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令吉“跌跌不休”事出有因/胡逸山博士

这几篇都谈着令吉币值下滑的利弊。语音未落,马币好像再创新低,起码兑换新币是如此。

对于新币,本地的一部分人是有着一定的情意结的。当年马新分家时,两国货币币值相等,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马币币值虽不能谓一落千丈,但相对于新币也算跌得可以了,再跌就几乎要跌到好像兑换美元的汇率了。

马币下滑的最根本原因,也还是美国利率的高涨,吸引了在本地的美元回流到美国去,而尚未注入资本(通常主要是美元)在本地者也徘徊不前。

那么,本地的美元一少,作为开放型经济体的本地,就必须花上更多的马币,来换取贸易所需的美元,那么马币的币值也就下滑了。

而如其他主要货币(在此也包括新币)的相对于美元的币值维持不变或下滑幅度没马币那么快与大,则马币相对于该些货币的汇率,也就应声下滑。

那么,很逻辑地,下一个问题马上就浮现了:为何美国利率的上升对全世界都有影响,但为何看来美元撤离世上其他主要市场或经济体,会没如撤离本地般的那么快、那么多呢?

而即使仍然有兴趣以美元来投资者,也不进入本地市场呢?那就意味着本地有着一些较为独有的挑战,让美元持有者认为让美元留在本地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宁可赶快大量抽出在本地的美元,而不在其他地方如此做。

这就值得我们三思了。到底是哪些本地独有的特别是经商方面的挑战,让已投资者会乘机抽身,而尚未投资者也裹足不前呢?这里头有着自然的、难以逆转的挑战,但也有着人为的、某种程度上可谓自寻而来的挑战。

自然挑战

先说本地的一些自然挑战吧。常听国内外商家提到,本地虽然有着丰饶的物产,但是起码在人口方面,相比于一些邻国也还是逊色。

本地人口不过3000多万,但近年来颇受投资者吹捧的所谓东南亚“VIP”三国(即越南、印尼与菲律宾),人口都超过1亿,而其中印尼的人口更是2亿多,这无形中就为彼等提供了庞大的当地市场与劳动力。

如(包括来自本地的)投资者们跑到当地投资设厂,不但劳动力的供应庞大,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几乎马上就有当地的市场可以销售获利,所以当然会更为选择到当地去生产。

虽然当下林林总总的自由贸易协定,已让整个东南亚以及周边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几乎达到零关税,但从物流难易、生产销售渠道一条龙等角度来看,投资者们也还是选择得以在最简易不复杂的情况下来投资。

所以,本地就会逐渐沦为增值不高的原产品的出口地,而更为高增值的工业生产,却可能被VIP三国抢走了。而在这关键的人口增长多少方面,坦白说本地是很难追得上这VIP三国。

人为挑战

再说人为的一些挑战。也听过一些商家说,即使想在本地设厂生产,但所聘请的员工,看来很多也还是来自VIP三国里的至少两国(越南与印尼)。

与其如此,那么倒不如直接跑到该两国去设厂,那不更加简单利落吗?又何必刻意地跑到本地设厂,却又要绕个大圈到当地去聘请员工呢?

那你说这一点是否得以逆转呢?如本地有关当局是否可以大刀阔斧地推出新规定,不准聘请大批外国员工,只准雇用本地员工呢?但看来这又是条行不通的死胡同。

因为一来本地人大多被许多投资者们看成是娇生惯养,不肯从事相对粗重的厌恶性工作,所以不雇用外来员工那工作根本没人可干。

二来投资者们也对本地员工的工作态度很有意见,譬如说不肯苦干加班等,说好听点是重视生活素质,说难听点则是好逸恶劳。

不管这些观点是不是偏见,但事实就是这些观点是深植在投资者脑海中,而看来也是很难逆转。

如此一来,则本地资金外流远超资金投入的情况,看来也就会继续延续,而币值要提升也就要更为努力很久了。

视频推荐:

 

ADVERTISEMENT

 
 

 

反应

 

名家专栏

寻觅亮点币值打回/胡逸山博士

这明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如果说是乏善可陈,也许太沉重。

但主要要指出的是,正面的、会引起国内外投资者高度兴趣的,或会大幅度刺激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的亮点不多。

有关当局不断吹捧本地经济前景一片大好,甚至当下已然很好,但走入市面上,却是一片哀鸿遍地,生意大不如前。

一些邻国已然大刀阔斧,该合法化的人性使然的娱乐业、性取向选择等都已纷纷到位,展现出的是一幅与西方主流社会经济可轻易接轨的景象,本地却还沉迷在族群与信仰的争论里。笔者近日在塞浦路斯公干,发觉当地的企业税不过几巴仙,吸引了欧美以至东亚许多跨国集团纷纷把起码名义上的总部搬迁来该个地中海小岛,好不热闹。

这些都是本地在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时值得参考的对象。

提高最低薪是好是坏?

预算案里提高最低薪资,那可是个双面刃。一方面这也许稍微有助于低收入群体,但另一方面对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也很显著。

如前所述,许多雇主认为雇员的生产力未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很不甘心加雇员的薪。

而雇员方面则认为自身的薪资长期以来就已被蓄意的压低,所以提升最低工资也还是很公道的。

而最低工资也包含外劳,当然是不希望雇主以外劳来取代本地员工。

但外劳相对于本地员工的生产力,或者说得更白点,勤奋工作度,尤其是在粗重厌恶性高的工作方面,那又是雇主们所津津乐道的。

总之这是本地众多的不方便事实(套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书名)之一,也是要跳离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障碍。而预算案也好,政府的一般立法也好,也没对本地已然被公认为千疮百孔的教育体系提出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

不如考察技职教育

本地一些公家机构被首相兼财政部长大人不点名地批判喜欢大花公帑地“出国考察”,也许可以考察一下澳洲与德国等公认为极为成功的技职教育体系,看有否值得本地采用之处,尝试提高一点生产力,那么要雇主出更高薪彼等也更为甘愿,而不是把生意搬到一些“价廉物美”的邻国去了。

说起有关方面一味唱好本地经济,只见马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月前大幅反弹后,过去几周里却又过山车式的大力重挫。这与我之前所强调的,即马币汇率之前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众望所归的降息,导致更多美元流通在包括如本地般的所谓正崛起市场的市面上。

美元在某地流通一多,其币值相对于当地货币自然贬值,也就衬托出当地货币币值的涨起,这与当地的经济基本面是否一片大好,也许是有些少关系,但绝对不是显著关系。

美元脸色

而当下可好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指数后来被发布为仍然偏高,至少没跌到近乎联储局向来不可理喻地心仪的2巴仙左右,遂引起联储局是否会对继续降息拉上刹车擎的疑虑。

而这疑虑也就演变成美元在市面上流通的减少,一时供不应求,那么美元相对于包括马币的币值当然回弹了。

说来说去,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家对于美元还是趋之若鹜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