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型性格须兼顾投资与消费/莊国辉

(图取自freepik)
我们讨论了收入增加后,如何进行消费价值计算,本期我们将探讨储蓄型财务性格,如何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其财务和债务状况。
储蓄型财务性格,会面临独特的财务挑战和机会,所以通过了解生命周期理论(Lifecycle Theory)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储蓄型如何影响个人财务状况。
“得四分”没有不良嗜好,而且每月定时把一定数额收入,按照20%比率存放在固定锁定性储蓄户头。许多年过后,当他要把存款取出以作为孩子出国费用时,顿感“钱不够用”。“得四分”陷入了沉思……
财务挑战
●典型的储蓄型财务性格: 储蓄型是指那些倾向于将收入大部分用于储蓄而非消费的人。虽然这种行为帮助他们积累财富并实现财务安全,但也可能在某些生命周期阶段带来一些挑战。
●财务困境:储蓄型个体的边际消费倾向(MPC)较低,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储蓄而非消费,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或生活成本较高时。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低MPC意味着储蓄和投资占据了收入的大部分,而消费支出则相对较少。这种策略虽然能在长期积累财富,但可能忽视了当前的生活享受和短期需求。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储蓄型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
例如在职业生涯初期,储蓄型个体可能因为收入较低而面临生活压力;而在收入逐步增加后,他们的储蓄和投资能力提升,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经济波动和退休需求。
然而,如果过度储蓄而忽视必要的消费和投资,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并未能充分利用当前的财富增长机会。
应对策略
●长期财务目标:
制定长期财务目标,并设定每月储蓄的比例。例如,设立一个紧急基金以应对突发情况,同时为退休储蓄账户积累资金,确保未来财务安全。
●制定预算计划:
制定并遵守预算计划,确保合理分配支出,包括必要开支、储蓄目标和娱乐消费。通过预算控制,可以更好地平衡储蓄与生活享受。
●增强财务教育:
学习基本的财务知识和投资策略,理解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并合理安排资产配置。通过提高财务素养,储蓄型个体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
●自动储蓄计划:
开设自动转账功能,将每月收入的一部分直接存入储蓄账户,以避免消费过度。自动储蓄计划可以确保储蓄目标的实现,同时减少财务决策的复杂性。
●考虑长期投资:
将部分资金投入长期投资,如股票、基金或退休账户,以实现资产的长期增值。长期投资不仅能够提高财富增长率,还可以在较高的风险和回报之间找到平衡。
●定期评估财务:
定期审查个人财务状况,调整消费和储蓄计划,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突发情况。通过定期评估,可以确保财务计划的有效性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总结:
过度储蓄影响生活质量
储蓄型财务性格能够帮助个人实现长期财务安全,但需要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通过了解边际消费倾向和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过度储蓄,可能带来的短期生活质量影响。
而通过设定储蓄目标、制定预算、增强财务教育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平衡当前消费与未来储蓄,确保财务稳定和安全。
每个人都应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合理规划财务,以避免未来的财务困境。
人生不是Excel表格/莊国辉

我们都在做财务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但人生不是Excel。我们想象可以把所有的事情系统化地学习和耐心处理所有的理财能力。你可以把数字做到井井有条,不过可能一夜之间,心就乱了。
理财,其实是修心。
“得四分”本来打算50岁退休,换份轻松工作,陪孩子、种菜、做咖啡,简单而有品质。计划写得漂亮,结果……人生还是按它自己的节奏出牌。
于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得四分才真正开始学会理财——不是管钱,而是管心。
枕边人的一句话,重新设定“目标”。
得四分换工作后,每天早上7点送孩子,下午3点去接。生活如计划那样井然有序。直到有天,他无意听到太太跟朋友聊天说:“我最喜欢得四分那种在工作上自信满满、领军带人的样子,那时候他眼睛是有光的。”
得四分一愣。他一直以为,太太要的是陪伴、是稳定、是每天晚上可以一起追剧。
但他错了。
“其实真正的目标,不只是‘我要赚多少钱’,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晚他和太太聊了很久。他说:“我以为我做得都对——陪你、顾家、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我忘了,自己是不是活得像自己。”
于是,他们一起重新列了人生愿望清单,不再只是财务数字,而是包括“心”里真正想要的日常。
●想继续做能激励别人的领导者。
●想带孩子太太走一段世界的路。
●想给太太愿她一生的梦想目标。
他们决定,从“心”出发。
市场会崩人会病
意外和不幸不知几时到了。一夜之间,得四分就得知身边重要的人生病了。幸好已经做好了风险规划和保险计划,医药费不是压力。
尤其是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精算风险,打破以往的“目标导向”模式,改为“弹性预算”。原本是每月投资5000元,现在每季调整一次,动态调整配比。
这时他想起太太常念的《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真正的理财,是接受人生的不确定,然后准备好接招。他开始把“人生波动”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错误。他告诉自己:“不是我失败,而是这是旅程的一部分。”
理财最难是放下比较
在一场同学聚会中,旧同事谈起“全款买房”、“一年两次海外旅行”,得四分安静地听着。他也曾努力过往上爬,但现在,他更想回家陪太太做晨运和晚饭后散散步。
有朋友笑他:“你这么会规划,怎么还住老房子?”
他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微笑。他知道,有些人用房子比人生,有些人用人生换房子。而他,用选择来定义自由。他明白,财富不是表现自己,而是成就所爱之人。
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你以前很忙,那你喜欢现在的你,还是以前的你?”
得四分想了想:“以前的我,喜欢赢。现在的我,喜欢陪你。”
那晚,他没有翻手机看投资报表,也没有股市走势,只是陪孩子读书。窗外下着雨,屋里很安静。
他想起一位经济学家说过:
“财富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是否支持你过你最珍惜的生活。”——Clayton Christense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他终于懂了。
财富尽头是回到心的起点
得四分不再追求“提早退休”,而是追求“有选择权”的人生。他不再让理财计划困住自己,而是让它成为人生的护城河。虽然得四分现在不能确定到底现在选择是否正确,但是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坚持己见走下去。
他能坚持做下去,就是相信世间人与事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但求无过于心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
钱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如果你连今天的自己都不喜欢和充满怀疑,那存多少钱,也只是延迟不快乐而已。
所以,真正的理财,从“心”出发和理解自己要些什么就能无言无悔地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