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批评推动改进/陈绣茗
前些日子从一位学者的著作阅读过这样一句话: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在哪家公司任职及职位大小,管理工作的共同特质就是“解决问题”。
认真思考之下,笔者认为这一句话不仅针对在职管理人员,其中企业也包含在内。所有企业家在创业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诞生,也由此衍生出企业使命。
既然是解决问题,那就一定需要执行某些行动以便达到问题被解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可避免一定会面临属下或员工,甚至是自己的合伙伙伴做出一些无法符合自己的期望的状况。
很可能,某些状况是已经过多次指导,但还是面对必须重新指导行为的状况。这种情形下,就是需要给予建设性批评的时候。
有些人认为建设性批评在意义上根本就是矛盾,其实不然。之所以会有此论点,是因为批评者通常没有善加传递给接受批评者,又或者是批评只带给接收者抗拒和防御所致。
前些日子与友人相聚,就听闻友人新创立公司同伙之间的冲突。致因为其中一名同伙在过去近一年中,并没有执行自己合作当时所立下的承诺,这位友人经过多次商量沟通都没有太大的进展,因而感到非常懊恼。
由于已经入股为伙,要将这位伙伴开除也并非简单的事情,友人大叹“请神容易,送神难”。仔细与友人分析状况下,才发觉原来过去多次的商量与沟通方式,同伙很可能已经产生防御心态,还有一种受害者的想法,使得不管什么话无论正面或负面都已经听不进去了。
批评的第一大失误,就是当批评产生(话从口出)的时候,使得接受批评者感受到自我人格被攻击,因而产生内心防御。
这一道心理防御系统,会阻止被批评的人封锁所有接受信息的管道,甚至会将所听到的每一句话或者看到的每一个画面,解释成攻击自己的武器。失误的批评与建设性的批评,两者之差为关注的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失误点做出批评;后者则是针对失误后改进方案做出要求。
先界定问题
实施建设性批评的第一步,就是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关键在于把焦点放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或事故,而不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明所看到、听到、注意到的情形作为批评的开端。从中不要参杂审判、也不做出各种责难甚至人格攻击。
以下两道针对迟到的批评作为比较,聪明的读者应该可以分辨出何者为失误的批评、何者为建设性的批评。
“你又迟到,这已经是第十次了,你知道每一次的迟到都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这一次我不惩罚你,难保以后会有更多人迟到……”
“我发现这已经是你第十次迟到,迟到不仅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人人未来都迟到,一定会影响公司工作效率,所以这一次必须施以惩罚……”
以上两组批评的方法,若读者跟着阅读会发觉第一组会越读越心躁,感觉就快要发火大骂,反而第二组会比较冷静。
要让对方能接受
建设性的批评,除了将问题界定清楚,还必须很清楚说明该行为所犯错误为何、与所造成的影响为何,甚至提出自己对这个事件的感觉。拿以上例子作为说明:
“你又迟到,这已经是第十次了,你知道每一次的迟到都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这一次不惩罚你,难保以后会有更多人迟到。公司人事规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连准时都做不到,你还可以做什么?”
“我发现这已经是你第十次迟到,迟到不仅会对团队带来不良的示范,如果人人未来都迟到,一定会影响公司工作效率,所以这一次必须施以惩罚。公司对员工上班的态度都要求甚高,员工手册也一一说明,对于你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我感到非常失望。”
忠言逆耳,苦口良药,听不进忠言、吃不下苦药乃人之常情。要让批评成为自己推动对方进步的工具,首要就是让对方能接受批评,而不是产生防御的心理。
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团队带来的伤害,就自然会收敛,或许无法立即彻底改善,但是只要每日一点改进,那也是对企业有利而无害。
下一期再分享如何让批评达到改进的功效。
哪吒2启示录 合作共赢颠覆职场

林仁吉
报道|郑美励
图|受访者提供照片
现象级动画《哪吒2》不仅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征服了观众,电影中的诸多情节与台词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启发思考和反省。本周汇集7位不同背景和专业领域的人士,从他们基于自身经验的深刻思考,带来职场、人生、家庭的多元化解读。
每个人都有机会“逆天改命”
林仁吉(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医师)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
天生魔丸哪吒在面对“命中注定”的负面命运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最终打破命运的枷锁,实现自我救赎的剧情让林仁吉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不断被挑战、被质疑、被贴标签的人。
“无论在医学、科学,还是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总有人被告知‘你不可能成功’。例如,至今仍有人质疑中医的疗效,认为传统医学终将被现代医学所取代;也有人固守成见,认为一旦罹患重病,结局就已注定。”
人生真的只有一条既定的道路吗?那可不一定!包括他在内的医者,见过无数人逆风而行---有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融合的可能,有的在生命的倒计时中创造奇迹。在医学世界里,他们一次次见证了人的韧性超越了统计数据,见证了信念如何改变轨迹。
不是终点是起点
“可见命运的安排,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推着人们面对挑战,甚至让人遍体鳞伤,但最终,我们如何回应,才真正决定了自己是谁。”
再比如哪吒和敖丙最终的胜利,在他看来并非因为他们打败了谁,而是因为他们终于不再挣扎于外界的眼光,接受自己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神话的故事,更是现实生活里每一个勇敢者的缩影。
“人生或许充满不确定,但至少,我们可以决定如何面对它-- 是魔是仙,你说了算。别人如何定义你,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去重新定义自己。

陈高岚
打破“经验暴政”
陈高岚(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教练)
★殷十娘:娘从来没有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你
殷夫人临终前对哪吒说的话,让陈高岚当场就鼻子一酸,想起远在中国的父母。“我想起十几年前飞机降落在吉隆坡机场的那个夏日,潮湿空气中,手机屏幕亮起父亲的短信:‘闯不动就回家,爸爸一辈子保护你’。”
此后,她经历了在大马求职就业创业……种种艰难时刻,而父母的越洋电话里永远只有三句话:累不累?你过得还不好?要不要我们帮忙?这种无条件的爱,对她来说就如同哪吒的混天绫,看似柔软,不华丽的爱却织成了她最结实的护身符。
其次,电影里的无量仙翁掀开伪善面具那一刻也令她后背发凉——这不就是人们常犯的“经验暴政”吗?在现实生活中,她好几次强行收回女儿的手机,理由冠冕堂皇:“我们当年没手机照样可以做作业”。
直到看见女儿用AI给作文反馈时,她才惊觉:当ChatGPT已经能辅导孩子作业时,她们还在用戒尺丈量未来。再以申公豹父子困在仙界编制的幻梦为例,这何尝不是被‘只要把书读好,就能成功’的古早经验蒙住了眼?
“养育孩子就像培育哪吒这样的‘矛盾体’,我们父母要做会自我迭代的结界——既要像混天绫般柔软地托住他们的坠落,又要像乾坤圈般果决地打破经验的桎梏——有勇气把自己二三十年的经验丢进粉碎机。毕竟孩子们未来真正的风火轮,永远诞生在我们放手的那一刻;而且未来肯定是由这群我们看不惯的“小哪吒”们闯出来的。”
陈美璇
共同目标才能团结人心
陈美璇(Sasha Tan,The Brand Shaper创办人)
★情节:战争场面
连续创业家、福布斯2017年30岁以下亚洲杰出人物之一陈美璇指出,电影中哪吒与龙族因误会而开战,与职场上的情况类似,许多团队在行动前缺乏充分沟通而产生误解并引发冲突,消耗大量资源。
倘若事发当下能够缓一缓或用对话来代替争论,便可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对话而非争论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不惧负面标签
另外,正邪两派人马被困在天元鼎里,当中3个龙王变节抛弃追随者,但最后正邪双方共抗无量仙翁的情节也再次印证:当团队使命发生变化,成员忠诚度也随之改变,真正能够团结不同立场的人,是共同认可的使命和目标,由 此可见共同目标对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而当个人利益服从于共同使命,团队才能发挥最大力量。
“是魔是仙我说了算”亦是让她颇有感触的台词。她出身平面设计师,21岁开始连续创业至今。创业初期,她曾被亲友和社会各方面质疑和不看好,但她不予理会,自己来定义标签。
例如,别人认为“女孩子做生意会失败”,她反而认为女性的同理心和细腻是做市场营销和销售的优势;别人认为她平面设计师出身,做生意不会成功,她却认为正是因为设计师可以从无到有的制作出来,应用在商业上反而是强项。
“很多的标签是别人定义的,如何定义和解读,完全取决于自己。可能我有反叛的心态吧,当人家标签我,我会把它转化为动力,激发自己去创造出更好的结果,我不会让它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面对负面标签,她不是撕掉而是自己定义标签的含义。

肯林
用实力破除偏见 合作共赢是王道
肯林(Attitude Asia集团创办人)
★申公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当观众席上的你仅凭表象就认定是申公豹屠城陈塘关,这一情节与这句台词形成了完美闭环,深刻地展现了成见的顽固与可怕。
肯林指出,职场又何尝不是被这样的“成见大山”重重阻碍着呢?许多人因为背景、学历、过去的成败而被大众误解和贴上标签,“面对这些‘成见大山’,我们需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打破偏见,重塑个人自我的价值,而不是被外界定义牵着鼻子走。”
他指出,昔日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被认为经验不足、不成熟,必须听从前辈的指导……但时代大不同,职场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只要能够展现出创新思维,就有机会打破固有印象,开创新的事业板块。
没有永远敌人
其次,哪吒与敖丙从对立到最后携手对抗更大的威胁的过程展示了“竞争合作”思维。肯林指出,这种思维也适合应用在现代职场与市场。
传统的市场观念往往将竞争视为“零和博弈”,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不一定是敌人,有时候,最大的敌人反而是行业的变革、大环境的动荡。
与其将竞争对手视为必须击败的对象,他认为可从竞争者身上学习,探讨合作可能性,例如他的品牌营销公司Attitude Ideology虽然与其他同业份属竞争对手,但也可能在某大项目上合作共赢。

陈奕强
原创精神及本土优势 推动科技创新
陈奕强(Agmo总执行长兼创办人)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从事科技业,同时也是国家数字经济和工业革命4.0委员会成员的陈奕强指出,《哪吒2》打破动画电影界长期以来由西方故事主导的局面,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故事推向国际舞台,展现强大原创精神和文化自信之余,亦值得本地科技产业学习。
比如,科技创新不应仅仅是模仿中美等国的产品,《哪吒2》的成功出圈印证可以通过坚持原创精神,结合本土优势(例如大马的多元文化、语言等),创造具特色的产品。
其次,电影成功离不开完善的生态系统产业链,同理可推,要推动本地科技产业发展(例如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完善产业链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另外,剧中哪吒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激励着陈奕强。
科技业瞬息万变,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他认为只要有像哪吒那样的决心,勇于挑战与创新并且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新的可能性,是有可能扭转乾坤,而哪吒的勇气和决策魄力具供参考作用。

李达伟
平衡传承与放手
李达伟(律师)
★东海龙王敖光: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
电影中,哪吒与敖丙的家庭关系,尤其是敖丙与东海龙王之间的互动引发从事继承律师的李达伟联对亲子关系和子承父业问题的思考。
许多父亲都怀有让子女继承自己事业的期望,并坚信这是为他们所做的最佳安排,“这真的是好吗,真的是他们要的吗?”他指出,时代不断变迁,子女的需求和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人父者自认为的“好”,未必真正符合子女的内心需求,甚至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接手父辈的事业。
因此,为人父者需要转变角色,从早期的“龙王”式的权威,转变为更具启发性和支持性的导师,给予子女更多的自由和信任,包括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强加自己的经验和安排。
“时代变了,就让他们去闯他们的路、找他们的未来,身为父母亲的就当他们的导师和引路人,给予建议和信心。"
此外,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为了成仙而努力修道的剧情,也让李达伟联想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他指出,包括法律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存在为了追求利益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当坚守“取之有道”的原则,不忘初心。

何韵怡
创意工作室借鉴成功经验
何韵怡(项目经理)
★启示:6年磨一剑
《哪吒2》的成功出圈为身在创意产业工作室的何韵怡带来诸多启示。她指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6年磨一剑”的精益求精,突显优秀作品源自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提醒了动画工作室应摒弃急功近利,将重心放在作品的精雕细琢上。
再者,影片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成功,突显艺术价值与商业市场并不冲突,而这也提醒了动画工作室在追求艺术价值的同时需兼顾市场需求,实现商业和艺术的平衡。此外,影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元素相结合,成功吸引全球观众目光,同理可推,动画工作室应具备拥抱本土文化,又要兼顾全球市场的需求思维,了解如何创作既能反映特定文化,又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哪吒2》的成功展示,拥有才华横溢且充满热血的团队是创作卓越作品的关键,这意味着动画工作室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合作、激情的工作环境,确保所有成员都拥有共同的目标,同时必须注重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提供持续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如此一来,才能不断提升团队创作高质量作品的能力。