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化已死?/安邦智库

12月6日,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举行了首批机台设备到厂典礼。此次活动有众多的重量级人物参加。

在仪式举行之前,台积电给美国再送一份大礼,宣布将原本计划的120亿美元投资额提高至400亿美元,在凤凰城建造两座工厂,计划分别于2024年和2026年投产生产4纳米和3纳米芯片。

这是台积电在台湾地区以外的最大投资,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之一。

如果只将此事理解为半导体领域内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台积电在美国投巨资建设先进芯片厂,对美国来说,远不只是半导体领域吸引外资、先进工业向美国转移这样简单。

否则,美国政府不会专门出台相关法案,并向企业提供大额投资补贴,更不会如此高规格地欢迎台积电一家企业赴美建厂。

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美国对台积电高度重视,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是与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相关。先进半导体被视为信息时代的“心脏”,它与国家安全、军事、技术都有重大关系。

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从1990年占全球半导体产量的37%下降到2021年的12%。美国不能接受先进半导体的主要制造能力远离美国,尤其是集中在亚洲,因此需动用国家能力加强本国半导体制造能力,缓解国家安全担忧。

自由贸易近消失

二是在全球化衰落后紧抓高技术产业集聚。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12月6日在出席台积电亚利桑纳州新厂首部机台进厂典礼时表示,“半导体行业见证了世界的大变化,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大变化”。

张忠谋认为,“全球化几乎接近死亡,自由贸易也快消失了。很多人仍然希望它们能回来,但我认为它们不会回来。”作为一个有战略视野的企业家,张忠谋早在2019年11月就曾指出,“世界已不再安宁,台积电将变成地缘策略家的兵家必争之地”。

张忠谋所说的全球化已死,安邦智库的创始人陈功早在数年前曾给出过定论。在研究特朗普时代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陈功认为,过去依靠全球分工协作,依托全球供应链和自由贸易,在全球配置生产要素、寻求最低制造成本洼地的经典全球化模式已经终结,世界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模式。

全球化模式死亡不只与地缘政治博弈有关,其背后还有深刻的经济原因。这些转变对于全球化模式有重大影响。它意味着,低收入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面临重要变化。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不断上涨,再加上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全球化模式的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生产不再靠低劳动成本

陈功表示,全球化的衰落与自由贸易的消失,是因为其必要性在下降,现在的世界生产,已经越来越不再依靠劳动成本套利。那些所谓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快速赶上来。

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劳动者工资便宜而到世界各国去布局生产,全球化生产正在失去必要性。

在冠病疫情、地缘政治因素的推动下,全球供应链、工业链已经在发生重要的重构,生产环节更多地向消费市场靠拢。从供应链角度看,出现了安邦研究人员总结的“短链化”、“分布式”、“在地化”生产的新趋势。

对于过去依靠劳动力成本构建的加工制造体系来说,如果自身的制造业不提升技术、增加附加值,今后的衰落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国际财经

台积电计划于2028年 投产下一代A14制程技术

(台北24日讯)台积电计划在2028年开始生产A14芯片技术,旨在保持芯片行业的领先地位。

彭博报道,该技术将推动这家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超越其当前最先进的3纳米制程,以及今年晚些时候将推出的2纳米制程。

台积电还计划在2026年末推出中间的A16制程。

这家台湾市值最高的公司,以稳定的技术升级步伐吸引了苹果和英伟达最有利可图的芯片制造订单。

台积电今年预计资本支出为约400亿美元(约1760亿令吉),高管表示,公司长期计划仍然是抓住人工智能驱动的强劲需求。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