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创业者的黄金五分钟/林卓锋

在当今的创业热潮中,年轻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人希望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然而,创业是一场关于时间与效率的竞赛。对于创业者而言,无论是在会议、投资简报还是社交场合,所拥有的时间往往极为有限。

五分钟的时间窗口,可能成为您成功吸引投资者、合作伙伴或客户的关键时刻。

把握开场瞬间

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风险投资人和孵化器导师,我见证了无数创业者如何错失面前的机会。

今天,我将分享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凭借人格魅力与企业价值的展示,打动对方并赢得宝贵的机会。

创业者首先需要把握开场的五分钟。第一印象往往决定整个交流的走向。

这里的“印象”不仅来自您所说的内容,还包括您的自信、诚恳以及专业表现。

在介绍自己时,应使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来描述您的背景和使命,并让对方迅速理解您创业的核心动机。

故事的力量

此外,适当的眼神接触和自然的肢体动作能够增强您在对方心中的可信度,让他们感受到您是真诚且值得信赖的。

在短短的五分钟内,仅依靠数据或产品介绍难以打动对方。相反,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能有效地抓住对方的注意力。

这个故事应真实地反映您的创业初心或企业核心价值,描述您如何发现市场中的痛点并决定创业的过程。 这样的故事不仅展示了您的决心和洞察力,也能让对方对您的人格魅力产生共鸣。

平衡个人魅力和企业价值

同时,故事应与您的企业理念紧密相关,使对方理解您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人格魅力和企业价值的展示应该相辅相成。创业者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您的个人魅力是吸引对方的起点,而企业的价值则是促使他们愿意进一步了解的动力。

如果您的企业强调创新,您需要展现对技术的热情与敏锐; 如果关注社会责任,则应该反映出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与承诺。

此外,强调团队的专业性和凝聚力,展示企业实力,让对方感受到您的领导力和远见。

价值主张清晰

您需明确传达简洁而有说服力的价值主张,以便对方迅速理解您的企业为市场或客户带来的独特价值。避免陷入技术细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您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您可以说:“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在三个月内提升20%的效率”。

这样的具体数据和结果能够迅速吸引对方的注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差异化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技术创新、服务质量还是商业模式的独特性,都需要突出重围。

坦诚面对挑战

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点,而是要自信地将其转化为您的出众之处。

分享您在面对困难时所学到的教训,并强调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您今天的成功。

这样的坦诚能让对方感受到您的真实与成熟。

积极的结尾

在结束交流时,创业者应以自信且积极的方式表达对未来合作的期望。

虽然在短短五分钟内对方可能不会立刻做出投资或合作的决定,但您可以借此机会为未来的进一步接触铺平道路。

真正的贵人有时候往往并非那些购买您产品或服务的客户,而是那些能够引导您、支持您并分享宝贵经验的人。他们的指导能帮助您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每一个关键的五分钟,都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宝贵机会。

视频推荐 :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名家专栏

AI时代教育觉醒之路——从应试到技能/林卓锋

在人工智能(AI)席卷全球的浪潮中,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结构。然而,当我们审视亚洲的教育体系时,却发现它依然停留在一种过时的模式——以考试为核心的“应试教育”。

这种模式或许在工业时代帮助亚洲国家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但在AI时代,它却像一座风雨飘摇的旧堡垒,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教育,作为塑造未来人才的关键领域,必须迎来一场深刻的系统性转型:从考试驱动转向技能导向,从机械记忆转向创新实践,从单一分数评价转向多元能力培养。

这场变革已迫在眉睫,因为AI的迅猛发展正在以指数级速度重塑世界,而亚洲的教育若不及时调整,下一代将面临在全球竞争中被边缘化的巨大风险。

技能胜于分数

AI的崛起不仅改变了职场格局,更重新定义了“能力”的内涵。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高达3.75亿个工作岗位被AI和自动化技术取代,这些岗位大多涉及重复性、规则性任务。

与此同时,AI也将催生大量新职业,这些新职业需要的不再是机械记忆或简单计算,而是创新思维、批判性分析、情感智能和跨领域协作等能力。

世界经济论坛的《未来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到2025年,全球职场最需要的十大技能中,至少七项与创造力、问题解决和人际互动密切相关——这些正是AI难以完全替代的人类优势。

然而,亚洲的教育体系却依然执着于“分数至上”的考试文化。

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高考、中考等标准化考试几乎成为学生命运的唯一裁判。

学生成“考试机器”

学生们被训练成“考试机器”,每天埋头于题海战术,背诵公式和标准答案,却很少有机会培养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的能力。

这种模式在AI时代显得尤为不堪一击:当AI能够在几秒钟内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或检索海量信息时,那些只会应试的学生将发现自己毫无竞争力。

教育若不从根本上转向技能导向,亚洲的下一代不仅无法适应AI驱动的未来,更可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黯然失色。

考试扼杀个性创新

考试驱动教育的缺陷早已不是秘密,但在亚洲,这一模式因文化传统和制度惯性而根深蒂固。

首先,标准化考试追求的是“标准答案”,这与创新的本质——挑战权威、探索未知——完全相悖。学生在应试压力下,被迫将精力集中在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上,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开放性思考或跨学科探索。

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被禁锢在狭窄的“正确答案”框架内,创新的火花被无情浇灭。

其次,考试驱动教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兴趣。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潜能和天赋,但在一个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体系中,他们被迫追求“全面优秀”,实则陷入“全面平庸”。

那些在艺术、体育或领导力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往往因“成绩不够均衡”而被边缘化,甚至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这种“千人一面”的培养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剥夺了社会多样化人才的可能性。

更令人忧虑的是,考试驱动教育在伦理和情感教育上的缺失。AI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技术机遇,更带来了深刻的伦理挑战——从算法偏见到数据隐私,再到自动武器的潜在威胁,人类需要在技术与道德之间找到平衡。

然而,亚洲的教育体系却几乎没有为学生提供伦理思考的空间。学生们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鲜有机会探讨技术的社会影响或培养负责任的创新意识。

这种教育短板不仅让下一代在面对AI伦理困境时手足无措,更可能因缺乏伦理约束而导致技术滥用,埋下社会隐患。

亚洲教育落后与反思

面对AI的冲击,全球教育界已开始向技能导向转型,而亚洲却在这一浪潮中明显落后。以教育质量闻名的芬兰早在2016年就启动了新课改,彻底放弃传统的学科分隔教学,转而采用“现象教学法”。

学生通过跨学科项目(如研究气候变化或城市规划)学习如何整合知识、协作创新和批判性思考。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核心技能,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内在驱动力。

同样,新加坡这个亚洲教育强国也在积极转型。尽管其学生在PISA测试中成绩优异,但新加坡教育部意识到,考试分数并非成功的全部。

陷“温水煮青蛙”困境

近年来,新加坡逐步减少标准化考试的比重,转而强调“21世纪技能”的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被鼓励参与社区项目、创业实践和国际交流,以拓宽视野、增强适应力。

相比之下,中国、韩国等国家的教育改革却显得步履蹒跚。中国推出的“双减”政策试图减轻学生负担,但其核心仍围绕考试的“减负”,而非教育理念的转型。

韩国的STEAM教育虽有进展,但受限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文化,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这种零敲碎打的改革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与AI时代需求的脱节问题。

亚洲的教育体系正陷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困境:当AI技术飞速前进时,教育的变革却迟滞不前,下一代的人才竞争力正在悄然流失。

全面革新政策与实践

要实现从考试驱动到技能导向的转型,亚洲的教育体系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涉及政策、课程和评估等多个层面。

政策层面:教育部门必须明确将“技能培养”作为核心目标,出台政策削减标准化考试的频率和权重,将考试从“筛选工具”转变为“诊断工具”,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而非决定其前途。政策应鼓励学校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如作品集评估、项目展示和同行互评,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

课程层面:学校应打破学科壁垒,引入跨学科和项目制学习。例如,围绕“AI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设计课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整合知识、创新思考和团队协作。教师的角色也需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

评估层面:传统的笔试无法衡量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应推广基于项目的评估方式。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个跨学科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创新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维度评分。

此外,学校可引入“成长档案袋”制度,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和能力发展,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

教育变革刻不容缓

AI的发展速度远超教育改革的步伐,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亚洲的教育体系正处于落后的位置。未来的世界将属于那些掌握创新、伦理和协作技能的人才。如果亚洲的教育继续沉溺于考试的旧梦,下一代将沦为AI的“奴隶”,而非“引领者”。

教育界、政策制定者和教师们必须立即行动,勇敢迈向变革。学校应成为创新的摇篮,而非分数的工厂;教师应成为灵感的启发者,而非答案的提供者;学生应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只有通过系统性转型,亚洲的教育才能在AI时代焕发新生,培养出引领未来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这场教育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亚洲的教育体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固守,还是迈向技能导向的未来?答案显而易见。

教育者们,时代已至,行动刻不容缓——为了下一代的未来,我们别无选择。

视频推荐 :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