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别啰嗦,大道至简!/拿督刘明

我有幸被邀成为某机构主办的创业大赛的导师,其中一位学员因为参赛的项目让人难以理解,连负责辅导的导师也束手无策,他兜兜转转跑到我这里,向我求助。

他把创业企划书传给我过目,我发现他的文字结构很复杂,生涩难懂。

有些单词我甚至没听过,我问他是网络词汇还是他独创?

他说是缩句,就是把一些名词缩短。

我心里开始有了底,约他在办公室见面详谈。

其实他的创业构思很简单,纯粹是想建立一个培训电商的平台、在一个共享空间下互相学习。

现在创业的年轻人受中国大陆导师思想冲击颇大,连用词和思考模式都如出一辙。

很多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把词汇大陆化,用的尽是网络语言,少接触大陆文化和书籍的人,真的是“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大陆作家写文章的风格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兜圈子,带你游花园,少了台湾和我国文人的一针见血、实话直说,或英语所谓的Straight to the point!

这位年轻朋友只求文字优美,结果顾此失彼,词不达意,企划书变自嗨文学。

他犯了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调侃政敌时说过一句话:If you can't convince them confuse them!(倘若你不能说服对方,就混淆他!)

企划书应简单直接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有一年在同一个活动, 一位“毒舌”评审对某位参赛者说:你说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明白,但串联成句子的时候我就不懂你在讲什么了!

语言和文字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沟通,让你的想法透过大家都熟悉的语气清楚传达给对方,除非你写的是文学创作、散文或新诗,讲求的是意境和唯美,文绉绉的文笔让人似懂非懂反而能流传千古、拍案叫绝!

但企划书的文字必须清晰简单和直接,让评审一听就清楚知道你的构思和想法,然后再用数据和创意来加强论点进而说服他们。

我引导这位学员用最简单的文字清楚表达他的想法,并告诉他,生涩难懂的词汇并不代表他的水平高人一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是聪明睿智的民族,有时候却又非常“狡猾”,往往同一件事却有不同的诠释。

沟通艺术——见人说人话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 某天晚上他作了三个不同的梦。

第一个梦,他梦到自己在高墙上种菜;第二个梦他梦到自己在下雨天打着伞却戴着斗笠;第三个梦是他跟自己朝思暮想的姑娘入了洞房,躺在一起但却背靠着背。

第二天醒来,他心里很是不安,总觉得这梦里藏有玄机。于是他去问了一位算命术士。

术士煞有其事的说:你这个秀才就要倒霉了。

看你怎么理解

在墙头种菜,不是白种吗?下雨天打着伞又戴着斗笠是多此一举啊!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进了洞房却只能背对背是好事成空!

算命术士接着说:我看你是高中无望,赶紧回家吧!秀才垂头丧气,只好收拾行李回乡。

路上他遇到一位禅师,他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梦境告诉禅师,禅师听后,欢喜得哈哈大笑说:恭喜恭喜,你即将高中状元,金榜题名了!

秀才有点错愕的问:禅师何解?禅师说:你把菜种得高,表示高中!雨中打伞还戴斗笠表示你准备充足,有备无患!和爱人背对背躺在床上表示翻身的机会到了!

秀才听了士气大增,回过头赶紧赴京赶考,果然高中状元!

这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把隐意事件解释得出神入化、丝丝入扣还能多角度分析,除了中国人,世上还有那一个种族有此本事?

我们去庙里求签问卜,庙祝一样是看你是什么人、问什么事才给你解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知道沟通的艺术,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就只求达到沟通的目的。

学学政治家

讲到沟通,我国的前首相敦马哈迪绝对是个中高手,放诸我国政坛无人能出其右。

他虽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但无论文章或演讲,他都用非常浅白易懂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想法,让读者倍感亲切、听者产生共鸣!

他在上届大选深入敌军阵地,用低下层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把敌人弱点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结果攻陷巫统60年老树盘根的江山。

我们也可以不认同他的治国理念,但你不能不钦佩他的厚脸皮和沟通技巧。

他三番四次接受采访时面对记者的尖锐问题,还能脸不红气不喘地侃侃而谈,为自己辩护,不像另一名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那么沉不住气起身走人,贻笑大方!

我写了那么多年的专栏,不要脸地说还蛮受欢迎,从读者来函我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读我的文章没有压力,文字精简易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两千字的文章,一口气读完,有人还意犹未尽,够臭屁吧?

大道至简,同样的道理!

退堂!

 
 

 

反应

 

CEO讲堂

如何通过情感沟通 化解客户价格诉求/廖志诚

在一个人潮涌动的购物中心里,一家知名手机品牌的专卖店正迎来一位面色坚定的客户。这个客户走向销售柜台,手指着自己挑选的手机,说道:“我不要赠品,你给我便宜点就行。”他的话刚说完,周围的顾客纷纷停下脚步,望向柜台。似乎都在等着销售员如何回应。

销售员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他很快恢复了职业微笑。他用生硬的语气回答道:“抱歉,赠品就是赠品,不能抵现金使用,价格也不能再低了。”

话音刚落,客户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店里的气氛也随之紧张起来。周围的顾客开始窃窃私语,整个场面显得非常尴尬。这位客户显然对销售员的回答感到非常不满,握紧了手中的手机,犹豫着是否要继续购买。

就在这个时候,店内另一位资深的销售员走了过来。他微笑着对客户说:“我理解您的想法,如果赠品能够抵扣现金的话,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们的赠品和手机是分开的,手机本身的价格已经是优惠价了,而这款赠品是我们特别为此次活动准备的限量版耳机。你知道吗?有很多人专门为了这个耳机花了几百块钱去购买。如果你不要,真的会错过这样一个特别的机会。” 

销售员的话语带着温和与关怀,瞬间化解了客户的怒气。客户听了之后,脸上的不悦消失了,慢慢地松开了紧握的手。周围的顾客也开始点头认同,看起来场面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最后,客户笑着接过了赠品,不仅没有继续谈价格,还感激地夸奖了几句:“原来这耳机这么特别,我倒真是没注意,看来还是拿着好。”

过于生硬拒绝客户

这个场景是很多销售人员会遇到的日常。在面对客户要求价格优惠、放弃赠品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犯下几个常见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过于生硬地拒绝客户的要求。像前面的销售员一样,直接告诉客户赠品无法折抵现金,这样的回答不仅无法解决客户的问题,还会让客户觉得自己被冷漠对待,破坏了购物体验。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责任推卸给公司。当客户提出希望取消赠品以换取价格优惠时,很多销售员会直接说:“这是公司规定,赠品不能换折扣,没办法。”这听起来虽然合情合理,但却让客户感到自己被公司规则束缚,进而对整个品牌产生不满。推卸责任的方式不仅影响客户关系,还会损害公司的形象。

更糟糕的是,与客户直接争执。有些销售员会在面对客户的要求时,态度变得强硬,甚至说出类似“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赠品就是赠品”的话。这样的回应不仅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还会让客户感到自己被轻视,可能当场离开店铺,甚至给品牌带来负面的评价。

解释赠品和正品关系

面对这样的客户要求,应该如何应对呢?

1、强调额外福利

销售员可以尝试解释赠品和正品的关系,强调赠品是额外的福利,不影响产品本身的价格。例如,可以温和地说:“我非常理解您的想法,其实这个赠品是我们额外为你准备的福利,与手机的价格无关。即使你不要,我们的价格也不能再低了。不拿白不拿,还是建议你拿着吧。”

这种回应不仅解释了政策,还照顾到了客户的情绪。通过温和的解释,客户能够理解到自己没有失去什么,反而获得了额外的价值。

2、突显赠品价值

销售员可以突出赠品的价值。很多客户提出不需要赠品,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赠品的实际价值。

这时,销售员可以强调赠品的稀缺性和高价值,例如:“这款耳机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限量版,很多人都愿意花几百块钱单独购买。拿到它真的是特别幸运的事情,哪怕您自己不用,送人也是个非常体面的选择。”

通过这样积极的引导,客户不仅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好处,还会对交易更加满意。

3、适度赞美客户

销售员还可以通过适度的赞美,巧妙地化解客户的谈价行为。

面对一些比较敏感的客户,销售员可以说:“美女,真是抱歉,赠品确实不能抵用折扣。不过我看您这么有气质,一看就是很有眼光的人,能够挑中这款手机也是非常幸运的选择。这款手机现在特别抢手,再晚来一天可能都没货了呢。”

销售是心灵沟通

通过以上3种方式,销售员不仅让客户感受到自己的特别之处,还避免了进一步的价格谈判。

客户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不再纠缠价格问题了。

正如很多顶尖销售员所总结的那样,销售不仅仅是推销产品,更是一场心灵的沟通。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还能为品牌赢得更多的口碑和忠诚度。

希望每位销售员都能在面对客户挑战时,运用好这3种技巧,轻松化解客户的疑虑,赢得更多的成交机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