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冠病对银行业的影响/Project Syndicate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危机表明,银行并不是变革问题的一部分,而是解决方案的成员之一。

截至目前为止银行在危机下的韧性已经得到了证明,这主要归功于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对它们施加的更严格资本和流动性要求。

如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利用银行将资金引导至受疫情冲击的家庭和企业。

此外为减少过去二十年所采取的措施可能产生的顺周期性影响并避免信贷紧缩,各国政府都临时批准银行暂停实施更严格监管标准。而银行也有机会借此重拾在金融危机中丢失的声誉。

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就能高枕无忧,部分原因在于这场危机将大幅增加不良贷款的规模。

此外正如本人参与撰写并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疫情将加剧那些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既有压力,尤其是低利率和数字化颠覆。

数字化将得到迅速推进,因为银行和客户双方都已经意识到自己可以安全有效地远程办公和操作。随之而来的信息技术投资增长,将使许多银行过度延伸的分支机构网络提早被淘汰(特别是在欧洲)。这就需要对该行业实施深度重组。

中型银行挑战大

中型银行的日子不会好过,因为它们难以实现在新环境中所需的成本效益和IT投资。

尽管合并可以为压力较大的银行提供一条出路,但随着各国政府对本国银行体系的保护日益增强,在几个行政辖区内可能会出现跨境合并的政治障碍。

比如欧洲就一直盛行银行民族主义(英国除外),因此实施国内合并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此外,银行还可能再次面临影子银行和新数字市场进入者的竞争——它们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在挑战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了。

在美国,金融技术企业已在抵押贷款和个人贷款方面大展拳脚。而新兴市场中的“大型科技企业”(类似中国的支付宝这类大型数字平台)已经在支付系统等一些细分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数字化短期竞争压力增

而由冠病封锁措施引发的快速数字化转变表明,银行业可能会迈出让所有人吃惊的变革步伐。这种加速反过来也可能加快多种形式数字货币的采用,包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那些。

通过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数字化将在短期内增加竞争压力并限制现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其长期影响尚不确定,并将取决于哪些市场架构能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某些主导性平台(或许是一些当前的数字巨头,再加上一些转型的现有企业)控制着对分散在不同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零散客户群的访问路径。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将在平台上发布自身需求,而金融服务提供商将围绕这些需求展开竞争。

平台竞争的程度和客户服务水平将取决于从一个生态系统切换到另一个生态系统的成本:成本越高,市场竞争就越弱。

银行监管者已经通过放宽资本要求的实施时间表来适应疫情后的世界。此外,数字化颠覆将要求它们在鼓励竞争/创新与维护金融稳定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为此监管者必须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将审慎的监管和竞争政策与数据政策协调一致。这就需要在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效率和竞争,以及隐私之间进行复杂的权衡。

未来更扑朔迷离

疫情及其后续影响将考验金融体系和2007至2009年危机后推出的监管改革的韧性。而西班牙IESE商学院银行业倡议在去年发表的第一份报告认为这些措施将使银行业变得更加稳健,但仍有一些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影子银行方面。

同时对当前危机的应对将扩大中央银行的干预范围,尤其是在主权债务可持续性可能在中期内成为一个更突出问题的欧洲。

此外,这场危机还将考验因缺乏共同存款保险而变得不完整的欧元区银行业联盟。

通过在缓解当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银行有望改善其一度受损的公众形象,但是随着冠病即将加速该行业的数字化和重组,它们的未来却可能很快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大千

在银行任职 竟然要签这种誓约书!

(高知6日讯)日本四国银行(Shikoku Bank)一份138年前的誓约书,近期引发热议。

奇闻网站Oddity Central报道,原来誓约书内容要求,若有职员被发现盗窃银行资产就必须切腹,以死谢罪。

据报道,这份誓约书可追溯至1886年,也就是四国银行前身“第37国立银行”时期,行长三浦及全体职员共23人按下“血印”签署而成。

根据银行官网,誓约书写道“交易中若有任何诈欺行为,将以私人财产赔偿并且切腹谢罪”,传达出身为银行职员及社会一份子的伦理观念责任感,因此被当作四国银行的“至宝”,保存与流传下来。

四国银行这份誓约书很快引发热议。许多人认为以现代角度来看,誓约书荒谬又不合时宜,但也有人打趣称“要把钱存进四国银行”。面对媒体询问,四国银行仅称“官网上发布的信息均属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