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交际广阔,待人以诚/拿督刘明

不久前和友人喝下午茶,巧遇某社团老大,和他寒暄几句,没想到一聊就接近20分钟。

友人虽然知道我广结善缘,但他还是很不解地问:我知道你人脉广,但你好像和每一个认识的人都很熟络,你哪来那么多的时间交际?

我反问友人说:我和此君只见过4次面,你相不相信?

友人迟疑了片刻,想了想说:我相信,因为你是一个快热的人。

诚如友人所言,我是一个快热的人,我经常在朋友面前自夸,可以在5分钟内和一个陌生人混得很熟悉,认识的朋友都知道这是我大剌剌的性格所致。

我对友人说,在社交场合快速和人混熟是有秘诀的。

道理很简单,我既然能够和一个人在那么短时间打破隔膜、相谈甚欢,那我的一个小时的温馨交流,几乎等于别人一年的空洞寒暄。

如此类推,我若和对方一年内见面互动4次,我们的关系就等于4年的感情积分。

歪理不无道理

这个歪理虽然有点玩笑成分,但不是不无道理的。

当然我和任何人的交往互动,纯粹交换意见,不带任何企图,聊个天嘛,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

我的文章也许不畏强权,敢怒敢言,那是对事不对人,任何人要对号入座我管不了。

私底下的我,是不会和任何人交恶的,我会很顾及别人的感受,因为我觉得这是身为朋友的责任,所以有时候我在言语上不小心冒犯了对方,我察觉后会和对方道歉,要不我心里会难受很久。

我的朋友圈很广,可以来自商场、社团、协会或青年组织,也有很多是我的多年忠实读者,他们或经过脸书或在社交场合遇到我,过后约我吃饭成为好朋友的多的是。

朋友的多元性,让我做起事来就比较得心应手。

很多时候我仿佛成了朋友群里的寻人启事簿。

经常有好友发短信或相片问我是否认识某人,想探听此人的背景。

当我说不认识时,他们会留下一句话:还有你不认识的,此人“好打有限!”

我的记忆力很糟糕,加上在社交场合见的人很多,所以假如不是频密碰面的话,我很难因为曾经互动过而立即认出对方。

所以,我很常遇到有人和我打招呼问好,看样子应该是认识的朋友,但我却完全没有印象,为了不想失礼,我只好带着热情的语气握着对方的手说:你好!好久不见哦!

但他们的答案经常让我难堪地无地自容,他们说:老大,我们昨天才见过面!

你说丢人现眼不?

所以,改天若我们有缘见面却出现如此奇景,请原谅我这部年久失修的残旧机器!

热脸贴上冷屁股

友人出席一个政府机构晚宴,坐在某协会会长旁边,他尝试和这位领导倾谈,但对方有一句没一句地板着脸回应,当他透明,他热脸贴上冷屁股,非常无趣!

谈起此糗事,事发年多,他仍有牢骚,说:我选择原谅,但不能忘怀!

我安慰他说,我初出道的时候遭遇比你更“悲惨”!

话说很多年前,连锁协会举办一个户外活动,我到达现场的时候,很多前会长都已经莅临等着开幕嘉宾的到来,我依惯例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安,当我的手伸到一位受邀贵宾的面前时,他竟然把头扭向一边,故意无视我的存在,他的举动不止让我非常难堪,连坐在他身旁的女助理也对我露出抱歉的眼神。

很明显他是狗眼看人低,可是不久后他竟然敢来电要求我赞助他100个拉杆箱做为活动用途。

按常理,任何人刚受过他的奇耻大辱绝对会一口拒绝。

我当时神推鬼拿不知为什么竟然不计前嫌一口答应!后来想想,这其实也符合了我不善于拒绝别人的性格。

过了一两个星期吧,我这个烂好人的“终极教训”终于降临。

我在一个晚宴再次遇到这个家伙,他迎面而来,我一如即往礼貌地和他打招呼,结果他竟然还是无视我的存在,虽然这一次眼神有交集!

你说我是不是犯贱?

原谅但不能忘怀

朋友听后大笑说: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我过后探听了一下这厮的背景,此人是出了名的过桥抽板之人,名声非常狼狈,整天借着封衘讨好处!

我心里对他没有愤恨,反而觉得他很可怜,当然,我没有耶稣那么伟大原谅他70个7次,我抱着友人同样的心态:我选择原谅,但不能忘怀!

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公共场合总喜欢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鸟样子,因为把姿态摆得那么高,除了自嗨,请问你究竟得到什么回报?

自嗨不能为你招财进宝、加官晋爵,只有让你自己的负面能量不断累积,让人背后议论你,更甭提往后有什么生意机会。

反走过必留下痕迹,你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这种情绪反应真的会让别人记一辈子的。

一见如故惦记一辈子

反之你若让人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如故),他同样会惦记你一辈子!将来若有什么商机,或你想开拓新的事业,他们都很乐意助你一臂之力!

很多人以为结交有钱的成功大佬就能前途无量、弯道超车!

经验告诉我,门都没有!因为大多数的成功企业家,都非常精明,鲜少感情用事。

你的跪舔哈巴狗招数,他们都了然于心。

我在商场那么久,挨过了那么多的坎,靠得都是自己的意志和毅力,而在最紧要关头大力扶持和帮助我的人,都是我身边的小人物, 没有一位是日进斗金的富豪。

人家愿意在关键时刻助你一把,是因为他们相信你的为人处世,而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感情,是我们用时间、生命和诚信换回来的!

每一个人心中对他认识的人都有一把尺,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被人看在眼里,没法伪装的。

西方谚语说: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最佳策略!)

是的,待人以诚,绝对赢过世上任何咕噜教导的商业模式!

退堂!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公务员加薪变加贷 财务问题或引发廉政风险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26日讯)专家认为,我国公务员大军出现“加薪也加贷”的现象,可能是公仆们基于未来收入会陆续增长,而提前增加消费或借贷,让“先花未来钱”成了借贷主流。

国家银行2024下半年金融稳定检讨报告显示,公务员加薪后,融资贷款数额暴涨接近80%。

目前我国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2%,靠借贷消费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再加上贷款门槛低、信贷市场宽松等,公务员贷款不难,也更容易成为诈骗集团的目标。

根据专家分析,加薪后的公务员应当可改善财务状况,但贷款需求不降反升,背后可能涉及多重经济和心理因素。社会压力和攀比心理也可能是公务员贷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不少公务员因收入预期提高而提前贷款购买高价值商品,虽然这能推动经济活动的活跃度,但长期而言家庭债务水平的持续攀升可能会削弱未来的消费能力,形成“加薪、借贷和债务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

潜在引发后果:

●消费增长债务风险并存

●财务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加剧家庭债务负担

●削弱未来消费能力

●或引发廉政风险

三大解决方向:

●加强金融监管制度

●提升公仆理财素养

●加强防诈骗机制

李荣昌:借贷门槛低
公务员成诈骗集团目标

专家认为,公务员借贷激增也与宽松的金融环境和监管漏洞有关。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经济助理教授李荣昌说,市场上金融产品种类繁多,信用融资渠道准入门槛较低,公务员更容易获得贷款资金,但这种环境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公务员成为诈骗目标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其财务困境。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提醒道 ,债务压力可能导致公务员在工作中分心,影响工作表现和效率。

分阶段加薪

“沉重的债务负担可能让部分公务员更容易接受贿赂或不当利益,损害政府的廉洁形象,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李荣昌说,尽管政府宣布为公务员加薪,但这次加薪将分阶段实施。管理或专业级别的公务员加薪总额为15%,其中2024年加薪8%,2025年再加薪7%。

“公务员可能会基于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提前增加消费或借贷,出现‘先花未来钱’的现象。”

他分析,2024年数据显示,大马的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2%,即约1.63兆令吉,远高于新加坡的51.9%和印尼的10%,说明我国大部分家庭普遍依赖借贷消费。

“若公务员加薪后大幅增加借贷,可能进一步推高家庭债务水平,增加家庭财务压力。一旦经济环境恶化或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债务违约率提高,进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

李荣昌直言,公务员薪资上涨将加重政府财政负担,这是因为公务员薪酬支出占财政预算的很大部分,长期加薪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扩大,迫使政府增加债务或提高税收,进而对私人企业发展和公共投资构成压力。

加强理财教育

李荣昌建议政府加强公务员的理财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收入和贷款,避免因盲目借贷而陷入财务困境。

他认为,政府可以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更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防止公务员因为收入增加就过度借贷,导致负债累累。

“另外,政府也可通过更完善的监管措施,规范市面上的贷款产品,避免公务员陷入高利贷或金融骗局,保护他们的财务安全。”

贷款需求攀升
涉多重经济及心理因素

大马Muamalat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哈末阿扎尼占博士指出,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心理因素是导致公务员在加薪后,贷款需求依然持续攀升的主因。

他说,公务员一向是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贷款群体,因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具备高度稳定性,同时享有固定的薪资调整机制。

此外,公务员的晋升机会和退休金保障,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贷款能力及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批准贷款。

“由于公务员的收入和就业相对稳定,金融机构更愿意为他们提供贷款,中央信贷资讯系统(CCRIS)和信用评级机构(CTOS)评估他们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若记录良好,贷款通常能顺利获批。”

他表示,理论上加薪后的公务员应当改善财务状况,但贷款需求不降反升,背后可能涉及多重经济和心理因素。

“公务员申请贷款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用途包括房屋装修、购地、婚礼及其他个人需求。此外,一些公务员选择债务重组,通过合并多项贷款,降低每月还款压力,以增加可支配收入。”

莫哈末阿扎尼占说,社会压力和攀比心理也可能是公务员贷款增加的原因之一,例如看到同事或友人生活条件改善,他们也会想通过贷款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高消费力带动销售

莫哈末阿扎尼占说,公务员加薪与更高的消费能力,确实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他提到,家庭消费占大马国内生产总值的61%,因此公务员消费的增加将直接带动商家销售和利润增长,这也将刺激对资本品(如机器和设备)的需求,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他提醒道,若家庭债务水平过高,借贷能力将受到限制,消费势头唯恐减弱,进而可能拖累整体经济发展。

无论如何,针对公务员负债率上升的问题,莫哈末阿扎尼占指政府与国家银行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控制。

“政府早在2006年成立了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并限制贷款期限,例如个人贷款最高为10年,房贷最高为35年,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避免公务员因过度借贷而陷入财务困境。”

目前国行正密切监控家庭债务水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家庭不良贷款率已从2024年1月的1.24%下降至1.10%,情况仍在可控范围内。

莫哈末阿扎尼占认为,解决公务员债务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政府应通过工作坊和培训,向公务员普及基本的宏观经济知识,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此外,解释政府在补贴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变化,帮助公务员更好地规划财务。

“通过增强公务员的金融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他们可更好地控制财务状况,避免因盲目借贷而陷入债务危机。”

陈玉玲:过度消费
家庭恐陷债务危机

大马零售连锁协会副财政陈玉玲认为,公务员近期获得大幅加薪,在某程度上帮助了公务员家庭,但我国大部分劳动力是私人界受薪员工与小商贩,他们未能享受这加薪福利,因此整体消费市场的提振效果有限,许多商家仍有经营困境。

她说,随着收入增加,人们自然会追求更优质的生活条件,进而在汽车、家具、家庭电器、电脑与通讯设备、名牌奢侈品、高档餐厅、医疗服务和旅游等方面增加消费,这种消费增长背后隐藏着家庭债务攀升的风险。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家庭债务总额已达1.63兆令吉,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4.2%,数据令人担忧。

她提醒,利率上升、失业或通货膨胀等因素,可能导致负债累累的家庭陷入破产危机:“加薪固然能刺激消费,但若家庭债务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偿债能力将会下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陈玉玲特别提到,“先买后付”已成为消费者普遍采用的消费模式,尤其在佳节期间,商家纷纷推出折扣与优惠,搭配“先买后付”的便捷付款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令许多低收入群体背负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债务。

对于政府通过援助金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支持,但陈玉玲认为,这种援助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有效缓解生活成本压力。

刘明:偏好先买后付
加薪未必有效推动消费

有业者认为,公务员加薪带动家庭消费,短期内推动商家销售和资本品需求,但整体市场表现不如预期。消费者偏好“先买后付”(BNPL)或分期付款,如今线上交易主导市场,部分消费直接流向国外,抑制本地零售增长。

大马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指出,尽管公务员加薪和借贷增加,但未必能有效推动整体消费,因他们在消费模式上倾向于“先买后付”或分期付款的双重倾向。

他说,实际上当前零售行业正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先买后付的消费模式虽然在数据上推高消费金额,但并未真正反映在实体零售的增长上。

至于市场为何会淡静?业者认为是因为很多消费者倾向线上购物。

对于统计局数据指大马2024年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销售额飙升至创纪录的1.77兆令吉,其中12月份录得1522亿令吉,同比增长5.5%,刘明指那是因为线上的交易数目也算入其中。

“实际上,实体店的销售表现并未如数据所反映的那般强劲,许多传统零售商仍面临客流减少和销售额增长乏力的困境。”

线上交易消费外流

他提及,这两年来很多外国商家带来了大量外资,甚至可能涉及到一些本地的产业转移。

“很多本地消费可能是通过电商平台或跨境支付直接流向国外。至少90%的电商交易可能是跨境的。此外,很多房产也被外国人购买,资金流出本地,可能是造成本地零售业不振的重因之一。”

刘明指除了餐饮行业,很多用品都通过线上交易,进一步加剧本地商家的压力。

“外国商家凭借完善的跨境电商平台、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价格优势,能快速渗透本地市场,吸引大量消费者。他们通过直销或代购方式,以更低的价格及更广的选择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购物时往往更注重价格和便利性,而本地商家在这方面的劣势日益明显。即使本地商家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有优势,但若价格差距过大,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