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经济前景仍看好?/Project Syndicate

作者:奥尼尔(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主席、英国前财政部长)

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关于各类通胀趋势,在2024年及其后世界经济前景中的核心作用的文章。

当然,还有许多额外风险是我在文中未能提及的,也是预测界围绕各种“已知的未知因素”提出明智的警告来对冲自身预测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是中东和乌克兰的持续冲突,中国的不确定性,以及欧洲、美国和其他地区即将举行的选举。

关于通货膨胀,我依据最近一些报告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展望——这些报告显示,许多基础指标似乎正在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但自那以后欧元区、英国和美国的最新月度通胀数据(12月份)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上行。在市场已经连续数周消化今年大幅降息预期的情况下,这让许多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分析师产生了迟疑。

最后,我总结说尽管通胀前景有所改善,但如果许多国家的工资增长能在不推动物价出现新一轮更持续性上涨的情况下维持下去,那将会是令人惊喜的。

当然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央行行长不会特别在意这种情境,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整个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地区)的生产率出现了急需的提升。

他们警告说,如果没有更高的生产率,(排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工资增长就不可能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持续存在。

即便如此,我发现自己仍抱有与上月相同的希望。

毕竟生产率数据的发布具有滞后性,因此,如果或央行官员对薪资持续上涨反应过于强烈——比如宣布将维持一个比常规情况下更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将是相当冒险的。

三大理由采取观望

具体来说,有三个很好的理由去让人采取观望态度。

首先,尽管预测者们未能预见生产率在过去20年间的持续疲软,但他们似乎最近才放弃了对生产率即将开始复苏的预期。

其次,即使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了希望,但有明显理由认为生产率最终会提升,只要看看人工智能的重大发展,面向替代能源的转化,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政策制定者对那些明确为了提升产率的举措的明确关注就知道了。

虽说数据尚未表明这些事态发展正在产生成果;但新技术带来的收益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在经济中发挥作用——并在官方统计数据中体现出来。

推迟收紧货币政策的第三个原因,涉及工资和生产率问题的社会和人文方面。各界对许多民主国家日益加剧的焦虑和经济不安全感的根源已有诸多辩论,而正如我们从中了解到的那样,近几十年间实际工资的中位数一直提升乏力。

这种趋势显然对公众对“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日益幻灭,以及对更激进、更民粹主义的政党和政治运动的支持率上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实际工资的增长将有助于缓和民众政治态度。仅仅因为觉得工资不合理而压低其水平将是危险之举。

通胀状况的改善会持续下去吗?尽管12月份的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但此前几个月的降幅也比预期要大。如果检视一下那些变得更为平稳的趋势通胀基础指标以及各类通胀预期调查,就知道前景仍然相当乐观。

至于其他周期性因素,随着1月底的临近,有三件事在我看来尤为突出。首先,尽管中国当局加大了支持经济强劲复苏的力度,但该国的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表现总体上仍令人失望。

其次,美国的多数(尽管不是全部)经济指标继续强于预期。这让人松了一口气,尽管并未缓解许多评论人士关于近期积极趋势可能无法持续的不确定性忧虑。市场今年也经历了一个摇摆不定的开局。

根据所谓的五日法则(即标普500指数在1月份头五个交易日的净上涨预示着未来12个月的好兆头),今年股市最终上涨的可能性只有50%。

让人稍微安心

这听起来或许相当不科学。但正如我之前指出的那样,过去几十年的数据显示一个好的开局,预示着当年有85%以上的可能性是个好年。

最后,尽管中东和乌克兰的状况令人担忧,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仍然极其温和。或许有一些不寻常的技术供需因素解释了这一点。但无论是哪种状况,在许多市场上都能看到相对稳定的明显迹象。

与一年前相比大多数关键大宗商品的价格以及公认的主要大宗商品指数都更低。这也让人稍微安心了一点。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问题从通胀转向政治 全球软着陆之路暗潮汹涌

(纽约21日讯)随着通胀放缓为看似不可能的软着陆扫清道路,全球经济正迎着意想不到的顺风迈向年底。不过尽管形势总体向好,但仍有政治障碍横亘于前。

悬而未决的美国总统大选可能令全球经济面临迥异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债务飙升、中东冲突升级、俄乌战事久拖不决以及台海的紧张局势。

正是在这样充满担忧的背景下,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本周将齐聚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年会。

“别指望会有庆功派对,”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上周在展望此次会议的讲话中称。“我期望离开这里时人们会有些振奋,会有些害怕——但愿害怕能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经合组织(OECD)表示,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与2022年时相仿,当时央行开始以数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加息。

彭博经济研究预测,全球GDP今年将增长3%,低于2023年的3.3%,但要远好于年初时的悲观预测。

主要经济体受考验

美国消费者在继续花钱,企业在继续招聘。

虽然欧洲的需求在减弱,但经济应该会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决策者不断推出刺激措施支撑房地产市场。这些措施可能无法实现股票多头的盼望,不过应该足以帮助中国经济接近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韧性势将受到考验。

虽然贺锦丽提出了与拜登政府保持广泛连续性的政策,但她的对手特朗普却提出了会给世界贸易带来冲击波的政策。

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至少10%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60%甚至更高的关税。布鲁金斯学会的温迪·埃德尔伯格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在联合分析中称,这将制造“商业混乱”。

但特朗普不这么看。

这位美国前总统10月15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接受彭博新闻社主编米思伟采访时称,关税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来美国建厂,这样就不用支付关税了。

谁是贸易战输家?

然而经济预测显示,到头来损失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彭博经济研究称,如果中国对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进行报复,那么到2028年大选时,美国GDP可能被会拉低0.8%。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欧盟和日本受到的冲击则更小。

如果中国商品找到进入欧洲的途径,欧洲将面临更大损失,当地制造企业已然在需求疲软中挣扎。疫情过后投资从未完全恢复,而且自去年底以来一直在下降。尽管薪资增长强劲、通胀压力缓和、劳动力市场迄今表现稳健,但私人支出依旧乏力。

上周四,欧洲央行自6月以来第三次降息,认为通胀率将比之前的预测更早回到2%的目标,并表示有信心能避免经济衰退。

“我们仍预计会实现软着陆,”行长拉加德在政策决定后对记者表示。但她补充道,若爆发新的贸易战,将危及这一前景。

“针对贸易的任何限制、任何不确定性、任何障碍,对于欧洲经济这样非常开放的经济体而言都会产生影响,”她说。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