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升息冲击科技股?/奕帆丰顺

去年12月美国的通胀率升至7%,为1982年6月以来的新高。由于通胀持续攀升,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比预期更早加息。但因加息前景仍具不确定性,股市波动或将加剧。

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规模,并释放了加快步伐加息的信号。本文将探讨美联储加息对科技股有何影响。

由于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于去年12月宣布加速缩减购债和上调加息次数。

美联储打算在今年3月结束购债,而不是原计划的6月份。当局此前表示缩表将在结束购债之后进行,为加息做好准备。

加息可以抑制需求,从而平抑通胀,这是因为消费者和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上升。

截至2021年12月,已有三位美联储官员预计2023年底利率将升至2.1%,较9月份预期的1.6%高出许多。

利率环境的改变可能引发板块轮动,如今不少投资者已将资金撤出科技股。

截至2022年1月20日,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下跌10%,而O’Shares全球互联网巨头指数也在今年下挫13%。

此外,凯茜·伍德旗下的方舟创新ETF(Ark Innovation ETF)亦在2022年急跌22%;该挂牌基金主要追踪快速增长的科技公司之表现。

走势没明确关系

2021年,美债收益率上升与科技股出现短暂回调的多个时间点相对一致。例如,在2021年12月10日至2022年1月11日期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48%升至1.74%,而代表美国科技股的那斯达克100指数则下挫3%,显示两者存在负向关系。

理论上,利率与科技股走势的负向关系,可归因于利率调整导致估值出现变动。当利率上升时,公司未来收益的现值就会降低,导致估值下跌;反之亦然。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过去十年科技股走势与利率的相关性,就会发现利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科技公司的股价走低。

例如,在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43%升至3.04%。与此同时,那斯达克100指数也上扬40.9%。同样的,在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期间,美债收益率从1.37%升至3.24%,而科技股亦大涨58.1%,表明两者有时会走势相同。

盈利增长影响更显著

虽然利率与股价走势没有明确关系,但盈利增长对股价的影响显而易见。

投资者若想知道哪些因素会推动股价,不妨留意盈利趋势。

由于疫情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许多科技公司在2020年录得强劲的盈利增长,而一些公司亦在2021年延续升势,使得科技股估值普遍偏高。

不过,随着估值不断攀升,投资者如今已转趋谨慎,并关注这些企业能否继续创造佳绩,抑或应该套利离场。

估值接近新高

基于估值已接近历史高位,任何负面消息都有可能引发市场回调。

另一方面,利率走高也会对盈利(即公司的基本面)造成影响。

一般而言,在高通胀和利率上升的环境下,具有议价能力和较少债务的公司极有可能录得强劲的盈利增长。

除非公司对供应商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或可把成本转嫁给客户,否则在高通胀环境下,成本和工资上升将使公司的支出增加。

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由于需要支付较多利息,因此公司的债务成本将会增加。

倘若企业的债务股本比较低,它们受到的冲击将比高债务公司来得小。

总结

总括而言,利率与科技股走势没有明确关系,两者时而呈相同的走势,时而走势相反。

此外,仅靠利率并不能全面反映科技股的价格走势,企业盈利和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对科技股股价的影响更大。

鉴于此,在计入利率和通胀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以及盈利如何驱动股价之后,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态度,并在投资前做足功课。

反应

 

财经新闻

经济货币政策稳定 彭博调查:大马可收获5%增长

(吉隆坡22日讯)鉴于稳定的经济与货币政策,经济学家预计,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可达5%。

根据彭博社在11月中旬对28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今年末季我国GDP将同比增长5.4%,相比上一次预测较为乐观,之前预测为4.9%。

另外,2025年首季GDP增长预测为5.2%,略高于之前预测的5.1%。

经济学家预计,大马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健,2025年经济增长为4.7%,2026年则将稍微放缓至4.5%。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我国通胀和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定,预计末季隔夜政策利率(OPR)维持3.00%不变。

预期通胀降温

经济学家们预计,2024年我国通胀率为1.9%,低于之前预测的2.3%;2025年通胀为2.5%,上次预测为2.7%。

星展银行经济学家蔡汉腾(译音)认为,大马将迎来广泛的经济增长,这主要受益于昌明经济框架下的政府政策,以及依然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

然而他也警告,大马作为依赖贸易的经济体,在‘特朗普2.0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大幅升级,从而影响我国增长,使得风险倾向于下行。

另外,根据调查,受访的经济学家中仅有6位认为,我国在未来12个月内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5%。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