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买不到保险,怎么办?/萧伊妗

虽然最近的医药保费不断地起价,怨声四起。但是本身有经历过住院的人们都知道保险的重要性。

当一切顺利时,它只是个每个月的固定消费,给出去觉得可惜。但当发生意外或者生重病时,它起了保障资产的作用,让我们安心养病的同时,解决因为高昂医药费和生活费的经济压力。

我们在健康的时候总觉得侥幸,但当身体出现症状时,才会开始思考保险是否足够,到底买了多少,现在才来买保险是否来得及。

以下是主要有钱也买不到保险的原因:

1. 年龄

最低的申请受保年龄可以是在孕妇的肚子里13周以上,然而最高申请受保的年龄是下一个生日70岁前。也就是说虽然身体健壮,只要一过了70岁生日,就买不到任何保险了。

2. 健康

有很多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严重的天生疾病都有可能会被拒绝受保。当然,有时有些公司也会在某个时候开特例批准但都不一定成功。

当然还有其他如外籍身分和破产人士的原因,不过这些人士还是有其他方式买到医药卡的。主要还是以上的2个原因最不广泛被保险公司接受。

保险是单方合同。在单方合同中,只有一方也就是保险公司能做出具有法律约束的承诺。它的义务就是如果发生特定事件如事故或者死亡,保险公司必须赔偿。

而投保人的义务为支付保费。投保人不只必须要对于受保人或产业有合法的利益,还必须在申请时诚实告知健康状况和职业风险(Utmost Good Faith)以便保险公司能评估风险再考虑要不要接受投保。

一旦接受受保人的申请,保险公司也必须清楚和准确地说明保险条款和细节。

替代方案

如果因为生病而买不成保险,以下是几个可以考虑的方式:

1.公司团体保险

只要公司有超过11个员工,保险公司就无需员工呈报身体状况。一般上,在团体保险生效一年后,任何现有疾病如需住院都能索赔。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都会利用这个利益来保留员工。

这样的保险也能保障员工的配偶和小孩。虽然保障的选择并没有比私人保险多。但,有需要时,这样的帮助也能帮忙减轻员工的经济负担。

2.到政府医院治疗

在城市的政府医院有很多专业的专科医生,医院设施齐全。虽然有很多人以为任何在政府医院的治疗都无需大花费。事实上,只有普通治疗花费需付很少的费用。其他治疗如癌症的稀有药物,手术需要的特别工具或者不是传统的医院药物,病人都需在外面购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即使在政府医院治疗,也需向外寻求帮助筹款。

其他比较头痛的坏处还有等待诊断和获得手术的时间冗长,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时间和耐心等待。

3.自行准备医疗基金

如果真的因为健康和年龄的原因买不到保险。我的建议是每个月预留本来要支付保险的钱作为医疗基金。最理想的基金为20万到30万令吉之间。

病人可以先到私立医院诊断病因,然后再要求私立医院医生写一封推荐信到政府医院治疗。这不止大大减少诊断的时间,也帮助政府医院纾缓病患排长龙的压力。再加上有了推荐信和诊断,政府医院也知道病患是否紧急需要治疗,对于病患来说也不会像无头苍蝇般不知道要去哪个专科。

4.购买意外保险

意外保险的入门最低,即使有一些天生疾病,一般上都会受保。人不只会生病,还有各种不确定的意外等。再加上意外险的保费低廉,如果年龄不到70岁的人士都应该购买一份。

虽然意外保险不如医药卡般有高达百万的医疗费用津贴,但是几千令吉的医疗费也助于减轻经济负担。

总结:提早准备不必慌

总而言之,保险是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是,如果买不到保险,还是有其他方式可以代替私人保险。重要的是要提早准备,以便在需要医疗时,能够专心养病不为钱惊慌!

 

 
 

 

反应

 

财经新闻

国行保费调涨临时措施冲击 回教保险业:或损失8亿

(吉隆坡16日讯)国家银行限制医疗与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MHIT)产品保费涨幅的临时措施,可能导致回教保险行业损失高达8亿令吉。

根据该措施,直到明年底的3年内,至少80%保单持有人的年度保费涨幅,将被限制在不超过10%。

马来西亚回教保险协会(MTA)总执行长莫哈末拉祖安指出,虽然理解政府希望减轻人民负担的出发点,但这一限制加剧了回教保险公司在应对高涨医疗成本方面的压力。

他强调,大马目前是亚洲医疗通胀第三高的国家,保费调整对于保障计划的持续性至关重要。

他今日在大马回教保险业2024年表现简报会上说,尽管如此,该会支持国行的措施,并认为这将推动更永续、可负担的医疗保障解决方案,包括创新方式扩大全民保障覆盖。

他也希望能推出更多新举措,包括创新方式,让国人更容易获得医疗保障。

谈及预计今年医疗通胀可能高达30%的挑战时,拉祖安表示,业界支持国行限制保费增长的方式,以确保保障计划维持合理价格。

他说,目前,政府正推动医疗系统改革,专注于提升价格透明度、优化支付系统如“疾病诊断分组”(DRG)支付机制、拓展公共医疗服务,以及开发低成本保障计划。

他表示,该会将与国行等单位合作,确保回教保险体系长远发展,同时关注高风险群体(如年长者)的保障需求,寻求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平衡。

控制医疗费上涨

国行为应对高涨的医疗通胀,推出一系列强化医疗保障体系的举措。

大马回教保险协会临时主席旺赛夫里扎指出,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减轻现有保障体系所承受的压力。

他表示,国行采取了果断且具策略性的举措,旨在稳定医疗保障市场,并确保体系长期具备韧性与永续性。

5大要点包括:

1. 鼓励医院公开常见治疗项目和药物的价格;

2. 推动更高效的支付机制,例如“疾病诊断分组”支付机制;

3. 扩大全民可负担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4. 限制保费在3年内的上涨幅度;

5. 对60岁以上人士,暂缓一年保费调整。

国行也要求保险与回教保险公司提供更便宜的保障选项,以协助民众在经济挑战中继续获得医疗保障。

旺赛夫里扎表示,这些举措不仅能稳定市场,也有助于人民更有规划地安排健康预算。

去年理赔102亿

大马回教保险行业去年理赔与保单利益支付总额高达102亿令吉,比2023年增长16.73%,创下新高。

其中,回教家庭保险占77.37%或78亿9000万令吉,其余22.63%或23亿1000万令吉来自回教普通保险。

回教保险净保费从2023年的173亿增至190亿令吉,回教保险净保费占国内保险净保费比重,从2023年的23.4%稍增至23.9%。

至于回教保险业资产总额达596亿令吉,在传统保险与回教保险资产总额所占比重,从2023年的11.6%提高到13.9%。

去年,本地回教保险业共发出99万3393份新的回教家庭保单,使在保的回教家庭保单总数增至669万份。

新业务总保费额从95亿9000万增至97亿3000万令吉,同比增长1.48%。

在保业务保费亦同步上升,从2023年的89亿7000万令吉增长至去年的96亿2000万令吉,增长率为7.2%。

回教普通保险方面,去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总承保额增长8.46%至59亿1000万令吉,回教汽车保险仍是主要推动力,占68.77%,与新车销量创新高相符。

在非汽车类方面,去年回教火险需求上升,承保总额达10亿令吉,同比增长7.27%;回教意外险则略为放缓,保费额为3亿8800万令吉,占比6.56%。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