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财务状况与人生阶段/莊国辉
上一期介绍我开始了新工作,本来新人初来报到,就该谨言慎行以免招人话柄,还有任劳任怨地苦干,尤其是进入相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更加要小心翼翼地处理一切的人与事。
这话听起来没错,不过,我是认为应该设身处地考虑其他因数,如本身的经验和财务状况才来做出评断。毕竟有些人工作其实除了工资,可能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
所以,不是所有新人都会表现出恭恭敬敬和勤勤恳恳,尤其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财务状况,就会有不同的目标做出工作表现。
循序渐进
为什么说不是所有“新人”都会表现一样?我会有如此的想法,是因为参考了18岁时第一天上班的心情和如今的情况。其中的差别就是,我可以知道和料到将要在未来几个月该做什么,还有不该做什么。
当然,我也会有种心情就是,对于将来充满期待和期许自己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所以,我们大概可以通过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和了解自己如今的人生阶段,来循序渐进把理想实现。
在现时工作里,我是抱着用以前的经验,带进这个新领域发展,当然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和该在怎样的处境做出理智的决定。
为什么有这个信心,其实每个人如果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清楚知道每个人生阶段的要求,那么大致上就可以有对策面对人生问题。
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纯碎简单的概况,来看看哪一个是现时情景:

案例说明:建功立业
简单用一个案例说明以上其中一个状况吧!
陈先生终于做了决定,在50岁从现有的工作“退休”,打算投入一个向往的职业。除了工资和待遇的差别,其他就没有什么需要考虑的事项了。以下是陈先生的两项财务比例,来说明财务上的因素:

财务数据
陈先生的财务比例,说明了可以有条件地工作,但是这一份工作却是他理想的工作,而且现在的陈先生也接近了退休年龄。所以,陈先生本来可以养尊处优,但是他却以贵下贱的方式任劳任怨地工作。
我常说数据是表面,要理解背后的道理才是王道。当数据呈现让我们产生怀疑的一刻,就是要找出真相。理财师惯用的方法,就是通过“FACT FINDING”理性访问以收集财务数据,再利用财务报表带出询问。
这可是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技巧,才有办法得到正确的资讯,否则,一切的财务规划往往会因为与事实不符和,得不到最大还是没有效果。
总结
我是真的感恩,可以在人生后半场可以做喜欢的工作,当然也理解一切都需要从新开始。但是毕竟自己工作了30多年,过去的一些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弊端。没有什么最快的做法,我只能循序渐进地去适应和慢慢做出改变和调整。
我当然会不舒服听到别人的批评(其实许多都是善意)而开始表现出对抗和逃离,但是,当我回想起这一路走来,凡是我想躲避的事情,它是必然会发生的。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问题才是真正解决。我们准备好面对问题和为它调整态度,再加上明白问题不困难,最难的是没有决心。
最后,我们通过财务规划能更清楚自己的状态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缩小。毕竟我们会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只是我们把问题看的太重要了。
财务数据会把所有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我们只需要把背后的道理弄个明白就可以了。
人生不是Excel表格/莊国辉

我们都在做财务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但人生不是Excel。我们想象可以把所有的事情系统化地学习和耐心处理所有的理财能力。你可以把数字做到井井有条,不过可能一夜之间,心就乱了。
理财,其实是修心。
“得四分”本来打算50岁退休,换份轻松工作,陪孩子、种菜、做咖啡,简单而有品质。计划写得漂亮,结果……人生还是按它自己的节奏出牌。
于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得四分才真正开始学会理财——不是管钱,而是管心。
枕边人的一句话,重新设定“目标”。
得四分换工作后,每天早上7点送孩子,下午3点去接。生活如计划那样井然有序。直到有天,他无意听到太太跟朋友聊天说:“我最喜欢得四分那种在工作上自信满满、领军带人的样子,那时候他眼睛是有光的。”
得四分一愣。他一直以为,太太要的是陪伴、是稳定、是每天晚上可以一起追剧。
但他错了。
“其实真正的目标,不只是‘我要赚多少钱’,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晚他和太太聊了很久。他说:“我以为我做得都对——陪你、顾家、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我忘了,自己是不是活得像自己。”
于是,他们一起重新列了人生愿望清单,不再只是财务数字,而是包括“心”里真正想要的日常。
●想继续做能激励别人的领导者。
●想带孩子太太走一段世界的路。
●想给太太愿她一生的梦想目标。
他们决定,从“心”出发。
市场会崩人会病
意外和不幸不知几时到了。一夜之间,得四分就得知身边重要的人生病了。幸好已经做好了风险规划和保险计划,医药费不是压力。
尤其是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精算风险,打破以往的“目标导向”模式,改为“弹性预算”。原本是每月投资5000元,现在每季调整一次,动态调整配比。
这时他想起太太常念的《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真正的理财,是接受人生的不确定,然后准备好接招。他开始把“人生波动”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错误。他告诉自己:“不是我失败,而是这是旅程的一部分。”
理财最难是放下比较
在一场同学聚会中,旧同事谈起“全款买房”、“一年两次海外旅行”,得四分安静地听着。他也曾努力过往上爬,但现在,他更想回家陪太太做晨运和晚饭后散散步。
有朋友笑他:“你这么会规划,怎么还住老房子?”
他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微笑。他知道,有些人用房子比人生,有些人用人生换房子。而他,用选择来定义自由。他明白,财富不是表现自己,而是成就所爱之人。
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你以前很忙,那你喜欢现在的你,还是以前的你?”
得四分想了想:“以前的我,喜欢赢。现在的我,喜欢陪你。”
那晚,他没有翻手机看投资报表,也没有股市走势,只是陪孩子读书。窗外下着雨,屋里很安静。
他想起一位经济学家说过:
“财富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是否支持你过你最珍惜的生活。”——Clayton Christense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他终于懂了。
财富尽头是回到心的起点
得四分不再追求“提早退休”,而是追求“有选择权”的人生。他不再让理财计划困住自己,而是让它成为人生的护城河。虽然得四分现在不能确定到底现在选择是否正确,但是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坚持己见走下去。
他能坚持做下去,就是相信世间人与事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但求无过于心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
钱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如果你连今天的自己都不喜欢和充满怀疑,那存多少钱,也只是延迟不快乐而已。
所以,真正的理财,从“心”出发和理解自己要些什么就能无言无悔地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