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为何美国转向保护主义?/白文春

我在本栏上篇文章中提到,全球两大经济体的美国和中国,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市场。

根据Statista.com的数据,2024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为29兆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其次是中国,202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兆美元。

德国排名第三,接近5兆美元,但与美国和中国距离甚远,之后是日本(4兆美元)和印度(接近4兆美元)。另一方面,大马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约为0.4兆美元,规模可说是相当小。

从人口规模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23年美国人口为3.34亿,远少于中国和印度的14亿人口(2023年数据),大马2023年人口为约3500万,属于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和人口基础。

购买力强劲

尽管与中国和印度相比,美国的人口较少,但美国却是世上国民购买力最强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2023年的人均收入为接近8万3000美元,是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什么是人均收入?它通过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个人平均收入。

数值越高表示国家个人平均收入越高,而其购买力也越强。当然,在实际情况,不是每个人都是高收入者,有些人的收入会高一些,有些会比较低。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美国的生产成本会比较高,因为美国企业需为员工支付更高的工资成本。

除了是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还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这个群体通常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并能真正消费。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2021年,美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占总人口约50%,尽管这一比例比1971年的61%有所下降。

皮尤研究中心是一个位于美国的非党派智库,提供有关社会问题、公众舆论和塑造美国及全球趋势的人口统计信息。

全球消费主力

尽管美国的中产阶级群体比例有所下降,但在我看来,它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继续扮演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主导角色之一,以及为什么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大马,都想将产品卖到美国,供其消费者使用。

随着美国工资成本历年来不断增加,许多公司,尤其是制造业者,包括一些美国企业,都已搬迁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以保持他们的竞争力及生存下来。

然而,我相信,这些企业当中,有许多仍在向美国销售其产品。

因此,美国多年来在全球与各国的商品贸易中持续录得逆差。

商品贸易逆差说明,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的商品,多于其出口的商品。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生产成本提高到某一个水平,这些国家便不再自己生产某些产品了,而直接进口对他们来说会更划算。

2000年,美国对全球与各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为4360亿美元。

然而,这一逆差金额自那时起还继续不断膨胀至2020年的9020亿美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1.2兆美元,显示美国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以满足其消费者的需求。

与中国贸易逆差最大

在各国中,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最大,2023年逆差为2790亿美元,尽管比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时的4170亿美元已有所减少。其次是墨西哥,其逆差从2018年的830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610亿美元。

越南排第三。

美国与越南的商品贸易逆差从2018年的约400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160亿美元,之后在2023年略微回落至1050亿美元,这也显示一些公司为了避开关税的增加,可能通过越南,墨西哥或其他国家作为基地,将出口商品卖给美国。

2023年,美国与加拿大和欧洲(欧洲作为一个团体)的商品贸易逆差分别为720亿美元和2020亿美元。

但分别较2018年的240亿美元和1690亿美元已有所增加。

鉴于商品贸易逆差的不断增加,美国这一次开始对加拿大和欧洲等亲密盟友征收进口关税。

此外,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对中国商品征收进口关税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因为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开始以来,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有所缩小。

然而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美国对全球与各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不断恶化,显示提高中国进口关税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

公平对等关税

当然美国也应已知道,有些商家会通过其他较低关税的国家把商品出口到美国,我想美国可能暂时还没对这些国家有进一步的行动。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在2月13日签署了一份新的备忘录,将针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实行“公平和对等”的关税。

美国总统就此已指示他的顾问团们开始研究及计算美国贸易伙伴的关税水平。

根据一些新闻报道,这一措施可能会在4月初开始实施。

但,在我看来,是否有效能扭转美国对全球与各国的商品贸易逆差的不断恶化还不得而知。因为,在我看来,商品贸易逆差不单单是关税的问题。

与此同时,尽管商品贸易逆差历年来持续扩大,是什么原因可让美国能够继续承受这一局面呢?换成是其他国家,她们应已面对经济危机。

在我看来,这一切可能归功于美元在全球的强大地位,尤其是美元在全球贸易和其他交易中所扮演着的主导角色,使到美国可继续印刷美钞来支付扩大商品贸易逆差。

在这方面,美国或许需感激世界各国给予美元这一尊贵地位,这是许多大国也希望能拥有的地位。

但为何美国近年来开始渐转向保护主义呢?

那是因为美国已面对越来越高的国债(36兆美元),她觉得越来越不自在,生怕美元的超然地位会有所不保,那将对美国的经济带来很严重的打击。因此,美国总统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美国有可能做到吗?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美国启用对等关税政策 对大马出口构成新挑战

(吉隆坡3日讯)美国政府于当地时间4月2日正式启用全新的关税体系,全面推行“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政策,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基于其对美关税水平的一半比例征税。此举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重大转向,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也令马来西亚等出口导向型国家面临新挑战。

根据美国总统府发布的关税列表,美国将不再统一征收10%的进口关税,而是依照各国对美出口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按“对半征收”原则实施。例如,越南对美商品平均征收90%关税,美国将回征46%;中国对美关税为67%,美国征收34%;而马来西亚对美出口商品征收47%,美国将对马国产品征收24%。

该政策涵盖了包括中、印、日、欧盟、东南亚等主要贸易国,并以图表形式公开对各国关税对应标准。对美国关税原本低于10%的国家,如英国、纽西兰、阿根廷等,美国则继续征收10%的“基准关税”。

此举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此前多家国际投行,包括高盛,曾预测美国将以10%-15%为关税平均水平,最终经由谈判可能降至9%。然而,根据此次实际公布的数据,多数国家面临的美国关税水平远高于15%,使全球市场对美国通胀上行和经济放缓的忧虑迅速升温。

据估计,该政策可能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压,加剧供应链紧张局势,并提升美国国内通胀风险。部分经济机构预期,美联储可能被迫提前降息以稳定市场和维持就业。

大马出口产品对美竞争力下降

对马来西亚而言,此项政策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出口产品对美竞争力的下降。美国是马来西亚的重要出口市场,涵盖电子、电气设备、橡胶制品、家具等多个关键行业。根据新规,美国将对来自马来西亚的产品征收24%的平均关税,远高于以往实际税负。

尽管该政策并未完全“对等”反制,而是实行“对半征税”,但对马来西亚厂商而言,增加的关税成本可能迫使买家转向关税较低国家,或要求压价,从而影响出口订单与利润空间。

除东南亚外,日本、韩国、欧盟、印度等国亦被列入关税调整清单。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次“对等关税”政策将重塑全球贸易谈判逻辑,未来不排除其他国家效仿设立“对等机制”,进而加剧全球贸易壁垒化趋势。

目前尚未有消息显示,美国是否会开放对个别国家进行豁免或重新协商。但政策的突然推行已让全球市场高度紧张,黄金、原油等避险资产价格随即上涨,反映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