐的选民核查规则等做法,意味着并不一定是多数人支持的政治领袖在统治美国。

实际上,富裕的政治捐款人可以通过筹款运动及购买媒体来获得影响力。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中国长期持有的与美国合作共赢的幻想不断受挫折,中美构筑建设性双边关系的希望正减弱。

虽然可以肯定,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拜登是不可能持续特朗普设计的过山车式的中美关系,包括突然袭击、逆转、中断、及几乎导致灾难的惊险场景。

但是,减少混乱并不一定意味着减少对抗:拜登在竞选时也狠批中国领导人,并承诺将协调西方阵营来领导一场“施压、孤立和惩罚中国”的运动。

因此,中国也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这可能意味着特朗普将继续进行贸易战,或者继续无理指责中国传播疫情。

 甚至也可能包括制造涉及台湾、南中国海、和中国西部边境的军事紧张局势。

中国务实发展经济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陷入美国式的孤立主义和妖魔化对手的陷阱。相反,尽管有些外交官采取了严厉的“战狼”式反应,中国已采取重要步骤在共同关注的关键领域推进国际合作。

例如,在气候变化方面,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力争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在贸易方面,中国已经同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而该协议的15个成员国占世界人口、贸易及经济总量的约30%。

令世人惊讶的是,习近平还表明中国会考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议》(CPTPP),该协议是在特朗普将美国从最初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撤出之后才出现的。

而正在努力控制冠病疫情,以及面临双底衰退的美国,照理也应该采取类似中国的务实政策,因为贸易似乎是摆脱当前美国经济困境的唯一途径。

其中就包括与中国的贸易,毕竟中国是第一个从疫情冲击中复苏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也是唯一在2020年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

可是,只要误解、敌对和相互猜疑还在主导双边关系,中美务实合作就难以实现。正如前美国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Jim Mattis)所说,美国具有两个关键领导力量:感召力量和恐吓力量。

应摒弃偏见努力合作

在与拥有14亿人口的经济强国中国打交道时,恐吓是行不通的。 在香港、新疆、和台湾等内政问题上,中国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恐吓。

但是,美国仍有时间利用感召力量,来证明中美可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平等伙伴,共同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但前提是必须回归道德底线。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许多局外人无法理解一个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如何能够容忍25万多人死于一种流行病毒,而一个贫穷的大国却已通过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成功地在境内将这种病毒消灭。

为了使中美务实合作真正发挥作用,美国需要表现出以“我们”的广阔视野,而不是以“自我”的局限思维,来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正如拉比·乔纳森·萨克斯(Rabbi Jonathan Sacks)所说:“世界被分为像我们这样的人,和不像我们这样的人,因而失去了共同利益的概念。”

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持久承诺表明,它理解这一问题,并愿意为共同利益作贡献。现在该轮到美国这样做的时候了,需要就关键问题展开直接与诚实的建设性对话。

拜登的总统任期,将是开展这些中美关键对话的绝好机会。但是时间至关重要。

如果拜登选择挖沟,而不是对话,来开始他的任期,那么未来修改路线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灼见

解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魏开星

即将过去的2024年,世界局势纷乱,大国竞争加剧,东欧及中东战争未见停火的迹象;国际经贸层面,自由贸易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逆全球化势力有增无减,人为破坏产业链的行为被冠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头。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未卷入任何一场战争,却被西方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美欧等资本主义国家恨不得以“脱钩断链”对中国加以围堵与扼杀,置中国死地而后快。尤其是,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前夜,美国担心在人工智能等引领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域被中国赶超,对半导体、高制程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进行百般限制;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无人机等出口新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加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房地产作为过去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优胜劣汰;同时,内需不振与私人投资乏力并存。2024年中国经济正是在此种状况下,艰难前行。将近年底,全年经济的大局已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离年初制定的5%增长目标,意料存在不小的差距。

提前因应 超前部署

正是在除旧迎新的前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明年要维持经济稳定成长,维持就业、物价整体稳定,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成长及经济成长同步。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整合、协同配合。要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项目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共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广受外界瞩目,是因为它是中国最高的经济决策。

面对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及孤立主义,动不动挥舞“关税大棒”,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因应?如何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形下,通过提振内需与消费及激发私人投资热情,达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为此,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将如何配合?凡是种种,都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获得解答。

直面问题 正视困难

首先,会议直面问题,正视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那么,解决问题及克服困难的有利因素在哪?在于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正视不利与有利条件后,关键要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其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根据内需不足及接近通缩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别于近年来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代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的又一次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宽松意味着中央财政将更多地投入资源,以刺激经济;其中一方面是提高财政赤字率,明年全年有望安排赤字率在4%至4.5%,这意味着赤字规模将达到约5.5万亿元。

由于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因此这一提升幅度并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而货币政策宽松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可能性是通缩状况不担心通货膨胀,必要性除了注入更多流动性外,让人民币适当贬值,正是应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需要。

“楼股”齐鸣 繁荣稳定

最后,稳楼市、稳股市。中国房地产供应过剩,楼市飙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楼市也不能长期低迷,“稳定”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股市的兴旺更是盘活资金、企业融资、风险投资及财富效应的要件,一潭死水的股市不可能与繁荣经济相匹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